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8540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万花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 阅读基础姓名_ 班级_ 学号_提示:同学们,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丰富多变的句式能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句式,你一定能熟练地互换各种句式!例:人们看了这两截连成的春联,都拍案叫绝。 (陈述句)人们看了这两截连成的春联,怎么能不拍案叫绝?(反问句)人们看了这两截连成的春联,没有不拍案叫绝的。 (双重否定)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反问句)_2 这个会议很重要,爸爸必须去。(双重否定)_3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反问句)_(双重否定)_4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

2、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都感动得落泪了。(反问句)_(双重否定)_5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反问句)_(双重否定)_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陈述句)_(双重否定)_7敢于直面挑战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陈述句)_(双重否定)_8 在 我 们 的 记 忆 中 , 这 样 的 无 名 英 雄 不 是 还 很 多 吗 ?(陈述句)_(双重否定)_9这道题很简单,你不会做不出来。(陈述句)_(反问句)_10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不能不叫人为难。(陈述句)_(反问句)_11 这张贺卡是我精心制作的,妈妈不会不喜欢的。(陈述句)_(反问

3、句)_提示:在写作中,有时我们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因此,熟练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非常重要。在互换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1)注意标点符号的转换2)注意人称的变化3)适当增删词句,转换句式,使句子保持通顺1最大的一颗说,它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_2听父母介绍说,在他们小时候,冬天是很寒冷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是常有的事。_3明明告诉我,他这次英语考得很好,谢谢我的帮助。_4. 王宁说他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_5普罗米修斯请求宙斯把火种赐给人类。_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7王飞对李林说:“请你回去时捎个口信给我妈妈,说我今天稍微迟一些回家

4、”_8妈妈严肃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我对你的一片期望。 ”_9最小的豌豆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我要给人家做件好事。”_*10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老妈妈,难道我们会把您忘怀吗?”_提示: 判断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破折号、 “”省略号、 “;”分号。“”的作用有: 1)补充说明; 2)声音延长;3)意思转折“”的作用有:1)省略内容; 2)说话断断续续省略内容包括:省略重复出现的;省略列举;省略所引用的话,语意未尽;。 ”“;

5、”的作用是:复句内部 并列 分句之间的停顿。1. 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哇。“”的作用是_,此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_的补充说明。2. 大家随着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 是中国人!”此句中“”的作用是_。3. 40 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此句中“”的作用是_。4.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的作用是_,此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_的补充说明。5. 说也奇怪,喊得多了,它居然会“应”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的作用是_,此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_的补充说明。6. 哦,是乌龟里的稀

6、有品种绿毛龟。“”的作用是_,此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_的补充说明。7. 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满神弓“嗖嗖 嗖” ,一气射下九个太阳。此句中“”的作用是_。8. 臭豆腐的味道真难闻可是我吃起来却是香的。此句中“”的作用是_。9. 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此句中“”的作用是_,它省略了_10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 你一定认错了。 ”此句中“”的作用是_11. 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描述的那样:鸟儿的蹄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此句中“”的作用是_12.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每当唱到这里时

7、,我的心里便激起了对家、对双亲的思念之情。此句中“”的作用是_,它省略了_13. 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此句中“”的作用是_14.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此句中“”的作用是_15.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请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此句中“;”表示复句内( )个分句之间的( )关系。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出现在 19 课第( )和( )节。24 课第( )节。26 课第( )节。27 课第( )节。31 课( )节。例:照样子写句子星星眨着眼睛。夜晚,在漆黑的

8、天空中,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提示: 同学们,当你做题时,遇到这类题目,请仔细地去阅读例题,从中找到规律完成练习。这个例题的要求就是通过补充时间、地点、怎么样地做来将句子写具体。请来试试。1. 小鸟在唱歌。_2. 蝴蝶飞舞。_3. 广场上人很多。_4. 同学们在写字。_5. 下雨了。_例:比较词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走向)“直奔”直接向会场走去。 “走向”向会场走。两个词都有“向会场走”的含义。然而“直奔”更能表现了人们迫切地赶去会场的心情。提示: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在思考这类问题时,请采用下列方法。1) 理解词语的本意。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进行比较。3) 联系上下文说说道理。1. 洛迪惊恐地看着妈妈消失在黑暗中。 (惊异)2.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要求)3. 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出现)P8瑞恩的井第 2 题 P25妈妈,我要活下去第 3 题目P34大瀑布的葬礼第 2 题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