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392113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专题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特征概览】,【深化透析】 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演变,2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3规律 (1)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 (2)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孝廉到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 (3)从本质上看,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二、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认识 1演变 (1)

2、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度有一些变化。 (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 (3)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效。 (4)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 2认识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三、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构成与特点 1构成 自战国之后,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 2特点 (1)农业生产模式

3、: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3)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科技上 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

4、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思想上 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是为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而出现的,实质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3文学上 (1)宋词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山河破碎国家分裂的悲愤之情,宋代的诗词多反映了南北分裂的史实,如辛弃疾;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2)元代元曲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统

5、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窦娥冤呐喊控诉等。 4书画艺术 (1)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等;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典型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 (2)宋代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产生。,二者都体现了分权制约,但是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目的是防止专制,因此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训练1 (2012浙江杭州月考)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

6、质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比较分析。注意限制词:本质异同分析最为准确。三省六部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其特点是分工明确,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并相互牵制,而美国民主共和制,是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制衡,是民主政治制度。A、C、D三项说法错误,B项正确。 【答案】B,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唐朝以前,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城市的商业受官府的管理,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宋以后城市中

7、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业不再受“坊”、“市”限制,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唐朝可以说是一个转折性的时期,唐朝后期商业的发展开始有所突破,一些居民区也会出现商业繁荣的景象,偶尔会出现夜市。,训练2 (2012广州一模)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西汉B唐代 C宋代 D清代 【解析】从材料信息“皇帝特地下诏”“特许”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城市商业受官府管理,但偶有特殊,从“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的信息可排除A项。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8、,以为只有到了宋代才会出现夜市。殊不知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一种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或消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从唐朝后期就开始的,到了宋代,才常态化。答案为B。 【答案】B,(1)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

9、、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训练3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阳明“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阳明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阳明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从题干提供材料可以看出王阳明强调心是道德、善性的内在原因。 【答案】C,探究型选择题的解法指导,(2012浙江文综)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

10、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题思路】,(2012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

11、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规范路径】本题考查学生

12、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2)问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问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问从前三问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参考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

13、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012江苏单科)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解析】理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C项强调的是“夜市”,这两种情况在唐代已出

14、现,故排除B、C两项。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汉代的长安城。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D,1知识要点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 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为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2)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

15、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 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社会热点 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为命题立意,综合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感悟改革开放的今天,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知识要点)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现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解析】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的原因是国

16、家统一、国力强盛;唐朝诗歌繁盛的背景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和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的背景是南宋偏安一方,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感叹国破家亡;元杂剧的兴盛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等。答案为D。 【答案】D,2(社会热点)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 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 B城市空间出现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 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 【解析】由材料中“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可以看出此时期的店铺出现楼阁建筑的现象,说明“城市空间出现向立体化方向发展”,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3(综合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月朔,制:“悉籍岭北茶药,宜今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廉州珠池(养珍珠和蚌的池塘),与人共利,近闻本道禁断,遂绝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不得止约。” 旧唐书懿宗本纪 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