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132090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北师大精品课程)0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汉语导 言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说来,现代汉语是指 1919 年“四五”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但是,并不是 1919 年以前的汉语都是我们这部书里怕要教学的古代汉语。一般认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 、

2、 书 、 礼 、 春秋 、 老子 、 论语 、 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伤口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 、唐代变文、禅宗语录,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文而不包括古白话。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典章制度及史料,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由于时间跨度大(上下三千多年) ,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言作品,其语言特点有很大差异。最能反映文言原貌的,莫过于先秦两汉的作品,其次是唐宋以后的仿

3、古文言文。所以,我们认为,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二、 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既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一方面,它要较系统地讲授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通过对这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它要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针对以上第一个目的,古代汉语的通论首先要考虑理论体系。本书首衔采用传统语言学三分的框架,设文字、词汇和音韵三章;其次根据近现代的汉语研究成果,加入语法这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五

4、章,主要体现这一体系。这四个部分,同时也是达到第二个目的所必须的;而为了使古代汉语的课程真正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起作用,第六章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分别阐述书中的各部分在指导文方文阅读中的作用: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初学者最先遇到的字音和词义问题这类问题固然要逐个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要从理论上有总体的认识,换言感性认识要与理论认识相结合,为此,本书设有词汇和音韵两章,主要解决学习中的字词音义问题。由于汉字是表义系统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关系,古代汉语单音词是多数,所以很多单字,也就是音音词,字义也就是词义,为此,我们设文字一章,叙述有关汉字的基本理论,以便于学生依据造字方法和造字意图字义、

5、词义。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功省效宏的途径。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还常常遇到这样情况:一句话中的所有字都认识,字义也都知道,就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往往由于不懂古代汉语语法和特殊句式所致。为此,我们设语法一章,着重讲述古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以便解决由于语法不通而误解句意的问题。古代汉语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读懂带有古注的文言文,为此设古书阅读常识一章,在这章中讲述了古注的内容、形式和如何阅读古注,同时讲述了古代的修辞手法及有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古书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三、 古代汉语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抓住重点。古代汉语通论含文字、词汇、音韵、语法、其它有

6、关阅读的知识四个方面,哪些是它的重点?一般说来,古今差异较大、现代汉语涉及不到的知识,应作为它的重点,比如语法中的虚词,有些用法可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之”2可以等于“的” , “于”可以等于“在” , “与”作连词、介词现代汉语还保留着,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知识去理解,比较简单。而有些用法现代汉语是绝对没有的,例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莫” 、 “或”作无指代词, “是”在判断句里不当系词用这些就要着力去弄懂和记乙。又如语法中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类及语法功能,现代汉语已经学过,古代汉语大同小异,实词的重点,就要放到词类活用上。活用自然要涉及本用,学习活用也就带动了对实词特点及功

7、能的学习。其他诸如语序、省略,等都要把古今差异大的弄懂并记住。其次,要把左右通达、可以提纲挈领的概领当作重点首先把握牢。例如,词汇部分有一个新概念“本义” ,它既连着汉字形体结构分析,又连着引申义与引申系统,还关系同义词辨析。这个概念就需要首先把握牢,并把它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把握好。能这样作,文字、词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掌握得差不多了。第三,要把不易分辨的现象、概念当作重点,把它们从理论上弄清,并且从实际上分开。例如:“以”字作介词和作连词就不易清, “焉”字作代词的两种用法和作语气语也不易分清,又如,古今字与通假字容易混淆等,都应下功夫首先弄清。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差异,也要

8、注意古今汉语的汉通。前面已经说过,古今汉语有源流关系,重视沟通,可以起到利用已知来认识未知的目的。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理论与材料并重。也就是说,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必须阅读足够量的文言作品,以积累语言材料和产生语感。在教学中,通论和文选部分也是交叉进行的。本书是通论部分,还有一部相应的文选教材,也是必须学习的。第一章 汉字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创造并使用文字,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当地球上的许多人群还处于原始、蒙昧时期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进入“有册有典”的文明时代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世界表意和表音的两

9、大文字体系中,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相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相继消亡之后,唯有我们的汉字依旧保持旺盛的青春,得以继续发展、完善,一直延用数千年,至今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汉字和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书面记录。无论是要研究中华文化还是要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本身,都应该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传统的字学知识。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于一体的文字。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

10、义三个方面。虽说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变化规律,但也彼此相关联。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总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而不同阶段上的汉字形体又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全面地、历史地掌握汉字,并借助它来释读古代文献或研究有关问题,首无就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个明确的了解。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所谓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结果。其中有一脉相承、变化轨迹较

11、为清晰的一面(主要方面) ,也有中途断裂、分合乖 而纷繁杂的一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情况与古代汉语学习至为相关的问题。3一、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从有系统可寻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所使用的要楷书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为着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的大体形貌,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人为地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化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统称战国文字) 、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 、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 。其中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和小篆以前的字

12、体统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和隶书以后的字体统称为今文字。古文字与今文字之间的过渡字体是秦汉之际流行的古隶(又称秦隶) 。为明了起见,列为简表如下:下面分别对这六个阶段的代表字作简要的介绍(一) 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图一) 。商代统治者迷信尚神,事无巨细,均要进行占卜以问凶井。他们把每次占卜的内容有时连同应验的结果都刻在特制的包甲兽骨上(也有少数是非占卜的纪事刻辞) 。这些特殊的文字资料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夷为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直到1899 年才被人发现为宝物。之后经过我次发掘,到目前为止,从安阳出土的有字甲骨已达十万

13、以上。甲骨文字的单字据孙海波甲骨文编的统计,多达 5949 个(其中多有同字异构,据最新研究,约为 3500 在右) 。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上古史、古汉字和上古汉语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新材料。甲骨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记录了大量上古汉语的、比较早期的汉字。它虽然已成体系,但字形还多不规范,因而具有不同于成熟阶段汉字的特点:(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些象形、象意字虽然对所象之物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与图画已有本质的区别,但也还有不少字依然保留着很强的图画性,比如 (鹿) 、 (象) 、 (鼎) 、 (沉) ) 、 (获)等皆其类。 (二)字每无定格,异构特多。有的正反无别,如人

14、字写作 ,也可写作 ;有的字笔划可多可少,如帝字写作 ,也可写作 ;有的偏旁部首的位置可以移易,如陟字作 ,也作 ,有的会意可因某些义符表意的相同或相通而更换义符,如奚字可从大作 ,也可从女作 ,从人作 ;有的可在原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义符或声符,如遘字作 ,也作 或 字作 也作 ;有的把两个、三个字合写在一起为“合文” ,比如祖乙写作 ,十二月写作 ;等等。这些现象说明,甲骨文时代汉字的构形还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异体字、繁简字特多,因而造成了这一时期汉字的诸多歧异,以至给我们今天的辨识带来了困难,不过也为后来汉字的逐步定型化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字样。(3)异字同形。就是一个字形同时代表两个字完全

15、不同的字,而字两个字既没(前期)等即同形,分别写作 + 。这大多由于明形字在高度抽象化以后变为简单的线条结构而造成形体混同的结构。这种不多见的现象与文字的本质是矛盾的,所以在汉字后来的发展进程中逐渐消亡了。(二) 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图二) 。在青铜器物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是指鼎盛的时期的西周金文,可以大于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墙盘等重器铭文为代表。西周金文与商代甲骨文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 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例如虎、马、犬等字,无论是单独成字

16、还是作偏旁部首,几乎都不再用甲骨文中那种以双线条勾勒其躯体的写法,也不再追求形象的逼真,只是还注意突出其最其特征的部分以便字形的区别罢了。 (比如虎突出大头与利齿、马突出长鬃、犬突出卷尾) 。这就把象形字向不再象形的符号化推进了一步。不过西周金文中的极少数字,特别是那些族徽性的字,甚至还保留着比甲骨文字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2、 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趋向定型化的主要表现在:形旁之意相通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如甲骨文中的牧字,有从牛、从羊、从马等同种形,西周金文中则只用从牛一体,淘汰了另外两体。第二,偏旁部首的位置有了较多的固定。例如“彳”旁,甲4骨文置于左右都可以,西周金文则基本上固定在左边。第三,异字同形、合文、反书等现象大为减少。从总体上看,西周金文是朝着定型化方向发展的,不过同字异构的现象依然不少。3、 形声字大量增加。一是在原独体字上增加形符和声符,使之变为形声字;一是新造的字多为形声字,例如金文编食部所收的 19 个字,除 4 个甲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