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373890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7.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本章共有两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依据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本章结构,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

2、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就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毛泽东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处,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分化和改组,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毛泽东与亚非拉国家的青年,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

3、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他还指出,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美、苏 第一世界, 日、欧洲、加 第二世界, 亚、非、拉 第三世界,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推动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夫妇,9.3抗战胜利纪念日 1971

4、.9.21中国加入联合国,尼克松访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 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

5、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中印边境问题、古巴导弹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

6、首要任务,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江泽民提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

7、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硝烟中奔走的伊拉克平民,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

8、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美国对越南发动 “特种战争”,1961年构筑“柏林墙”,两个德国的对垒,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方向加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美国希望建立一个独霸的世界,美国的主张与意图: 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 经济模式,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加强西方联盟协调,共

9、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 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没有人能代替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政府和人民要为确保21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作准备。 老布什(1991年),世界多极化,欧盟希望成为世界多极中的一极,欧盟多数国家: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新秩序,反对美国独霸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发挥其领导作用。,日本:建立一个由日美欧组成的三极世界,确立日本作为一极政治大国的地位,强调经济技术力量对形成“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要以“自由民主”、“市场经济”作为世界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10、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黯然降落,今日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三色旗在克里姆林宫徐徐升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拥有仅次于俄国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 人口最多(拥有13亿)的国家 拥有至少5000年文字文化史的国家 海外拥有5000万华人同胞的国家 2015年人均GDP接近8千多美元 在诸多实物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 ,2009年3月14日 美国首次公布中美舰船南海对峙录像,世界主要国家的GDP (单位:亿美元,当前价格),资料来源:CEIK、摩根斯坦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博士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形

11、成五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8年,这五个国家和国家组织占了全球GDP总量的73.5%,拥有便于主要的军事打击力量以及绝大部分核武器,掌握着全世界主要的科技力量。 我们追求的世界格局人民日报 1999.12.16,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

12、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国际机遇 第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 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第2,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势下的保护主 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 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发展,促进共同发 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 第3,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第4,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 化,我国提高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2,国际挑战和不利影响,第1,国际经济环境短期

13、内难以明显好转。 第 2,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 第3,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跨国经济 流动明显加大,导致国际外汇、证券等 市场可能持续大幅波动。 第4,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东海、南海不断发生争端,我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受到影响。,3,国内机遇,第1.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巩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提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第2.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拉动巨额城镇基础设施、住房投资和成倍的生活消费。,第3.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第4,制度优势日益明显,更大的制度红利和

14、发展潜力不断创造和释放出来。,4,国内发展困难和挑战,第1.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第2.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第4.经济发展进入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领,第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第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第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第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得出的必然结论。,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意义,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5.坚持

15、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7,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放弃我国的政党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第1,它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老路。,第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第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6、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第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中国与五州建交国家前十时间表,1949.10.06朝鲜 1949.10.16蒙古 1950.01.18越南 1950.04.01印度 1950.04.13印度尼西亚 1950.06.08缅甸 1951.05.21巴基斯坦 1955.01.20阿富汗 1955.08.01尼泊尔 1956.08.01叙利亚,1956.05.30埃及 1958.11.01摩洛哥 1958.12.20 阿尔及利亚 1959.02.04苏丹 1959.10.04几内亚 1960.07.05加纳 196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