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325900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演练 考点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 (2010福建文综.T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命题立意】本题借助西方媒体的新闻评论,主要考查苏联改革进程的历史阶段特征。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而以新闻评论来折射时代变迁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角度,体现了新课程试题的灵活多变和贴切实用。【规范解

2、答】选C。首先要意识到西方媒体的新闻评论,实际上成为观照当时苏联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至于当时苏联的模样,需参照新闻标题来推断。从题干列出的三个新闻标题当中,可以侧重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组合排列出来:“西方的援助”、“改造苏联”、“莫斯科的机会”和 “俄国走资本主义”。据此,即可推断当时的苏联改革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是否能够续存的关键时期。故正确选项为C项。2.(2010天津文综.T6)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3、 D.实行社会救济 【命题立意】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A 。联系罗斯福新政:美国政府通过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增加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使得农民等债务人的负担大大减轻。结合题干中的“海外市场”,“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B、C、D材料均未体现。3.(2010上海单科.T27)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4、的能力。【规范解答】选D。A、D只要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去分析即可排除。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零,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项是合理的选择。4.(2010上海单科.T2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命题立意】本题以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新变化【规范解答】选B。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故正

5、确选项为B项。A、C、D三项与史实不符。5.(2010新课标全国.T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命题立意】此题以彼得格勒征粮队为切入点,考查苏维埃政权初建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考点,考查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也考查了对时代特征的把握,能力要求较高,是各省命题的主流题型。【规范解答】选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

6、农村征粮,可知苏维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而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征集制。【类题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是新经济政策,都是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实施的措施,由于背景不同,内容不同,实践效果也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主要是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允许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来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两种政策的实施,对俄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

7、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6.(2010北京文综.T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命题立意】本题以苏联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规范解答】选D。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

8、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A、B、C三项则是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类题拓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指导思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都没有脱离“左”倾教条主义和“左”的理论框架的限制,而戈尔巴乔夫虽然看到了必须对此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宏观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没有在客观上跳出“左”的理论的束缚。 (2)主要内容:都重视发展工业(前两者特别重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农业、轻工业等有所改革但无太大成效。(3)结果:取得了短时期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

9、状态。7.(2010江苏单科.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命题立意】本题以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改革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C。阅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各行业的产品相对过剩,产品价格下降,该措施是从长远角度来避免经济危机的弊端,即通过减少生产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由此判断C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措施主要是发救济金、完善社会保障、以工代赈等手段,A项不符合事实;该措施需要政府给受损失的农民

10、提供补贴,B项不是该措施的真正目的,该措施同样无法起到缓和农场主间竞争的目的,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8.(2010广东文综.T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命题立意】本题通过1959年美国在苏联主办展览会,考查学生对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的分析能力。【规范解答】选D。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

11、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9.(2010上海单科.T29)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命题立意】本题以重要的历史史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变迁的认知能力【规范解答】选A。题干中明确指

12、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B选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应该这样描述,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国度,从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排除C项。D选项中,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也不符合题目要求。只有A项符合。10.(2010江苏单科.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

13、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两大区域集团的比较为切入点,体现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高考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并进行有机整合、分析与比较的能力。【规范解答】选C。欧共体是二战后出现的最早的区域集团,它的出现加速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受其影响而成立,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而亚太经合组织是包括中国、美国等国在内的地跨四大洲的区域集团,因此、也正确;由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范围广、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因此,政治制度的差异较大,如中美、中

14、日之间都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有误。【类题拓展】世界三大区域集团组织的比较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背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二战后,西欧开始了一体化的探索。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加强了西欧的经济实力。为扩大经济往来,促进自由贸易,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霍克访韩提议亚太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得到亚太国家的广泛支持。过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由12国增至25国。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年11月,亚太

15、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1994年通过茂物宣言。2001年10月,第九次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意义标志着欧洲由单一的经济联合逐步走向货币、政治和防务全方位的联合。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促进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技术的合作。二、非选择题11.(2010江苏单科.T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