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调类调值.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327902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话调类调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话调类调值.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言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成都55215321355重庆552142214归入阳平乐山5521522243泸州5521421333雅安55214214归入阴平北京553521451归入去声基于四川话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这种对应关系,我们便可以依靠自己方言的调类去类推普通话的调类。类推的方法可以这样去掌握:可先选几组按四声排列的字音,如“妈、麻、马、骂”,“依、移、以、易”,用自己的方言依次念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方言读音,反复地多练几遍。在此基础上,可以选一些字音,学会也能用自己的方言依次念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不同读音,例如“才”,可依次念出“猜、才、采、菜”四个不同的

2、读音,“反”,可依次念出“翻、烦、反、范”四个不同的读音。做到这一步,便可类推了。当碰上一个字音,需要推断它是哪一个声调时,一闭可照上述的办法念一遍,看看在第几位上念出这个字在自己方育里的读音。音韵编辑 声调方言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成都552153213归入阳平重庆552142214归入阳平乐山5521522243泸州5521421333雅安55214214归入阴平自贡55315324归入去声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与入声杂乱派入四个调类的北方官话截

3、然不同。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拥有5个调类(即入声保留的)的有48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拥有4个调类的有102点,约占方言点总数的三分之二33。而就调值来看,四川话内部各地方言高度一致,阴平一般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入声一般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33、55或44)。部分方言代表点的音调调值如右表所示。编辑 声母四川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总计有25个声母,如下表所示(例字以成都话为准)。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巫溪

4、、奉节2点拥有19个声母,无t、t、f;重庆等45点拥有20个声母,无t、t、;成都等77点拥有21个声母,无t、t、;盐边等8点拥有23个声母,无z、;自贡等11点拥有24个声母,无z;都江堰等7点拥有全部25个声母3334。绝大多数地区的四川话没有t组声母(卷舌声母)。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有t组声母仅为26点,且都江堰等7点只出现在入声字中,并只与韵母(西充为)相拼,只有自贡等19点(主要为入声归去声区)t组声母可以和较多韵母相拼。同时,四川话还拥有部分普通话没有的声母,如舌尖浊擦音z(例字35:人zn236、如zu2)、唇齿浊擦音v(例字:五vu3、乌vu1)、舌根浊鼻音(例字:

5、我o3、欧u1)、舌面前浊鼻音(例字:你i3、宜i2)等。双唇唇齿齿后齿龈卷舌硬腭软腭塞音不送气p贝t得k古送气p配t套k可塞擦音不送气ts早t37t价送气ts草t37t巧鼻音m没n路你我擦音清f发s速37小x好浊v五z如37零声母0儿编辑 韵母四川话中总计有42类韵母,依据四川方言音系统计,四川话总计150个方言点中,黔江拥有最多韵母,总计40个;而屏山、宁南两点韵母最少,为31个。另外,荣县等3点韵母为32个,眉山等4点为33个,洪雅等5点为34个,彭山等12点为35个,成都等62点为36个,重庆等47点为37个,都江堰等8点为38个,射洪等6点为39个33。一般而言,四川话中韵母以36类

6、和37类最为普遍,代表性方言成都话的韵母如下所示38:开尾元音尾鼻音尾开口呼日二a大o我e黑ai街ei批au包u走an烦39n樱a帮o亩齐齿呼i一ia牙ie叶iai介iau标iu九ian变39in兵ia量合口呼u五ua瓜ue国uai乖uei类uan段39un春ua光撮口呼y鱼yo药ye绝yan鲜39yn泳yo蓉编辑 入声紧元音约有三分之一地区的四川话入声独立成调,但其中入声塞音韵尾已不明显,仅乐山等地存留有微弱的喉塞音,但这些地区入声字发音仍然十分短促,不能任意延长。这主要是由于四川话中保留有一套相对独立的仅用于入声字的韵母,如i、u、i、u、c、y、y等,这些韵母有紧喉作用,在发音时喉头肌肉

7、和口腔肌肉紧张,从而使整个音节表现出一种粗硬紧促的状态40。由此可见,在入声独立的四川话中,入声并不仅仅单纯以其相对音高区别于其他调类的,而是发展出了入声紧元音来取代入声塞音韵尾。因此古入声字在四川话入声独立区和入声归入舒声区拥有一定的读音差异,即主要元音的松紧对立,如下表所示40。例字入声独立区入派阴平区入派阳平区入派去声区泸州邛崃乐山泸定成都自贡搭aaa说ooo黑ee踢ieieieiii出uuu欲yyyyyyi湿掐iiiiaiaia刮iiiiaiaia铁ieieieiii获uuuue阅yyeyyyy药yyyyoyoyo编辑 文白异读例字白读文读严把门关严an2严ian2肃下等一下xa4下i

8、a4午等等tn4几天等tn3待横横xuan3顺纵横xun2胯胯ka4胯kua4下之辱逼逼pie1人逼pi2迫四川话由于受共同语(古代的雅音及近现代的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通常是四川话所固有的读音,是对自身古代语音的继承;文读音则通常与北方官话较为接近。一般而言,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政府的单一语言政策,主要的趋势是文读音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词白读音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音41。四川话中部分常见的文白异读字如右表所示(例字以成都话为准)3842。编辑 变音编

9、辑 变调连读变调现象在四川话口语中十分常见,但各地略有差异,以成渝片为例,大致来说四川话中的变调可以分为4类43。一是重叠词中的变调,一般而言如果组成该重叠词的字声调为阳平或去声,则第二个字变调为阴平(例词:爸爸pa2pa1、婆婆po2po1、舅舅tiu4tiu1、帕帕pa4pa1);同时,如果组成该重叠词的字声调为上声,第二个字变调为阳平(例词:姐姐tiai3tiai2、板板pan3pan2)。二是儿尾及儿化词中的变调,如果儿尾名词为阳平,儿尾变调为阴平(例词:娃儿ua21、瓢儿piau21);如果儿化词的最后一个字为阳平,该字变调为阴平(例词:葡萄儿pu2t1、麻雀儿ma2ty1)。三是特

10、定字的变调,如“去”、“头”、“面”、“上”等虚词在多数情况下都变读为阴平(例词:下去sa4te1、屋头vu2tu1、外面uai4mian1、身上sen1sa1)。四是二字词及三字词的第二个字在很多情况下变读为阴平(例词:姑娘ku2nia1、经佑tin1iu1、院坝yan4pa1、龙门阵no2mn1tsn4、明年子min2ian1ts3)43。编辑 儿化儿化是四川话(除岷江小片小部分地区)中的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四川化的儿化内部较为一致,但与北方官话的儿化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儿化韵的数目上,四川话中的儿化韵仅有、i、u、y4个,而北方官话有26个444045。以成渝片为例,成渝片中的37个韵

11、母,仅、iai、ue、yo、yu5个不能儿化,其余32个韵母中,所有撮口呼韵母儿化为y(例词:汤圆儿ta1y2、麻雀儿ma2ty1);所有齐齿呼韵母儿化为i(例词:妖艳儿46iau1i2、背心儿pei4i1);所有合口呼韵母儿化为u(例词:颤花儿47tsan4xu1、街娃儿48kai1u1);除o、o外的所有开口呼韵母全部儿化为(例词:齁包儿49xu1p1、舌头儿se2t1),而o、o仅在同唇音声母相拼时儿化为(例词:棚棚儿po2p1、钵钵儿po2p1),其它情况下儿化为u(例词:窝窝儿o1u1、火锅儿xo3ku1)44。编辑 词汇编辑 语法既有与普通话对应的语法,同时又有相当多的方言句式。编

12、辑 和其它语言的关系编辑 和其它汉语的关系将成都话作为四川话的代表与其它汉语进行词汇的比较,大致可以得出四川话与其它汉语的亲疏关系1(如下表所示),与四川话词汇相同比例越高的,与四川话的关系则越亲密;反之,则越疏远。四川话与同属汉语西南官话的云贵官话关系最为紧密,但由于四川地区与云贵地区在人口构成上有一定区别,因而词汇上已经出现较大差异。西南官话区外,湘语与四川话联系最为紧密,两者拥有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共有词汇,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湘语与川渝地区以外云、贵、鄂等地的西南官话关系却比较疏远,这主要是由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有大量来自湘语区的移民进入四川,湘语在现今四川话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而带来了大量来自湘语的词汇50。扬雄方言中归为古楚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