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77745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提纲(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杨新中,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3教案,2,本章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财政支出分类、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支出规模的确定和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提供举一反三解决业务问题的思路。要求结合实际,掌握上述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 本章主要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和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难点是经济影响。 课时安排:4个课时。,3,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在价值构成上分为C, V和M三个部分。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

2、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可划分为:补偿性支出(compensation expenditure),与此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积累性支出(accumlation expenditure )和消费性支出,5,的V,有一部分也会以储蓄的形式沉淀下来,再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投资。同样,M的价值也不等于积累,因为用于社会消费基金要取自M,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积累。 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等共计29类。若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归类,其中挖潜改造资金属于补偿性支出。基本建设,6,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

3、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等,属于积累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则属于消费性支出。若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归类,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包括:挖潜改造支出(重置投资)、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7,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等。,补偿(重置投资),净投资,补偿基金,消费基金,积累基金,消费,总投资,消费社会总产品 再生产价值,

4、再分配,分配,社会总产品价值,M,C,V,图3-1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过程,9,二、接财政功能分类,该分类过去叫按费用类别分类,费用类别的“类”,系指国家职能的区分,又称按国家职能所做的分类。把政府职能分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两大职能,那么,国家财政支出也形成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前者是经济建设费,后者有文教、国防、行政和其他支出。共五大类:(1)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10,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

5、,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等。(2)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11,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3)国防费。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援助支出,民兵建设事业费支出,用于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防空经费等。(4)行政管理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驻外机构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等。(5)其他支出。,12,可以看出,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明白地揭示国家

6、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对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例如国家财政的上述支出,50-52年分别是34.7%、 11.6%、 38.3%、 12.7%、 2.7%;76-80年为59.9% 、14.4%、 16.4% 、 5.3% 、4.0%;96-98年为39.6% 、26.8%、 8.8% 、 14.7%、 10.1%。,13,三、按经济性质分类,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购买性支出(purchase ex

7、penditure),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为实现国家各种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一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二是购买用于国家投资所需,14,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具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在这里,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transfer payment)是指政府,15,单方面的无偿支付,它不能获得相等代价的商品

8、和劳务,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50-52年两项支出分别是97.98%和2.02%;76-80年为93.58%和6.42%;96-98年为75.04%和24.96%。,16,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

9、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17,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

10、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财政支出分类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经常性支出 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

11、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特点:其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18,19,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形成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由此可见,该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当期公共物品的受益应与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相对应。因而,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税收,如果以公债方式来对经常性支出筹资,实际上就是将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递延到未来,这样就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20,(二)资本性支出 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

12、出,包括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特点:其耗费的结果将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因为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受益,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21,一部分应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之中;如果用当年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样也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这就是说,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税收,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本期付出代价;二是国债,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

13、,未来时期付出代价。,22,五、国际分类方法,在国际上,从现有的分类方法来看,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另一类是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从理论分类来看,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可按政府职能、支出目的、组织单位、支出利益等标准分类。例如,以财政支出的用途和去向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防务支出和民用支出两大类,前者包括国防、公,23,安、司法等与防务有关的支出,后者包括除防务支出以外所有的其他各项支出。此法的目的在于分析一国财政支出的军事化程度或民用化程度。按经济性质分类,也是一种理论分类。 从统计分类来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有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目前

14、我国按费用类别分类法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分类法比较接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如下表:,24,25,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是要回答社会公共需要量的满足程度,因此,它是财政学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26,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入的量与财政支出的量都不相等,通常的情况是后者大于前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要高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那么,如何理解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或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呢?

15、关键在于对收入定义的理解。有些国家把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等,界定为财政的经常性收入或财政收入;有些国家则把财政收入的概念扩大,政府通过向本国非,27,政府部门发行债券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在内到内,到1993年为止,我国使用的收入概念属上述的第二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收入概念为上述的第一种。 作为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理由有三:(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更能反映集中程度。因为,任何财政支出,都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28,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则只是标示了可能使用和支

16、配的规模。(2)财政收入反映财政分配GDP的过程,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财政分配的全过程通过财政支出才最终完成。(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因为,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以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能,大都是通过财政支出执行的。,(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来表示,由这两个基本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 )表示。它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即所谓“同比”增长率。公式为: G()= (G/ Gn-1)=(Gn Gn-1) /Gn-1,29,式中,G代表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G代表当年财政支出,Gn-1表上年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 g表示。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