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2856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人教部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繁星文本分析文本分析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于作者赴法留学途中。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等)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等)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也就不同。本文是自读课文,重在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描写繁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某种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启发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感受作者所抒之情。另

2、外,文章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昧、坠、怀”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1.出示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繁星满天的景象。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

3、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导语:晴朗的夜晚,星光灿烂。冰心先生在闪烁的星光中听到它们的对话,原来它们在互相赞颂啊!而当我们仰望星空,又会产生哪些遐想呢?你们是否会想起那些动人的传说?是否会想一探星空的奥秘?是否想起远方的某位亲人?有一位作家,他经常独自仰望星空。面对闪烁的繁星,他思过往,想未来,抒发自己的真情。今天,我们就随他一起去欣赏夜空中繁星闪烁的情景,去表达对生活最诚挚的情感。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明确:“繁星”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观察“繁星”抒发了种种思绪。紧紧抓住“繁星”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巴金(

4、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赞歌集等,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文学译著等。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巴金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

5、学,“向西方找真理”。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2.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通的地方。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会认的字:半明半 摇摇欲 抱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阅读要求:(1)画出表明作者观星的时间、地点的词句。(2)找出作者三次观星中所看到的具体景物。(3)画出表现作者观星感受的句子。3.汇报展

6、示,品析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引导学生体会首句在段落中的作用。这句话开篇点题,一个“爱”字表露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出下文“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仿写训练:我爱,但我也爱。方法拓展: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应看其在文中的位置。(1)在开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2)在中间,照应上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3)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篇末

7、扣题等。其内容上的作用,应先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描写性句子,还应继续判断是描写人物的、景物的,还是描写环境的。要结合内容具体作答;如果是一般叙述性句子,可能是交代记叙文的要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议论性句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强调抒发某种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预设:引导学生认真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回答。作者第一次看繁星是从前七八月,在家乡庭院里纳凉的时候。他看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主

8、要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景象,产生了什么感受?预设: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关键信息。作者第二次看繁星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面的菜园里。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感觉到星光虽然微小,但是光明无处不在。“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预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在讲解前适当铺垫巴金的人生经历,并且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作者当时正值青年,胸怀宏伟理想,微小的星光“无处不在”正体现了青年人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和对美好未来的

9、无限期盼。仿写训练:写一写自己观看星空的经历,以及从中产生的感想。示例:夏天的夜晚,我最喜欢看繁星满天的景象了。_(3)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将之和前两次进行对比,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时间地点情景感受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三年前南京静寂的夜,一片菜园,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今海上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表明作者和繁星之间关系的词。(很熟)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

10、想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教师可以出示星空的图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被繁星包围的景象,进而体会这句话中所描绘的意境。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满天繁星比作飞舞的萤火虫,写出了繁星闪烁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想象一下:如果星星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站在星星的角度设想它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同,为什么呢?明确:作者在不同的境况中三次观看繁星,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

11、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这个不相同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细了,还因为他远走他乡特定的心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与课文的描写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贾平凹月迹示例: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可爱,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并且

12、都是通过人物对繁星和月亮的主观感受来衬托繁星和月亮的可爱的。过渡:夜空的繁星是美的,它们激发了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沧海日出也是美的,它又带给峻青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就通过欣赏下面的片段来体验一番吧!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

13、,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就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啊,美极了,壮观极了。峻青沧海日出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小组交流,选举代表汇报。(1)日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早霞的颜色变化;大海和天空的颜色)(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日出的过程的?(时间顺序)(3)沧海日出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美;壮观)1.教

14、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过渡: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巴金先生正是用心观察、体验,才发现了这些美,并且为我们呈现了出来。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能像大家那样,发现事物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繁星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吧!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作者在对星空的描写中所寄予的真实意图。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散文,而是一篇美文。文中优美、生动的描写,动人的意境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即便没有真正观察过星空,也能在作者的文字中想象星空的美。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了解写作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