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32204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1长沙高二检测)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A实行土地私有 B实行土地国有C实行集体耕作 D实行个体耕作解析:题目中提出“平均地权”即为井田之遗意,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因此选B。答案:B2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

2、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革命 B尊孔C帝制 D亡国解析:从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忠孝节义”等信息可知,这种思想是指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这是袁世凯在为其复辟帝制作准备,故文中空缺的是“帝制”二字。答案:C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核心措施是()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

3、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答案:A4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答案:C5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

4、能力。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确保民主政治,维护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D。答案:D6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中国人民一律平等”“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A BC D解析: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

5、主义的局限性,而则表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答案:C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解析:材料中“政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革命”是指反对封

6、建地主富人专制。“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是要避免在革命成功后出现像欧美革命后出现的贫富不均的现象,A项正确。答案:A8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由材料中的“暴民乱人”“终亦必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C项正确;A项曲解了材料中“亡”的含义;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暴民乱人”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

7、D项理解错误,故本题选C项。答案:C9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 BC 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孙中山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接受了共产党反帝主张,“完全接受”表述太绝对。答案:A10“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

8、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解析: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和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

9、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

10、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第(2)问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第(3)问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答案:(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3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