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360767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吴丹青,“人文合一”的写作教学理想目标,所谓以人为本,人文合一,就是要真正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为做人而学作文,以做人促进作文。以作文与做人的内在合一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健康的发育与成长。 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陶铸思想情操、人格精神、文化品位,从而达到提升人、完善人的最终目的。,写作改造了我的生命、我的环境、我的精神世界 巴金,语文教育的“政治化阶段” 语文教育的“应试阶段”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2、伽达默尔说:“我们用学习讲活的方式长大成人。” 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素是生命体验。语文学习者学习语文,就是以自我的生命与世界对话,它不仅仅是学习者在被动或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接受语文熏陶,它更是一个生命体认知自我、感知他者、实现自我创造的内在需求。听和读,决不只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感受和体验说话人和作者感情的过程;说和写,也不只是一个信息输出的机械方式,而是言情言理的过程。语言习得是一种生命行为。我们总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成长我们的思想,铸炼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性情。母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体验本民族语言中存在的生命意识。,人文合一的语文教学理想目标的确立,意味着对“文本化”(以课

3、本为本、从理念出发的模式化教学)和“人物化”(把学习主体视为训练做题技巧的机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和摒弃。意味着必须弘扬学习者的主体生命精神,努力追求语文学习活动审美化的境界。即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一种广阔高远的人生境界与立足点,把作文教学过程视作引导学生涵养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位即追求做人的真谛的过程;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主体生命的需求之中,融入生命的知、情、意、行的和谐成长之中。使学习主体在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表述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存在的过程中不断唤醒自我生命意识,增进自我人性意识,培养人文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使自我不断

4、得到升华语言能力的升华,思想情操的升华,人格精神的升华,最终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精神的自由的人。,“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理论框架:1、人文合一的作文教学理想目标;2、以生活为本源的基本教学原则;3、大语文学习的写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4、自由、自主、个性化的写作实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内容:一是语文知识积累系统;二是写作能力训练系统;三是语文综合素质培养系统;四是个性发展训练系统。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的编写原则:1、单元教学编排,2、以联系生活为中心,3、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

5、为重点,4、以读促写,以听说促写,以活动促写;5、小作文辅助训练体系。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1、开发校本资源,优化写作环境;2、探索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3、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成功体验;4、加强合作交流,深化教改实践。 “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1、基本模式的构成(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师生角色、基本教学程序、条件等)2、模式的变式 基本程序框架图: 体验感悟 活动探究 交流共享 写作表现 展示评价,初中语文第一册 教学设想: 1、通过设计以“我”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生活,并乐于将自己的独特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从而

6、促使他们走出无话可说的作文困境,激发写作的欲望,提高写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写作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以“读”促写、以“说”促写、以“动”促写、课内外结合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到生活中和书本里搜集材料、积淀思想、丰富情感、积累语言,引导他们养成说真话、诉真情、写真事的习惯,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重想象潜能的开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易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的作文训练活动,培养他们的作文想象思维和创造力。,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梦 教学目标: 1、学生的理想,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他们在新的学习阶段开始之际通过作文训练认识自己,想象自己

7、,有利于促进他们为理想的实现努力学习。 2、引导学生从初中的第一篇作文训练开始就注重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并习惯于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世界。 3、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作想象作文。 导语设计: 进入初中,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出来。 教学内容: 1、阅读书目:课本第一单元课文,诗歌在山的那边。 2、说话训练:“说说我自己”。向同学介绍自己。主要内容提示: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家境、性格、志趣、理想及生活状况和学习经历等等。 3、写作参考题:我的梦;二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再相会。,4

8、、教学思路参考: 1认识我自己:课前设计学生个人小档案的表格让学生认真填写。其目的是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思考的角度,为他们说说我自己架设桥梁。 2说说我自己:在学生填写个人小档案的基础上,请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情况。重点介绍自己的个性特征、爱好、理想等。为想象自己的未来作铺垫。 3想象我自己:在学生介绍自己的理想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并在课堂上说给同学们听。 4描述二十年后同学相见的一个场面:在相互介绍自己的理想,想象二十年后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片断作文写作并当场讲评。通过讲评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想象,如何具体描写人物的个性。 5自主作文:话题:二十年后再相见。学生自拟题目

9、。 6作文评改方式建议:课堂师生互评。 7延伸活动:A.编辑学生作文集,告诉学生要保存到二十年后;B.出墙报。,“以人为本”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实验稿) 目 录 前 言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学设想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梦 第二单元 假如我有孙悟空的本领 第三单元 我与语文 第四单元 我爱我家 第五单元 我和小动物的故事 第六单元 我的家乡的故事 第七单元 我的建议给 的一封信,第二册教学设想 第一单元 发现和关注同学的个性 第二单元 走进寓言与童话 第三单元 我的烦恼 第四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五单元 观家乡民俗 看绝技表演 访名胜古迹 品风味小吃 第六单元 我当主持人 第七单

10、元 感受自然 第三册教学设想 第一单元 观察事物、搜集材料、抓住特点 第二单元 走近名著中的人物 第三单元 说明材料的组合 第四单元 我最喜爱的诗人 第五单元 新科技、新知识、新青年 第六单元 诗意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第七单元 为他(她)作传,第四册教学设想 第一单元 观点与材料 第二单元 重读诗歌 第三单元 有理有据 第四单元 微型小说阅读与写作 第五单元 你说我说 第六单元 感受、思考、联想 第七单元 自编小报 三年级作文教学总体设想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情寄贫困生 第二单元 我的创造 我的发明 第三单元 中国足球之我见 第四单元 妈妈,请听我说 第五单元 影评与电影故事 第六单元 啊,初三,

11、我快乐并痛着(讲演),第六册 第一单元 时间的河啊,似我汩汩流淌的血脉 第二单元 毕业的时刻就在眼前 第三单元 我读滥竽充数 中考作文复习教学总体设想 训练一 想像性思维的训练 训练二 逆向性思维的训练 训练三 辐射性思维的训练 训练四 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人为本”的写作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框架图: 体验感悟 活动探究 交流共享 写作表现 展示评价,一 点 启 示 衣着 歌声 动作 神态 (言行) 挤鸦默雀静一片歌声愤怒呼喊,吴丹青一点启示板书设计:,模式的变式举隅 1情境体验写作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情境诱导,激发体验范文引路,真情写作交流评议,体悟方法 A、情境诱导,激发体验:情境体验写

12、作教学模式注重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体验、探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确立从抓材料、观点和思维方式入手,以内容拉动文章形式的学习方式。因此这一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诱导学生体验探究,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并从生活中吸取动力和原材料,并通过合作交流、展示体验的互动学习过程,学习捕捉、提炼作文题材。 B、范文引路,真情写作:范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将他人的体验展示给学生看,而且还可以从范文中学习他人对体验的表达。学生通过阅读范文,凭借想象,放飞思维,品味细节,思作者所思,如同身受,从而在得到情感的体验的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从而唤醒生活积淀、文化积淀,激发写作灵

13、感,从而达到在体验中学习表达,为表达体验感受而学习写作的目的。 C、交流评议,体悟方法:这是作文讲评环节。是学生展示习作并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行为的反思和评判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或直接评价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并通过互评互改的作文展示活动,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让学生体悟写作方法的同时获得体验成功的写作快乐。,2实践性写作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创造性阅读研究性课外活动真实性写作。 A、创造性阅读:写作以阅读为前提。创造性阅读是创造性写作的条件。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某些方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引申、联想、推测提出新的观点。并运

14、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创造性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和思考进行归类、总结,作为实践和写作的选题。 B、研究性课外活动:这是创造性阅读的延续。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查资料、作调查,以解心中之结。内容是文章的生命,好的内容从生活中来,从前人、他人的智慧中来。因此,查资料、作调查是探究性写作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指导、组织学生作调查,是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 C、真实性写作:这是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成果的体现。小论文、评论、调查报告、情境作文、实践作文、整理资料作文均是实践性写作的有效形式。如何指导学生将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的

15、成果用恰当的形式和恰当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是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我读木兰诗”的课堂教学堪称实践性写作的典型课例。李长荣老师在引导学生在对木兰诗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获得以下选题:智勇双全、朴实纯洁木兰形象简析,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可信吗?、巾帼不让须眉如今处处有木兰、有感于“木兰出国”也谈国产动画片等等。然后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查资料、作调查等课外研究性的活动,搜集资料验证论题,最后用小论文、评论等形式来表达研究成果。下面是这一教例的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的成果展示课的实录: 1导入:师:同学们,读了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通过比较、引申、联想和推测,提炼出一

16、些新的观点,这种阅读,我们称之为(生:创造性阅读);然后在课外我们去查资料、作调查找论据证明这些观点,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生:研究性课外活动);把这些成果用合适的语言形式、合适的表达技巧表达出来,我们称之为(真实性写作)本节课,我们一是要展示同学们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的成果;二是要求大家把这些成果用好的语言形式、好的写作技巧表达出来,进行口头作文。 2交流观点、材料:,生A:读了木兰诗,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木兰形象可信吗?经过课外的研究和社会调查,我认为:木兰形象是可信的。从木兰诗中可发现,木兰是个勤劳、孝顺的农家女。这个品质是她成为一个女英雄的基础。勤劳铸就了她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作风;孝顺促成了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举动。目标与检测上的一段文言文也印证了我的观点:“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