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1730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一、欣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知识点解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记叙文的考查几乎没有离开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这些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考查内容】:能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掌握人物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精神风貌等) 。而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

2、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文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解题思路】: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体会描写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等;第二,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三,找关键词句,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即: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五、能把人物性格放在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的大背景中去理解。【中考试题举隅

3、】:1、03 年中考成全一棵树中的 22 题:第、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 4 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2、04 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中的第 21 题: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 7 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1) 轮到大刘了,他_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_(2) 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_3、05 年中考我的老师中的第 16 题,要求根据 4-7 段完成表格,有一栏就是要求学生概括刘老师的品质特点。【练习举例】:(一) 教授与手机教授是知名学府的教授。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因此常被学校

4、的逍遥分子视为“四大名捕”之首。但教授谈吐儒雅,学识渊博,而且常能把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结合实际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讲得声情并茂、绘2声绘色,这样慕名来听课的外班学生逐渐多起来,原来能容纳 200 多人的大教室常常座无虚席。这一切教授看在眼里。教授觉得有这么多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是对自己劳动的最大肯定,这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值得欣慰的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教授像往常一样拿着教材去教室上课,只是脚步比平时急了一点,因为马上就要到上课时间了。开始上课了,教授照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一个问题讲到一半时,教室里不知谁的手机突然响了,打破了这份宁静,教授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讲解,但几分钟之后,又

5、一手机铃声大作,教授的脸色顿时严肃了许多:“以后大家上课都注意一点!”之后教授仍继续讲课。大约过了十分钟,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教授戛然止住,脸上写满了愤怒: 教授一向以优雅著称,但今天其实这种现象在大学课堂里已经很普遍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用手机似乎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更何况当今的骄子呢?手机简直成了他们手中的宠物。很多教师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教授却不能接受。教授跟其他教师不一样,其他教师业务忙,自己也常在课堂上接听手机,而教授一心只把精力放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愤怒当愤怒,课还是要讲下去的。几分钟后,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清脆的手机铃声再次在教室里响起,但这次同学们却清楚地听见铃声

6、是从教授的身上发出的,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教授先是一惊,接着双手迅速摸向上衣口袋。当掏出还在作响的手机时,教授看都没看一眼,就愤恨地一手把它甩到窗外的水塘里。在座的都被这一幕震住了,等回过神来,见教授已经开始继续讲课了,一个个才慌忙掏出手机,或关机,或调振动。教授其实是有点冤的,但教授并不想解释。教授本来是不用手机的,教授觉得没必要。但一次过生日,女儿买了一部手机给教授作为生日礼物,并帮教授入了网。女儿说像他这样一个堂堂知名学府的教授身上现在没有手机似乎在那个了,女儿还说这样方便跟教授联系,平时问个好什么的教授经不住女儿的苦口婆心,最终便答应女儿使用手机。使用手机的教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

7、平时上课都不带手机。但事情往往百密一疏,教授前一晚上写了一篇论文忙得太晚,第二天早晨就有点睡过头了,匆忙间忘了把手机拿掉。其实手机即使带在身上,教授一个月也难得接几个电话,可那天偏偏教授从此不再用手机了,但还像往常一样上课。来上他课的人还是很多,课堂上常常是座无虚席。只是教授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听到过手机铃声,而且还听说那所知名学府其它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从此也销声匿迹了。1文章讲到教授两次发怒。当学生的手机响起时,他为什么“愤怒”?当自己的手机响起时,他为什么“愤恨”?这次发怒表现了教授怎样的品格?2、结合语境,在第段空白处补充当时教授所说的话。3、读了文章后,有人觉得教授治学严谨,值得

8、尊敬;也有人认为教授过于古板,不合时宜,不值得佩服。对此请你发表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1、第一次是因为手机响声干扰了教授讲课,影响了学生听课,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授对此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第二次是对自己的疏忽感到愧疚而情绪激动。表现了教授治学严谨、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32、 “谁的手机要是再响,就给我滚出去!” (意对即可,主要表现教授的愤怒)3、值得尊敬,可从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知识、对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方面来谈。当然后一种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 两个邮递员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

9、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 ”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地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地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 ”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

10、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 ”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 “是的。 ”我说。 “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

11、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 ”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 ”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 ”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 ”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

12、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1、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作者觉得有些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4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45.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你喜欢这第二个邮递员吗?【参考答案】:1、耐心、细致、周到、负责2、因为作者不忍心拒绝第二个邮递员的热切要求,但他的工作表现又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他世俗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

13、困难。3、因为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 。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4、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必须谈出所选语句在塑造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5、提示: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二、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知识点解读】:欣赏、品味语言,就是指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揣摩和分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品味语言,可以增强语感,有助于更深刻的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14、【考查内容】:从近几年中考的试题来看,对语言的欣赏主要是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试题往往要求学生写出最欣赏的一句话并陈述理由,或给一个语句要求与原文语句作比较,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或要求学生点评、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等【解题技巧思路】:1、从语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2、从句式、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修饰语(叠词)等角度去品味3、从标点符号入手分析表达效果。4、从语句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的作用去品味。【中考试题举隅】:1、02 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 18 题:从语言特点看,在第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15、,并陈述理由。2、04 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第 24 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 150 字左右的点评。3、06 年中考孩子和书第 17:如果将第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4、07 年中考老海棠树中的第 17 题:品读第段画线部分“奶奶。 奶奶! 奶奶 ”,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练习举例】:5(一)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