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83288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5-13-第4章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幻灯片资料(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金融监管与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本章研究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与商业银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研究了两个重要文件即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简称核心原则)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和推动。,第一节 西方各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监管的主体 金融监管指一国金融主管机关或金融监管执行机关根据金融法规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督、指导和约束,以确保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和稳定。 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大都在20世纪初因各国的具体需要而建立,其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促进了各国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二、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脆弱性”主

2、要表现在,为了把经营精力和主要资金投入到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会把金融风险推到突出的位置。 这种“脆弱性”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气候和市场变化的制约,一旦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银行就有可能遇到难以克服的资金困难。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脆弱性日渐突出和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理论上进行分析,政府在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管制”的同时,就应该加强对它们的“监管”。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功能具有两面性,运转正常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营失败则会对国民经济造成破坏。 政府“金融管制”的“松化”是为了增加银行的活力,使商业银行功能中有利的一面

3、得以更好地发挥。政府“金融监管”的“强化”是为了限制银行的破坏力,使商业银行功能中不利的一面得以缩小或消除。,三、各国金融监管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按照被监管的金融机构所必须遵循的法规、各种定量标准的大小和多少,金融监管的方式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灵活性监管和规范化监管。 前者一般以非程序的方式进行监管,监管主体具有广泛的自决权,在解释、评价及处理问题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后者一般按比较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监管。,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性的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国之间在监管方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一方面许多国家不断完善其金融法律和规章,使金融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银行的市场运作条

4、件更加具体和严格,另一方面不少国家赋予监管主体更多的权力和主动性,以期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能相当灵活地进行金融监管。 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对金融监管的内容进行了更新。,第二节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发展的影响,一、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国际背景 本书中巴塞尔协议指由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标准的协议。 1974年9月, 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十二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代表,在瑞士巴塞尔市第一次讨论了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督和管理问题,于1975年2 月成立了国际常设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西方各国银行在80年代初期以前普遍经历了资本充足性的持续下降

5、,许多跨国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迅猛增加,各国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风险性融资也大大增加,终于爆发了全球性的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这时,银行资本金的多少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造成商业银行制度和机制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三: (1)商业银行高风险投资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比率下降的可能性。 (3)个别商业银行破产通过银行间交易牵动“支 付链”的连续性破产的可能性。 西方国家各金融监管当局在80年代大都采取了措施,要求各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防止资本充足性的进一步下降。,但是,各国对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引起的风险认识不尽相同,监管的标准随之有异,各国商业银行之间的资

6、本率差距很大。 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国际连锁反应,也为了保证国与国之间商业银行业务的平等竞争,建立统一的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及其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 巴塞尔协议就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出台的。,二、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的重要文件,对商业银行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比率、资产风险的度量给予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1)银行资本的界定。 (2)风险权重的界定。 (3)标准比例的确定。,(一)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界定 1银行资本的组成,2从资本中扣除部分 从银行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 从各个银行总资本中扣除不合并列账的银行和财务附属公司的投资。 扣除在其

7、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由各国当局自行处理)资本中的投资。,(二)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产风险权重的界定 巴塞尔协议把风险权重分为资产负债表内资产的风险权重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权重。 1资产负债表内资产风险的计算 巴塞尔协议根据银行各类资产潜在的信用风险和国家转移风险的大小,赋予其相应的风险权重。风险权重共分为五个级别。,风险权重为 0%: (1)现金(含持有的金块); (2)以本币记载的对本国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的 债权; (3)对OECD国家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 权; (4)用现金或由OECD国家中央政府担保(或以其 债券作抵押)的债权。,风险权重为0、10、20 或50不等(各国自定): 对本国公

8、共部门(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债权及上述部门担保的贷款。,风险权重为20% : (1)对世界银行或其他地区性国际开发银行的债权和由其提供担保或以其债券作抵押的债权; (2)对OECD各国注册银行的债权以及由OECD各国注册银行担保的贷款; (3)余期在一年以内,对OECD以外各国注册银行的债权及由其担保的1年期以下的短期贷款; (4)对非本国的OECD国家公共部门机构(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债权以及由上述部门担保的贷款; (5)托收中的现金款项。,风险权重为50%: 完全以居住用途的房产作抵押的贷款,这些房产为借款人所占有使用,或由他们出租。,风险权重为 100%: (1)对私人机构的债权; (2)期

9、限为1年或1年以上的对境外外国银行的债 权; (3)对OECD以外国家中央政府的债权; (4)房地产、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5)对公共部门所属的商业公 司的债权; (6)不动产和其他投资; (7)其他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从资本中扣除的 除外); (8)所有其他的资产。,2资产负债表外项目风险的计算 表外项目的风险权重是通过确定信用换算系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是: 各表外项目风险资产值本金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同性质项目的风险权数 巴塞尔协议把表外各类融资工具按风险大小分为四大类,各成员国可根据本国市场业务的不同做法在有限的范围内把特定的金融工具划进这些类别内。具体划分如下:,(三) 资本充足率目

10、标标准比例 巴塞尔协议规定,1992年底各成员国商业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最低标准比例(资本充足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至少为4。 标准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如下: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从资本基础中扣除部分)/(资产风险权重)8 核心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如下: (核心资本商誉)/(资产风险权重)4,以上两式现已成为各国熟识的、典型的资产负债比例。 在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1月又公布了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引起的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 补充规定要求商业银行保持适当的资本保险金,资本保险金数额取决于市场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11、为商业银行敞口头寸提供了一种明确的资本缓冲。,补充规定还提出了三级资本的概念,三级资本由满足一定条件的短期次级债务组成,三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可用于应付市场风险。 补充规定只是对巴塞尔协议的进一步完善,关于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标准的基础性文件仍是巴塞尔协议。,三、巴塞尔协议对各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及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在国际上相当大的范围内,运用金融监管的力量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准目标,从而把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对各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 巴塞尔协议使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巴塞尔协

12、议以及随后的补充规定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出了相对统一的测算标准和监管性要求: 按商业银行资本大小以及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来评价商业银行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引导商业银行从事内敛型的谨慎经营,督促商业银行更多地关注资金 “三性均衡”而不会从事单纯追求利润指标而进行的风险性扩张型经营。,(二) 巴塞尔协议使西方商业银行财务杠杆受到严格的约束 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并规定长期债务等这一类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总资本的50,从监管的角度严格地约束了商业银行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以扩充自有资金,然后运用这样一些通过较低成本获取的资本去推

13、动资产业务的发展,增加每股收益,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 用债务资本替代准部分股份资本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股权价值,财务杠杆银行的每股盈利可能超过同类非财务杠杆银行。 现作对比分析。A、B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为财务杠杆银行和非杠杆银行,两银行资本总额相等,资本总额分别为1亿元,资本结构如表4-3,表4-3 A、B两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银行A的总资本中,股本和长期债务各占一半,银行B的资本则全部为股本,每股均为100元; 长期债券的利息为10; 资本收益率为20(税前)。 在税率相等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银行A股东的每股盈利比非财务杠杆银行B股东的每股盈利要高,见表4-4。,表4-4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

14、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从表4-4可以看出,银行的股东从财务杠杆效应中得到了好处。 但是高财务杠杆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期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很有可能出现财务杠杆负效应,即不是增加了每股收益,而是降低了每股收益。上例中,若资本收益率低于10,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表4-5、表4-6、表4-7分别示出了上例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0%、5和4%时的各项数据,可与表4-4对照。,表4-5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零效应 (资本收益率=10%) 单位:元,表4-6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5%) 单位:元,表4-7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如果提高长期债

15、务占总资本的比例,则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将有新的变化。 例如,若银行A的长期债务占资本的比例提高到75%,再考察资本收益率分别为20%和4%的财务杠杆效应。 见表48、表49、表410,表4-8 调整后A、B两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表4-9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表4-10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将表4-9与表4-4、表4-10与表4-7的数据分别作比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因为期债务占总资本的比例不同,表4-4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21元,而表4-9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高达35元; 表4-7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负2元

16、,而表4-10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负14元。不难得出结论,长期债务占商业银行总资本的比例愈高,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愈加明显。,在同样的资本总额、税制件和资本收益率条件下,由于资本结构的差异,商业银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故不能简单地采用资产与资本的杠杆比率和资本收率等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还应该考虑用资本的结构、负债的结构和资产的风险权数去促进并监管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在充分考虑风险和可承受风险大小的基础上去争取最大的盈利是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真谛之一。 巴塞尔协议严格地约束商银行的财务杠杆,从资本结构上保障了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引导商业银行从事稳健性经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了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正常发展。,(三) 巴塞尔协议有利于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管理 巴塞尔协议和随后的补充规定使银行监管的对象第一次由资产负债表内拓宽到资产负债表外,重视表外业务给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运用风险权数对表外业务项目的风险进行测定,促使商业银行将表外业务的风险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范围,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