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2914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 部编版(配套课件+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7个生字,掌握“累”“悄”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累累”“面面相觑” “袅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教学难点: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以“咏月”的诗歌导入。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人们赋予月亮的

2、各种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呢?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刚才背诵的诗句中都有哪些感情呢?(此处引申月亮所代表的感情,相思、悲愁、团圆。)讲解学生背诵的诗句中月亮所代表的的情感。教师也可举例:月亮代表了游子的相思,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代表了边人的悲愁,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月亮代表了亲人盼望的团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教师引导语:现在我们就跟随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到他的童年,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踪迹,欣赏月下的美景吧。二、自读感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孩子们在

3、哪里寻找到了月亮的踪迹?请勾画出来。2.地方不同,月亮的特点不同,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自读自查: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三、字词揭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1.会认字:(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2)出示课件,重点认读课件上的字词。2.会写字: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学生字。个别字讲解书写注意事项。3.多音字:出示课件,学习文中两个多音字“悄”“累”。理解这两个字不同的读音所代表的不同的字义。4.词语学习:通过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累累”“面面相觑”“袅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四、课文精讲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通过前面

4、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重点字词和大致内容,接下来,同学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总结:本文讲述了在中秋夜里,“我”和弟弟妹妹盼月、寻月的故事。2.教师提问:孩子们在哪里寻找到了月亮的踪迹?(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3.引导学生按照“寻月”的过程分段落精读课文,探寻“月亮的美好”。(1) 镜中月教师读课文,让学生闭眼想象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总结:“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果然、高兴、屏气、生怕

5、、失望”等词句,细致的描写了孩子们从期待到惊喜、高兴、紧张,再到失望的心情变化。(2) 院中月全班齐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的词句。师: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总结:“玉玉的、银银的”表现了月光温润如玉、银光闪闪,写出了月亮的颜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写出了月光透过粗壮的树枝,稀疏的枝叶,繁密的花骨朵洒下来,表现出一种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的朦胧美。师:在院中寻找月亮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月亮而争吵,由羡慕、嫉妒三妹变为争执。(3) 水中月指名读文,回答问题:孩子们的心情又有哪些变化?总结:“跑、大呼小叫、喊”等词语表现了孩子们的兴奋之情。师:水中的月亮在哪里?引导孩子们得

6、出月亮“无处不在、到处都有”的答案,并让孩子们答出以哪些语句为根据。 总结:“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说明月光无处不在。(4) 眼中月 “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说明一个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4.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寻月的地点、月亮的特点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理解文章的内容。寻月过程总结:地点所寻之月孩子们的心理镜中月长了腿、有圆有亏、消失惊喜、高兴、紧张、失望院中月月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上有桂树和嫦娥羡慕、“嫉妒”、争执水中月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无处不在“来了兴趣”、兴奋眼中月每个人眼瞳里都有满足5.齐

7、读文章最后一段。师: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我们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6.联系整篇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师: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透露了大家都觉得满足了的意思,这是为什么?不满足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他们对万事万物的探索永无止境,所以孩子们总是“不觉满足”的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师:文章的名为“月迹”,你觉得月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寻找美的过程。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师:作者有一个怎样的奶奶?7.课堂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教学反思:因为本文为自读课文,只有一个课时,但是文章又比较长,所以整个教学活动几个环节下来感觉时间比较“挤”,有些地方没能留给学生更多品味思考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