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29090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示儿(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示儿。2认识“祭”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中原”,“翁”在诗句中的意思。3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理解古诗中“元”,“翁”等重点词语的古今异议,对全诗内容进行理解四、教学课时:一个学时5、 教学方法一、初读感知;二、精读解意;三、复读悟情6、 教学流程导入:一、激趣导学(课件出示图片

2、)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师评价正确与否。)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解题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

3、子们看的诗。)谁了解陆游?简单地说一说;教师出示PPT(介绍陆游的生平)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二、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老师点评,老师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以及停顿的节奏师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吿乃翁。在老师读的

4、过程中,你们有哪些字词不懂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讲解:但:只是;祭:祭祀,古今异义同:统一;九州:中原,翁:父亲,乃:你的,通假字:元:通“原”本来;无:通“勿”,不要从每句诗的末尾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押的韵是Ong,(空,同翁)(多媒体课件)逐句分析“死去元知万事空”:“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

5、。“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整首诗联起来意思是(点学生概括):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要求要有节奏感,读出重点语句。三、精读悟情1、从整首诗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怎样?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伤吗?2、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教师补充),现在你知道他为何而“悲”吗?

6、背景:(PPT)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节节败退,一直从首都开封逃到长江以南,后来赵构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一个新的宋朝,史称南宋,都城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北方的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过着屈辱的生活,而南宋政府却只知道花天酒地,忘记了亡国之辱,忘记了收复失地。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陆游作为一个爱国人士,却要面对国家四分五裂而悲。所以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

7、音,那是什么?(板书:悲)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陆游游各个时期的经典诗句出示陆诗,引导学生了解陆游的爱国之情师:陆游20岁就立下了报国壮志写道:20岁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52岁时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67岁时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轮台”68岁时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85岁时,他知道生命即将终止,遗憾的是祖国仍未统一,于是,他写道示儿这些诗歌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点:对祖国的担忧,蕴含了陆游的浓浓爱国之情(板书)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4、诗人盼了85年的祖国统一却

8、未能实现,现在弥留之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引出后两句诗)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四、复读升华1、学习了这首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朗读。生读,会背的就背下来2、读写结合,体验情感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

9、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3、 比较阅读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都与(国家统一)有关,从示儿中的(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收)字可以看出。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示儿是从(国家分裂)的角度表达诗人(悲愤)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收复失地)的角度表达诗人(喜悦)的情怀。4、拓展延伸,情感内化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生回去找资料)五、结课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六、板书设计示儿 陆游(无畏)死亡悲(但不见)九州同 盼王师北定,家祭无望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