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14132522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历史7下说课稿(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本学期一各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封建王朝隋朝它

2、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短命又极其重要的朝代,因为它结束了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同时隋朝的富庶为以后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课在整个单元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单元在整个古代史的教学中也无疑是重中之重.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隋的统一与贯穿南北的动脉两个问题,针对这一课新课标的要求: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细化为以下具体的学习目标: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

3、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资料的积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了解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通过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记忆方法,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概况;通过阅读材料,资料对比,讨论大运河开凿以及通航的影响,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

4、的骄傲.教学重难点:重点贯穿南北的动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及大运河开凿的影响教学方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这也就为学好这一课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

5、统一.讲授新课:隋的统一本目分为四点内容即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和隋的富庶.关于隋的建立可以列表介绍隋朝建立的经过及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情况,加深学生对隋统一全国的印象,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隋朝建立时,南方还有陈的存在,国家没有实现统一.那隋朝是如何灭掉陈,实现国家统一的呢由此引入隋的统一这一问题,该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隋统一的条件,隋统一的经过以及隋统一的影响,隋统一的条件书本没有涉及,是本课的难点.联系书本设计的思考题,首先出示一系列反映隋统一的条件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归纳总结统一的条件,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鲜明深刻的认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关于

6、隋统一的经过简单了解即可,书本文字都有介绍,对于隋统一的影响可直接向学生说明,主要两点:结束了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同时隋朝的富庶为以后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述隋统一的影响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联想到前面已学过的内容,也为后面有关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关于隋朝的疆域,教材没有用文字进行叙述,这一问题主要联系书本上的隋疆域图,要求学生标出隋的都城和主要城市,使学生对隋的疆域有个大体的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隋的统一不仅带来了广阔的疆域,也给隋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引入隋的富庶这一问题,虽然这一问题既非教学重点也非教学难点,但不可忽视.第一它突出了隋朝富庶这一典型特征

7、,第二它是联系下一个子目的重要纽带,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和表格以及联系马端临的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来说明隋朝的富庶,加深印象.后进一步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 从而过渡到下一内容的学习.贯穿南北的动脉:本目比较全面,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隋朝大运河,作为教学内容,它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应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在讲述前,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文字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首先在黑板展示挂图隋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找出三个点,四段,和沟通的五大水系,然后强调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

8、北的大动脉,接着展示一个数学等式3+4+5=1对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做一形象的概括以帮助学生记忆.最后联系书本第六页的小字内容思考问题: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运河,这样艰巨的工程是靠谁来完成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样的基本道理 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三) 大运河开凿及开凿的影响首先由学生阅读书本自己归纳,由学生回答后加以补充,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教师总结指出: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

9、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此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为多 李敬之提出问题:阅读以上文字,请思考你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如何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之间可相互讨论,自己作出判断,让学生能在发言和讨论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学小结:讲述完毕后,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进行课堂小结(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隋

10、的统一隋的建立:581 杨坚隋的统一隋的疆域和隋的富庶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大运河开凿的概况大运河开凿的影响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说课稿说课人:胡 伟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朝,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唐太宗的治国措略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识记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等),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2、能力培养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提高学生

1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要对历史人物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授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联系隋朝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也结合比较法、启发式等。 2、说学法: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 3、分析学生:由于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准确的分析历史事件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容易扭曲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必须同时结合知识要点加以分析,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三、说教学步骤(一)导

12、入新课 通过对隋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出本节的主人公对隋亡作出的评价。(二)讲授过程A部分:唐太宗李世民 1、先向学生介绍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帮助学生对李世民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引导学生对贞观政绩进行表述,进一步认识“贞观之治”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见的强盛时期。B部分: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 1、让学生凭借课外得到的有关知识,举出唐太宗收罗人才、不拘一格的例子(例如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然后结合小字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唐太宗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与臣下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 2、对

13、魏征的纳谏作详细介绍,并从教参中选一两个其它大臣进谏的小故事给学生讲述,以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认识到“贞观之治”的特色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3、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第11页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以助于正确、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这一点让学生有印象即可,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正面意义的主要的。C部分:总结评价 以课后“思考与讨论”题作小结,让学生阅读、讨论,对创业和守业难易的看法见仁见智,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是从中指导和总结。四、说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及主要政绩,领会“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正确评价

14、唐太宗,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介绍的是唐朝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巅峰时期,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中心。本课介绍的正是从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唐朝步入鼎盛时期。学好本课对于学生建构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构架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集权制度

15、下统治者的个人才能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武则天与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 “武则天的评价” ,学会客观全面的认识历史人物;2、通过探究活动和课本中记载的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的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2、从唐朝气度恢弘的盛世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2)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一方面活泼好动,积极性高,喜欢表现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