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32863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会员独享】.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各2分, 30小题,共60分)1 河南安阳将投20亿巨资打造“殷墟大遗址公园”。下面关于商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C. 地方封侯和伯,主体为王室D. 中央设有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2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的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 都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长官产生方式不同C. 都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D.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3 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4 先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形成的许多制度都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同学对于先秦政治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禹开创了我国的世袭制首领产生制度B. 夏朝是部族国家C

3、. 西周是疆域国家D. 春秋战国是诸侯混战时期,没有周天子统治5 公元前214年,任嚣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职位由皇帝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实施干部监督制度会议上的精彩言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魏晋时期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 九品中正制是依人的品德和才能划分等级的用人制度C.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

4、科举制形成D. 宋初中央派通判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让文官对其监督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男女找对象时奉行“门当户对,资财相当”,否则即使感情深厚也会活活地被父辈拆散,这种“门当户对,资财相当”的观念与下列哪一制度体现的观念基本相似 ( )A.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8 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 ( ) 参知政事 三司使 通判 枢密使A. B. C. D. 9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

5、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 汉刺史 “路” 御史台 参知政事A. B. C. D.11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2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

6、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13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14 以下关于我国封建王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B C D

7、15 下列有关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康熙帝时期设立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他们的职责是跪受笔录,承旨尊办此机构设置针对议政王大臣会议此机构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A B C D16 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17 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 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18 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

8、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19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制定罗马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统治A. B. C. D.20 下列不属于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的是( )A.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B.罗马共和国版图大,矛盾复杂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中出现了新问题D.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

9、别消失21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22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10、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23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革命或改革 B.战争与和平 C.选举和议会立法 D.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2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 C.法国资产阶级与欧洲封建君主之间的矛盾 D.法国资产阶级与欧洲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5 围绕法国1875年宪法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得出如下的结论。你认为有违史实的是( )A.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B.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的权力C.内阁由议会任命,并对议会负责D.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

11、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26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27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2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

12、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 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2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0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对两国政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

13、明的专制色彩第卷二、材料分析题(共两题,31题17分,32题23分)31.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图二图三图四根据对上述图片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一反映的朝代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4分)(2) 比较图一与图二,与图一的朝代相比,图二反映的朝代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3分)(3) 图三反映的是什么政治措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影响?结果如何?(5分)(4) 根据图四,说明该朝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3分)(5) 由以上几幅地图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