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36455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复习课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刘汉顺 2016年11月,主要内容,一、中成药定义 二、中成药的安全性 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四、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一、中成药定义,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 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 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直接用于 防治疾病。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 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二、中成药的安全性,1.1 不良反应的表现 2014 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大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 内科用药 骨伤科用药 妇科用药 耳鼻喉科用药 外科用药 眼科用药。

2、 中成药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表现多为恶心、腹泻、皮疹、呕吐等。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表现多为皮疹、瘙痒、胸闷、恶心、心悸等。,二、中成药的安全性,1.2 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二、中成药的安全性,1.3 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 辨证合理用药 1.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 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 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

3、用药。,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1.1 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反应性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疗方法不同。 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 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 若属风热感冒者,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桑菊感冒片、芎菊感冒上清丸等; 若属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 若属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等。,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1.2 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

4、不同的疾病 , 在其发展过程 中出现 了相同的病机 , 可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 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若都属于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2 辨病辨证相结合 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 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 瘀血阻络证,常可选用丹参颗粒(片)、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灯盏花素片等活血化瘀通络

5、的药物。 气滞血瘀证,常可选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片)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 寒凝心脉证,常可选用冠心苏合滴丸、宽胸气雾剂等。 心气不足证,常可选用舒心口服液、通心络胶囊、补心气口服液等。 气阴两虚证,常可选用黄芪生脉饮、滋心阴口服液(颗粒)等。,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3 辨病论治 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理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 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

6、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如消渴平片、渴乐宁胶囊、参芪降糖颗粒(片、胶囊)、玉泉丸等。,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 配伍合理用药 2.1 中成药之间 2.1.1 含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中成药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 川乌、草乌、附子与半夏、贝母、瓜蒌、白及、白蔹、天花粉属配伍禁忌。含乌头类中药较多的中成药等应尽量避免同时服用,以防超剂量引起毒性反应。 乌头主要含乌头碱,乌头类中药和半夏、贝母对中枢神经系统均具有麻痹作用,相互配伍会增加其毒性。瓜蒌、白及、白蔹等都有增强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因此,凡含有这些中药的中成药不宜同时并用。 此类中成药也不宜并用含大量强心苷的中成药如洋地黄片、凉冰花草片

7、、蟾酥丸等,会增加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1. 2 含麻黄的中成药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 含麻黄的中成药禁忌与降血压的中成药如复方罗布麻片、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并用;也忌与扩张冠脉的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活心丹、心宝丸、益心丸、补心气口服液等联用。 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同时对中枢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 麻黄的中成药与含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中成药如舒络片(含帕吉林)、消痢片(含呋喃唑酮)等不宜同服。 因为帕吉林和呋喃唑酮能抑制人体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易被破坏而贮于神经末梢中,当服用含

8、麻黄的中成药时,麻黄碱会促使其大量释放,从而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1.3 含朱砂的中成药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 含有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的中成药不宜 长期服用或并用,否则易致蓄积中毒。 此类药有些纯汞含量很高,如安宫牛黄丸所含纯汞剂量已接近致死量, 再相互并用,可引起心肌变性,肾脏损害,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含朱砂较多的中成药如磁朱丸、更衣丸、安宫牛黄丸等与含较多还原性溴离子或碘离子的中成药如治痫灵片、消瘿五海丸、消瘿顺气散等不能长期同服。 长期同服在肠内会形成有刺激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赤痢样大便。,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1.4 含

9、甘草、鹿茸的中成药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 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作用相反并用毒性会增加,含有这些中药的中成药不宜并用。 含甘草、鹿茸的中成药与含大量强心苷的中成药不能连续同服。 因甘草、鹿茸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与含大量强心苷的中成药连续同服能“储钠排钾”,会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性增高而引起中毒。 与降血糖的中成药合用,则因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血糖药物的疗效。,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1.5 中成药酒与其他中成药的相互作用 与含大量淀粉酶的中成药如山楂丸、午时茶冲剂、麦芽片、保和丸、健脾丸、磁朱丸等不宜并用。 中成药酒含大量乙醇,与含大量淀粉酶的中成

10、药并用,乙醇会引起酶的蛋白质变性,使作用减弱。 中成药酒忌与含有巴比妥类的中成药如胆蛔宁片、治痫灵片等不宜并用。 因乙醇是酶诱导剂,能促进巴比妥类代谢灭活,同时乙醇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巴比妥类易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严重的中枢抑制。 中成药酒与含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中成药不宜同用。 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酒中酪胺代谢,而引起高血压危象及乙醇-戒酒硫样反应。,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 中成药与西药之间 2.2.1 四环素不宜与含金属离子中药联用 例如,含钙中药,如牛黄解毒丸、龙牡冲剂等;含镁的中药,如排石冲剂等;含铝的中药,如舒胃片等;含铁的中药,如脑立清片等。 因为四环素类药物其

11、分子中含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Mg2、Fe2、Al3等金属离子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吸收的螯合物,使彼此吸收减少,疗效降低。,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2 磺胺类药物不宜与含有机酸的中成药联用 如大山楂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乌梅丸山楂冲剂等。 因磺胺类药物需要服用碳酸氢钠,使尿液偏碱性而增大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尿中药物浓度,减少结晶析出,避免对肾脏的损害。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可酸化尿液,影响乙酰化合物在尿中的溶解度,造成肾脏损害。因此,这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不宜同服。,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3 含鞣质的中成药不宜与异烟肼、维生素B1联用 因异烟肼可与鞣

12、质结合,形成鞣酸盐沉淀,使吸收减少而影响疗效,如大黄、地榆及汤剂大承气汤等含鞣质较多。维生素B1与含鞣质的中药同服,两者可以永久地结合,使其从体内排出,失去疗效。,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4 氨茶碱、帕吉林不宜与含麻黄的中成药联用 如与小青龙合剂、消咳宁片、通宣理肺丸等联用后,效果不如单独应用氨茶碱效果好,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增加,如严重失眠、头痛等,因为氨茶碱、麻黄碱均有中枢兴奋作用。,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5 胃蛋白酶不宜与抗酸中药及中成药联用 因胃蛋白酶在pH值2左右时的活性最大,pH值6.2时开始失去活性,pH值8以上完全失去活性,抗酸中成药可使胃肠道pH值升高(偏碱性

13、),故可降低或完全失去消化蛋白质的作用。,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6 乳酶生不宜与抗菌中成药联用 乳酶生不宜与抗菌消炎片、牛黄解毒片等联用。 乳酶生为活的乳酸杆菌的干燥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内酸性增高,而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及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常用于消化不良、腹泻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而抗菌中药制剂能抑制或杀灭活的乳酸杆菌,使乳酶生失去活性而降低其治疗作用,因此不宜联用。,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7 洋地黄不宜与含钙类的中药、中成药联用 洋地黄不宜与龙牡壮骨冲剂、活性钙等含钙离子的药物联用。 钙离子对心脏的作用与洋地黄类似,能加强心肌收缩力,抑制Na-K-ATP

14、酶,增加强心苷的作用,使之毒性增加,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2.2.8 异丙肾上腺素不宜与含三七的中成药联用 血塞通注射液为三七制剂,含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可使心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两者联用,血塞通注射液会增加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毒性。因此,两者不宜联用。,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3. 联合用药 3.1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

15、联合使用。 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3.2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4. 安全合理用药 (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 毒性中药材是指按已经公布的相关法规和法定药材标准中标注为“

16、大毒(剧毒)”、“有毒”的药材。 属于大毒的,是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颁布的28种毒性药材,包括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其具有严重不良反应,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等含马兜铃酸,长期服用此类中成药,可能造成马兜铃酸的蓄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引起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注意剂量疗程。 有毒药、剧毒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都与超剂量、长期使用有关。 注意用药方法。 服用含乌头类的中成药时,常因冒受风寒、饮食生冷或大量饮酒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注意服用方法,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避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注意个体差异。 某些毒性药材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相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