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2863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易-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2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爬山虎的脚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规范书写“虎、操”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漾起、新鲜”等词语。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难点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

2、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猜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打一种植物)爬山虎2、出示爬山虎资料:爬山虎: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爬山虎的适应性强,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但爬山虎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3、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

3、作品爬山虎的脚。4、板书课题:10、爬山虎的脚猜谜语生了解爬山虎的资料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猜谜语引入爬山虎,然后介绍爬山虎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jn bng w q wi均 柄 蜗 曲 萎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叶柄 蜗牛(5)古文识字柄,甲骨文(木,棍棒)(穴,石

4、器的孔洞),表示穿过石器孔洞,作为握具的木棍。造字本义:名词,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手把。曲,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造字本义:动词,揉折竹子。(6)学习多音字曲:q(弯曲)(曲折)q(歌曲)(曲目)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新鲜”在词典中的解释有:(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事物)出现不久。新奇;稀罕。出示刚长出来的叶子,理解“新鲜”在这里的意思对应选项。(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

5、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借助图片想象石子丢进水中所产生的水波荡漾的景象) “漾起”指的是爬山虎的叶子在风的吹动下上下起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4、整体感知内容。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

6、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2)讨论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三、生字书写出示生字: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隙 茎 柄 萎 瞧 固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左右结构: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上下结构:占 茎 萎上中下结构:叠 半包围结构:虎全包围结构:固(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女+

7、敕=嫩 木+丙=柄目+焦=瞧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虎-几+心=虑 均-土+钅=钧茎-艹+彳=径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虎:上部竖横稍短,下面的“几”要注意协调。组词、造句出示生字:操:左窄右宽。左部“扌”竖钩直挺;右部“喿”上窄下宽,上部三“口”大小不一,下部“木”横长托上。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占:上下结构,上下对正。上部竖直,在竖中线上;下部“口”两竖略向内斜。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嫩:最右边是“攵”,不要写成“夊”,三部分写紧凑。组词、造句出示生字:顺:“川”要写紧凑,中间的竖要短。组词

8、、造句出示生字:均:“土”变横为提,略居上,“匀”的横折钩向下伸展。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叠:整个字重心要稳。上部三个“又”的末笔捺都改点;中部“冖”宽,横段在横中线下侧;下部“且”居中,底宽与“冖”相当。组词、造句出示生字:隙:右部上面不要写成“小”;中间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组词、造句出示生字:茎: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紧凑,中间的横撇和点要写舒展。组词、造句出示生字: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变捺为点。组词、造句出示生字:萎:各部分之间写紧凑,下面的“女”横稍长,要把上面托住。组词、造句出示生字:瞧:左窄右宽。左部“目”框内两短横分写在横中线上下;右部上窄、长,下宽、扁, “灬”

9、上合下开,形成宽底,托住上部。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固:“口”要写得稍大一些,“古”写小一些。组词、造句(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一)根据拼音写词语。lo h co chng zhn j nn y(老虎)(操场)(占据)(嫩叶)jn yn chng di k wi g dng(均匀)(重叠)(枯萎)(固定)(二)比一比,组词语

10、。虎(老虎)操(体操)茎(根茎)萎(枯萎)虑(考虑)澡(洗澡)径(田径)委(委托)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生了解古文学习多音字学生理解词意生了解相关资料分自然段读开火车读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交流分段指名读齐读学生各抒己见生完成游戏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指名说学生

11、自主练习小组互评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送字回家游戏、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2、继续预习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课堂小结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板书10、爬山虎的脚叶圣陶jn bng w q wi均 柄 蜗 曲 萎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隙 茎 柄 萎 瞧 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