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14132628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8上说课稿(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一单元巴东三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2、能力目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3、德育目标: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教学难点:引用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游记:一种叙事散文

2、,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特点:1、散文的一种;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游踪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

3、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结构: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1、抓住景物特点;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板书:巴东三峡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作业练习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5、,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周庄水韵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周庄水韵 一、说教材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周庄水韵正是描写了江南古镇周庄的古韵与新风。 因此,要解读周庄,解读周庄水韵,就一定要解读江南。 江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魏晋六朝,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繁荣起来。 于是,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这些书法家、诗人们来了,在江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寻

6、觅着优美的线条、高妙的意兴,淋漓挥洒,俊逸飞扬的魏晋风度在江南的水韵里诞生了。 于是,刘、李、马、夏,这些南宗画派的大师们来了,一次柳溪归牧、一段小桥流水、一叶风雨归舟、一人寒江独钓占据了水墨的一角,江南的“残山剩水”,在他们画笔下,是那么精致、秀丽、诗意盎然。 于是,汤显祖、孔尚任,这些戏剧家们来了,无论“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浪漫青春的浅斟低唱,还是“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的家愁国恨的沉痛悼念,都在江南的楼台水榭里一一上演。 终于,沈周、文征明、唐寅、扬州八怪,这些江南才子们来了,一股浪漫的洪流弥散于江南水乡,山水不再是山水,而化为人的主观世界的

7、象征,温润秀丽、气韵神采成为江南艺术的特质。 最终,江南神韵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获得最后的定格。 从此,江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便不仅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而成为中华民族某种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象征,一个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值得永久追忆的温馨的梦。 沧海桑田,当江南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随风而逝的时候,惟有江山依旧,周庄依旧,周庄似乎成为“江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标本,一个江南丰厚文化底蕴的缩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它是那么宁静、素雅、悠远,周庄在水,在水周庄。 正是从这一点上说,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

8、,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 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一个韵致 即:“水韵”,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 两相联系: 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既抒发对周庄古典情韵的赞叹,又表现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三次游历: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四个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

9、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种方法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3、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 4、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根据以上教材解读,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 2、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游踪,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3、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4、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学习重点: 品味清新优

10、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学习难点: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说教法 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杜绝离开阅读感受的生长点文本,乱说乱评的现象。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

11、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诵读与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 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在背景音乐梦里江南的优美旋律中,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显示的教材插图,然后试着用几个词表达出这幅画中的景物,并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的情韵。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亲近周庄。 在反复

12、诵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周庄水乡给大家留下什么总体印象? 文中写了几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每次游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可分别用一小标题和一幅画来概括。哪一次游最深刻? 引导学生由水韵入手,抓住“水韵”这个文眼,从而理出课文的总分结构。体会多姿多彩的水韵美。 板书 总述 小桥流水人家图 春雨迷蒙水墨画 雨中周庄 分述 冬天雪后动感版画 雪中同庄 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节日周庄 (三)、局部品味对话文本,欣赏周庄。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反复诵读课文,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指导学生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思路,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教师要在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

13、生走进文本深处,亲近周庄水韵,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涵咏清新优美的语言之下的古风新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次游周庄是全文详写部分,也是作者由历史走向现实,展现周庄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部分。教师可以大胆的亮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为学生提供品味语言的范例,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整体评价走出文本,评价周庄。 展示两幅未来周庄图,一幅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幅高楼大厦林立、马路宽阔、水星点点。让学生对比讨论,哪一幅更适合周庄的未来?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辩论,做出评价。促使学生走出文本,思考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保护优秀

14、古典人文景观的意识。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说课稿一、 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四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说教材内容的处理本课是一篇加星号的阅读课,在中小学教学中一般略讲或不讲。但是,我考虑到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安排了一下教学过程,计划用一个课时讲授这篇课文。为了突出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贯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主

15、要精力放在指导“感知”课文上。3.说教学目标“语文工具性”目标: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语文人文性”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4.说教学重、难点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引起学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乐趣中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动机。2、朗诵体会法:通过“探究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地读”这三个层次的朗诵,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