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1381521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辅导材料婚姻法学自学笔记精要郑州大学 王慧英第一部分 笔记概要 一、笔记的目的 1. 提纲挚领,通串基本知识点 笔记的第一任务就是要提炼出课本中的常考的、基本的概念,制度有关的条件或构成要件等,使同学们简化课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根基性的要点,为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如“亲属”一章,首先掌握亲属一词的概念和范围,此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及其法律效力问题。 2.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基本制度的构架。 零碎的基本知识点的系统推进构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这是一个学科建设的核心单位。婚姻法学涉及到的基本制度主要有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家庭关系、亲属关系等,准确地把握

2、这些基本制度的内涵和框架是学好婚姻法的重中之重。如第五章的“结婚制度”,我们不仅要清楚地界定婚姻、婚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弄清现行世界各国结婚制度的构架,特别是结合我国现行婚姻法看我国的结婚制度。婚姻的形成即结婚制度中,主要因素有结婚条件因素、结婚程序因素、婚约在结婚制度中的地位以及结婚完成后产生的法律效果。最后一要素还涉及到各制度之间的联系,即结婚后自然导致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成立,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结婚后自然形成以人身关系为主,财产关系为辅的社会关系。 3宏观上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 在掌握婚姻法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本学课的基本框架对于自学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框架,你可以清楚

3、地认识到各个制度在学课中地位和作用,可以分清内容的重点和非重点。从考试学的角度讲,通过框架,你可以知道哪些是一般了解性的知识,哪些是必须重点掌握的章节,容易考论述题和案例题的章节,这样,你就能合理地在这些章节中分配你的时间量,提高自己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轻松过关。 婚姻法是我国传统民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是调整公民之间的特定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其基本框架为:婚姻家庭观1从历史发展角度 世界各国发展婚姻法的发展历史我国婚姻法概述原则性规定2婚姻法原则禁止性规定一、婚姻法概论 二、婚姻法基本制度 结婚条件1结婚制度结婚程序夫妻关系、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姊妹2家庭关系收养关系亲属的种类和等级3

4、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离婚的原因4离婚制度 离婚的程序和原则离婚后的子女和财产三、附则 4从知识体系的角度,了解婚姻法的基本法精神、价值,从而思考婚姻家庭法历史发展的动因,进而思考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前景和未来。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的法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发展必然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社会道德习俗联系紧密。所以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且与人们道德发展息息相连。如在婚姻法的制度发展中,由原来的媒约之言、父母包办到现代的自由恋爱、登记结婚;由原来的一夫多妻或妻妾成群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由体妻制到自愿离婚等,都无不体现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引起公民人格

5、的独立,特别女性经济的独立,促进了女性的解放,男女平等思想上升。经济发展过程人性解放表现之一就是家庭关系中“家长制”的没落和婚姻、家庭中平等观念的兴起。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即将出台的婚姻法必然是平等主体的法,体现着民法的平等、自愿、公平等基本法价值,也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 二、学习方法 1.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学习。任何法律制度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进程,断层地掌握某一社会阶段的具体制度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其意义甚小,重要的是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去考查婚姻制度的发展演变,不能认清其学科中制度发展的规律性东西,揭示出其婚姻制度演进的动因,以预示其发展趋向。 2比较方法之运用。只有

6、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阶段制度的表现及特色。特别是对于较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认识、清楚记忆。比较可以有多种多样,有纵向比较,如中国历史各阶段婚姻制度的比较;有横向比较如西欧和中国在封建制度下婚姻制度的比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法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婚姻法作为调整公民之间婚姻、家庭等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与我国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较多地反映了社群生活巾的道德习俗和伦理观。所以 ,要学好本课,一定要注重课本理论为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易掌握。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精读教材,结合现行我国婚姻法、婚姻登记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了解我国婚姻制度在法

7、律法规中的表现。同时,注重了解司法实践中婚姻有关案件的解决和日常生活中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发生纠纷后的解决问题,培养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你就能顺利地应付案例题。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本部分结合杨大文主编的婚姻法学和婚姻法自学考试大纲提出自学婚姻法学对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婚姻家庭观 本章内容属于一般了解型,概括性知道马克思关于婚姻家庭的主要观点,认识到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一、婚姻家庭和婚姻家庭制度 1 婚姻家庭的概念:婚姻、家庭和婚姻家庭的涵义和不同层次的理解,法学意义上各自的含义。 2婚姻家庭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

8、: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职能,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和教育职能。 4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反映。一方面,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起决定作用,婚姻家庭制度又反过来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1 原始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 群婚制两种不同的形态: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群婚制不同阶段的婚姻禁例。 对待婚制的含义。 2 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制产生的社会条件,其是和自制确立的必然结果。“一夫一妻”

9、制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表现。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发展方向。第二章 婚姻法概述 本章也属于一般了解章节,了解婚姻法、特别是我国婚姻法演革的概况,认识我国婚姻法的概念、对象和特点。 一、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 l诸法合体时期的古代婚姻家庭法 中国古代礼法并用,历代户婚律的沿革、古代礼制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作用及表现。 外国古代成文立法的概况。巴比伦法、罗马法、日耳曼法的婚姻家庭制度、中世纪欧洲婚姻家庭法的主要渊源:习惯法、寺院法和罗马法。 2资产阶级国家的婚姻家庭法 (1)编到体例上、大陆法系国家作为亲属法编人民法典,有法国式编制法和德国式编制法之别。英美法系是单行法的体例。

10、(2)主要国家即法、德、英、美婚姻家庭法内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 了解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婚姻家庭法,1926年的俄罗斯联邦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的地位,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和婚姻立法 1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对象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了解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社会根源和主要特点,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亲属立法。 2封建主义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征:封建包办压迫性;一夫多妻制;男尊女卑和夫权统治;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 3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道路了解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和法

11、制建设和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与贯彻。 4现行婚姻法和新时期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了解1980年婚姻法的作用和对我国婚姻立法的发展变化。 三、我国婚姻法的概念和对象 1 婚姻法的概念:婚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之别。我国婚姻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我国婚姻法的主要渊源 3婚姻家庭的调整对象:在范围上有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在性质上以人身关系为主,财产关系为辅。 婚姻法的特点;适用上的广泛性;内容上的伦理性;规定上的多强行性。 4 了解婚姻法为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章 婚姻法的原则 本章属于理解掌握型章节,理解婚姻法中原则

12、规定和禁止性规定的内涵及其立法精神。法律原则是贯彻运用始终的规定性正确理解婚姻法的原则将有助于理解婚姻法的立法精神。 一、婚姻法中的原则规定 1 婚姻自由原则 (1)婚姻自由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 (2)婚姻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婚姻自由是反封建斗争的产物。 (3)资产阶级婚姻自由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其虚伪性和下彻底性表现在:其自由是反映商品交换的自由;是用形式上的自由掩盖着事实上的不自由:容易导致对婚姻自由的滥用。 (4)我国婚姻自由的内涵:内容上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目的是为了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范围上不是绝对的、毫不限制的,须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其自由的实现程

13、度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联系。 2 一夫一妻原则 一夫一妻制的内涵,私有制社会中一夫一妻制的特定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夫一妻制度的要求和我国婚姻法对一夫一妻制的保障。 3 男女平等原则 男女平等原则的涵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男女平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男女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找到了真正发展的土壤,我国婚姻法中男女平等的表现。 从男女法律上的平等到实际生活中完全平等的过程,是妇女从解放走向彻底解放的过程。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了解法律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对男女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合法

14、权益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了解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关于此原则的规定。 5 计划生育原则 我国宪法关于计划生育规定: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生产的客观要求;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形式;掌握计划生育的内容;以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基本要求是少生、优生和适当的晚婚晚育。 二、保障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 l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各自的涵义以及两者的联系为区别。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表现,对此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涵义、表现。危害和处理方法。注意借婚姻索取财物为买卖婚姻、自由馈赠和借婚姻从事诈骗的界限。 3禁止重婚 重婚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制度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不同。 我国法律、政策和审判实体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l)对重婚作实质意义的理解。(2)应将重婚与姘居加以区别。(3)1950年婚姻法颁布前后的重婚应分别对待。 我国现行法规定的重婚行为将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和刑事法律后果。 4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虐待、遗弃的概念以及两行为的危害性。处理两行为的手段和产生的法律责任。第四章 亲属 本章属于一般掌握型。需要了解亲属的涵义和基本分类,认识亲属计算的几种主要方法,对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和法律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