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1361368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和名校模拟好题分类集锦:化学实验基础(选择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真题1(2020新课标)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KCl、NaClBKCl、MgSO4CKCl、CaCO3DMgSO4、NaCl【答案】B【解析】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3,排除C选项;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和MgSO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2、2(2020新课标)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气体溶液AH2S稀盐酸BHCl稀氨水CNO稀H2SO4DCO2饱和NaHCO3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

3、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3(2020年7月浙江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C【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4(2020年江苏卷)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

4、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CO2B收集CO2C滤去CaCO3D制得CaCl26H2O【答案】D【解析】A碳酸钙盛放在锥形瓶中,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后,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完,碳酸钙是难溶物,因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皿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5(2020年山东新高考)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冷水

5、贮存白磷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答案】D【解析】A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然,且密度比水大,常保存在冷水中,A正确;B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B正确;C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C正确;DK燃烧有K2O2、KO2生成,K2O2、KO2和CO2反应产生O2助燃,所以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D错误。答案选D。6(2020年山东新高考)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2B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2D

6、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答案】C【解析】ACO2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苯与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反应,反应较剧烈,反应放热,且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溴酸,所以验证反应生成的HBr,应先将气体通过四氯化碳,将挥发的溴单质除去,B错误;CMgCl2能水解,在加热时通入干燥的HCl,能避免MgCl2的水解,C正确; D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丁装置铁为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价铁离子,铜为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得到铜,D错误。答案选C。7(2020年山东新高考)实验室分离Fe3+和Al3+的流程如下: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

7、(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答案】A【解析】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A错误;B分液时,密度大的液体在下层,密度小的液体在上层,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下层液体放完后,密度小的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正确;C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该离子在乙醚中生成缔合物,乙醚与水不互溶,故分液后水相为无色,则水相中不再含有Fe3+,说明已经达到分离目的,C正确;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

8、凝管,能使馏分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而不会残留在冷凝管中,D正确;答案选A。8(2020年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淀粉未水解B室温下,向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镁与盐酸反应放热C室温下,向浓度均为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BaCO3D向H2O2溶液中滴加KMnO4溶液,溶液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答案】B【解析】A加入碘水后,溶液呈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

9、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A错误;B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溶液温度上升,可证明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CBaCl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BaCO3或CaCO3或二者混合物,故C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发生化学反应2KMnO4+3H2O2=2MnO2+2KOH+2H2O+3O2等(中性条件),该反应中H2O2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点睛】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下的水解程度确定试验较为典型,一般分三种考法:淀粉未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

10、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未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部分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不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此实验中需要注意:碘单质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加入,否则氢氧化钠与碘单质反应,不能完成淀粉的检验;酸性水解后的溶液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否则无法完成葡萄糖的检验;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或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试验中,均需要加热,银镜反应一

11、般为水浴加热。9(2020年天津卷)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除去Cl2中的HCl蒸馏用冷凝管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ABCD【答案】B【解析】A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容量瓶,不能使用量筒配置溶液,故A错误;B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根据氯气在水中的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使氯气溶于水的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洗气瓶长进短出,利于除杂,故B正确;C蒸馏要使用直形冷凝管,不能使用球形冷凝管

12、,故C错误;D硅酸钠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能将玻璃塞与试剂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应使用橡胶塞,故D错误。答案选B。10(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萃取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B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D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区分NaCl、NaNO2和NaNO3【答案】A【解析】ACCl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萃取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

13、l4,振荡、静置分层,打开旋塞,先将CCl4层放出,A操作错误;B做焰色反应前,先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无色的目的是排除铂丝上粘有其它金属元素,对待检测金属元素的干扰,B操作正确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易燃物品,故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防止失火,C操作正确;D氯化银、亚硝酸银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硝酸银滴入氯化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而亚硝酸银溶于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故D操作正确。答案选A。11(2020年山东新高考,不定项)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适量NaO

14、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B证明酸性:碳酸苯酚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D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CuSO4溶液,振荡【答案】BC【解析】A苯酚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最后与苯混合后互不相溶,分层,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盐酸易挥发,若将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可能挥发的HCl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常温下难溶于水的苯酚,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其发生的反应,达不到实验目的,应该先除去二氧化碳中可能挥

15、发的HCl再进行实验操作,故B错误;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时,尖嘴不应该垂直向下,应向上挤压橡胶管,利用空气排出,该实验操作达不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D为检验醛基,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碱需过量,保证醛基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该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答案选BC。2020届高考模拟试题12(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联合模拟)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等,实验室从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银离子,过滤、洗涤、干燥,灼烧Ag2S制取金属Ag;制取Cl2并将Cl2通入滤液中氧化Br-,再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用装置乙在通风橱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