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37330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纺织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纺织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一、纺织产业布局,什么是产业布局?,由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产业布局的指向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向性 大学及研究机构指向性 高素质劳动力的指向性 资本指向性 市场指向性 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城市指向性,一般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布局指向性: 原料指向、市场指向、原料与市场双重指向、劳动力指向,港口交通运输指向、科技指向、集聚经济指向、大学及研究机构指向、生态效益指向,等等,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分类,续,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原料 纯原料:即在生产过程中,其重量几乎都转移到产品中去。 使用这种原料的工厂可以配置在原料地和

2、市场之间的任何地方,往往接近市场或劳动力供应地。,续,失重或易变质的原料:即在加工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余重量转化为废渣,或原料易变质等 对于大量使用原材料,并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大大减低原材料的重量、体积或使用易变质原材料的产业来说,建于原材料产地附近会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续,增重原料或产品易变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最终产品的重量、体积将大大增加,或产品易 建在消费市场附近比较有利 可运性差的原料,工厂的区位指向原料地 不便于远距离运输的产品,其制造工厂趋向市场区位 原料单位重量价值越高,可运距离越远,续,市场 市场需求因素会影响产业布局 高级时装制造厂选址应靠近市场 民族服装

3、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其制造厂也是指向市场 大众化服装往往选择廉价劳动力的区位以降低成本,续,市场容量和性质会影响产业布局 不适宜小规模生产的工业必须选择在市场容量大的地区 高级消费品的生产应趋于购买力大的区位 需要稳定市场的企业,不宜选择变化太大的市场,续,劳动力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质量 雇用劳动力的难易程度 交通运输,续,外部规模经济 城市化规模经济:由于建在大城市(而非小型城市),更接近市场和消费者、运输成本更低、较大的劳动力储备和获得多种商业服务的好处 本地化规模经济:与其他同类或相关行业的厂商集中于同一区域经营而带来的好处 利用已形成的某类产品的市场声誉 拥有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队伍(及低

4、雇用成本、流动成本和培训成本) 利用区内高度专业化的营销、研发及劳动力培训服务,在某些情况下,行业公会还可能形成一股重要的经济政治力量影响地方政府针对该行业的政策 形成地区内的专业化分工,存在大量的小型专业化厂商进行配套服务,续,资本 地理区位吸引外来金融资本的原因 相对高的利润率 较低的风险 资本流动的管制程度 资本流动与投资者的偏好以及地缘、血缘、文化、语言等各种因素 土地、水、能源及环境等,续,政府政策 直接干预性产业布局政策 政府直接投资或审批制、许可证制、配额制等 间接诱导性产业布局政策 贸易与关税政策、信息服务、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我国产业布局及政府政策的演变,改革开放前,我国区

5、域发展政策,以分析全球及我国地缘政治关系为基础,以从属于国防安全为目标,以平抑沿海和内地差距为方向,以接近原料地布局为方式,以国家完全计划调拨为手段,将中西部作为重点发展地区,形成均衡的生产力布局,续,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由平衡发展向不平衡协调发展转换,形成先富带共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了我国工业企业及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与工业布局非均衡的现状。,续,续,“八五”以来,区域发展政策又开始向兼顾效率与公平方向转变,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发展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国产业布局又开始朝均衡发展方向转变,我国目前的产业布局原

6、则,正确处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把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和积极建设内地新工业基地相结合,并把工业重点逐步合理地移向内地; 地域分工与地区工业综合发展相结合,合理确定地区专业化规模和生产部门多样化的界限; 工业生产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区,既要根据工业的趋向性合理选择分布地点,又要加强原料基地的建设; 正确处理企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布局模式,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并以农业产业为主的阶段,产业布局以均衡布局为主,即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的均质产业布局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经济增长可能在具有较好经济地理条件的

7、区域开始,并使该地区成为产业组织的核心,逐步形成中心外围的产业布局模式,也即极核式产业布局模式,续,随着极核功能的逐步显现,周边地区的极核或周围的点等发生大量的联系,进而导致连接两者之间的线路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这些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时,极核形式的产业布局便逐渐被以极核为中心、沿线为依托的点轴产业布局模式替代 随着点、轴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增强,一定区域内的点与点之间、轴线与轴线之间形成了相对复杂的网络体系,产业布局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网络布局模式,或者是多极化与多核心的产业布局模式,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状况及特征,“Z”字型的沿

8、路产业带 以沪宁铁路及高速公路为线的沿线产业密集带,由上海、苏州、无锡、镇江、南京、常州及沿线的吴江、昆山等县级市组成,是全国最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新产业带,并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主的设计、研发和经营管理中心,以昆山、吴江、苏州、无锡等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该产业带也是我国主要的机械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化学工业及家用电器生产基地。,续,沿沪杭甬高速公路及铁路沿线形成的沿线产业带,主要由上海、嘉兴、杭州、宁波等地构成,形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机械工业、皮革工业生产工业基地。 由两条沿路产业带构成的“z”字型产业密集区同时还依赖浦东微电子产业与基地、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苏锡

9、常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漕河泾、南京浦口、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形成中国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航空、光纤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带。,续,沿海及沿江产业经济带,包括上海、南通、扬州、镇江、南京、宁波、舟山等地。是全国最主要的石油化工、钢铁生产等能源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化工及重型机械工业生产区域,并形成以石化为主的上海石化、镇海石化、南京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及上海化工区等石化基地,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上汽、南汽、扬汽等整车生产企业,我国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的投资政策 不同地带产业的战略性投资安排,既包括产业自身方面的投资安排,也包括为吸引产业投资进入而进行的前期投资,如基

10、础设施投资等;既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包括其他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续,产业布局的结构调整与功能调整政策 鼓励东部地区将重化工及一般加工性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集中力量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依赖本地资源基础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等,以满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需要,等等。,续,产业布局的导向与激励政策 为促使政府部门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性安排,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投资补贴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劳动力培训政策、就业奖励政策、新产业开发政策、高科技产业特殊政策、政府提供的实验室免费使用政策、专利申请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内容。

11、,我国纺织产业布局的演变,1952年,全国7个主要纺织基地,包括上海、青岛、天津、无锡、南通、武汉和重庆。辽宁、山东、江苏三省和上海、天津两市的纺织总产值占全国的71,其中上海占35。 19521982年,由于国家产业布局战略,内地纺织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沿海和内地差距明显缩小,续,续,80年代后,随着我国产业布局战略的转换,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业出现了飞速发展。目前,纺织产能80%以上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生产,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辽宁、河北、上海等几个省市占了70多,中原地区占了20多,我国纺织产业布局新的发展趋势,“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加快纺

12、织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的目标,强调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 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以及国外的产业转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续,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将“优化区域布局”作为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

13、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 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续,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加农

14、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纺织业向中西部进军已是大势所趋,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降。但同时,西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同比增长40%以上。 2008年前10个月,雅戈尔、华孚、巨鹰等知名纺织企业相继“走西口”,不事声张地设点布局,纺织企业西进,前景如何?,新疆对纺织产业发展的定位 发挥棉花资源优势,重点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优质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产品交易中心。 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 与中亚毗邻,直接面向需求不断增长的中亚市场,续,新疆的不利条件 纺织行业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极为突出; 长

15、距离的运输成本:棉纱的外运成本远远高于棉花 出疆运能紧张,棉纱外运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缺乏产业集群优势 企业对策 加强高端产品的开发,用产品的高附加值抵消运输成本 将新疆员工培训放到内地企业进行,提高其综合素质,二、纺织产业转移,什么是产业转移?,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产业转移的类型,根据涉及的地域范围不同: 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城乡产业转移 根据转入区与转出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水平转移、垂直转移 梯度垂直转移和反梯度垂直转移。 根据投资性质不同: 存量转移和增量转移,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在加快 产业转移的范围和

16、规模在不断增加 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在不断提升 由单纯的制造业转移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转移 城乡产业转移日益成为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主流,产业转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迁移或者产业转移最终将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是否迁移,不仅取决于来自现有区位的推力和来自目标区位拉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一些促使企业呆在现有区位的阻力因素 企业迁移所造成的固定和可变成本(如现有厂房、基础设施等)的损失 维持现有劳动就业关系 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 管理者旅行成本的增加,等,产业转移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对转出区竞争力的影响 导致转出区该产业生产能力的下降甚至消失,对转出区的就业状况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能力和精力去培育发展一些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续,对转入区竞争力的影响 可以增加转入区的就业机会,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直接增加转移产业的生产能力,提高该产业的产出量和市场份额,由此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 伴随着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扩散,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 大量相关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有利于降低信息搜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