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313304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26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危机管理}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班级:国贸081 指导老师:江沿,当前经济危机中的保护主义倾向,一)提高关税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数据,本次危机开始前,世界关税稳步下降,从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和日本到新兴市场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都是如此。然而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有些国家正在计划提高它们的关税或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从2008年11月起,俄罗斯临时提高了关税,为期9个月:钢铁产品提高到15%20%;小汽车到30%,卡车和公共汽车为25%。在土耳其,各类钢铁产品的进口税自去年底也出现了增加趋势,从当时的5%提高到现在的15%。印度在2009年初也对先前的税率进行了调整,各类钢铁产品的关税定为

2、5%,进口大豆的关税为20%,还完全禁止了市场上的中国玩具,借口是这些玩具不符合他们严格的健康和安全标准。阿根廷和巴西正在讨论提高南方共同市场上酒、皮革、乳制品、木制家具和纺织品的关税。 这种提高关税的做法在法律层面是可行的,因为有“约束差额”( binding overhang 即低于WTO约束关税的部分)的存在:在过去几年里,特别是新兴市场自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单边降低了自己的关税水平,而这个水平低于WTO允许的水平。例如,2007年对非农业产品征收的关税在巴西是12.5%(而最大允许值为30.8%),在印度是11.5%(允许值是36.2%),印尼是6.7%(允许值是35.6%)。这些国家可

3、以很轻松地提高它们的关税作为对工业化国家保护主义措施的报复特别是可以在降低关税平均水平的同时在战略性产品上保持高关税。只有到多哈回合谈判结束,那时约束关税才可能固定在较低水平上。,(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由于国际协议限制了各国提升关税的空间,因此保护主义措施更多地是采用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它们不是税收,却能起到相同的效果。非关税壁垒中分直接和间接壁垒。直接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目的是战略地、系统地保护国内生产商,主要包括复杂的清关手续、滥用反倾销措施、歧视性税收及许可制度、歧视性的公共采购体系和对某些特定行业的补贴。相较而言,间接贸易壁垒服务于不同的政策目标。主要有技术多样化、环境、社会和消费者保护

4、标准、卫生和检疫规定(SPS)以及知识产权(IPR)的保护和强制执行。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两种保护主义措施在各国都得到应用。 一是滥用反倾销措施。同2007年相比,2008年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也出现大幅跃升,增加了31%(从143例增加到188例)。这与2008年下半年出现的危机相契合,这个数字较上半年同比增加了24%(从84到104)。这种增加完全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增加76%,从50例到88例),因为同期在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数量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印度在这方面尤为活跃,占2008年下半年总量的40%(104例中的42例),其后是巴西,为15%(104例中的16例)。 危机发生之初,实施的反倾销措施

5、明显多过宣布的调查数量(增加了55%,从47例到73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措施的数量都出现了增长;前者(增加70%,从20增加到34)事实上比后者(增加44%,从27增加到39)更为活跃。自2009年4月初的伦敦20国集团峰会以来,新增的23例贸易限制措施中有19例与反倾销有关。 危机之初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的增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WTO的反倾销协议为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提供了机会,它规定外国公司在一个出口市场以低于国内或其它出口市场的价格销售其产品(倾销)并给出口目的国的国内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时,可以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实施反倾销措施。另一方面,各国为了保护国内行业免受国外竞

6、争,即使在外国竞争者没有倾销产品时,该国也可能会使用反倾销措施,这就形成了直接非关税贸易壁垒。,二是补贴竞赛。在一个国家的行业政策中为国内生产商提供补贴属于直接非关税贸易壁垒。在需求不振的时候,很多国家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人们通常低估了这样一个事实:为国内公司提供补贴达到的效果其实与提高进口关税差不多。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间有爆发补贴竞赛的风险,后者可能会出现预算紧张的状况。 当前,工业化国家已经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总计430亿美元的支持。其中174亿是美国政府为汽车三巨头中的两家提供的资金。加拿大为其境内的美国汽车制造厂提供了总计40亿美元的贷款。瑞典为其汽车业提供了总计30亿

7、美元(250亿克朗)的贷款和信用担保。日本为其跨国汽车厂商提供了相当于51亿美元的贷款。法国对其汽车制造商授予了60亿美元的援助,巴西提供了17亿美元。英国也在支持自己的汽车产业,它为开发绿色技术提供了价值33亿美元的激励。 除了汽车行业,补贴主要还应用于农业领域。实际上,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到预先设定的水平,补贴会自动发生。世界银行估计2009年美国的农业补贴将增加18亿美元,总计达到99亿美元。欧盟在1月重新对黄油、奶酪以及脱脂奶粉给予出口退税。 新兴市场中的中国、巴西和阿根廷也在逆流而动,他们的补贴总计达到了50亿美元,此外还有不断增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和印度通过出口退税的方法给了他们的出

8、口商更多的支持。不过,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斗,因为他们的预算状况不允许他们提供足够的援助。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日益倾向于使用进口税来保卫自己。发达国家的行业补贴事实上防止了新兴市场国家对商品出口的过度依赖,从而有利于实现他们的经济多样化。 三是环境壁垒。在间接贸易壁垒中,严格的环境安全标准位列榜首(他们的标签是:绿色保护主义)。世界范围的气候保护努力为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借口。例如,欧盟在其可再生能源指导方针中为生物燃料制订了统一的标准生物燃料的份额在2020年前被设计为要达到燃料总消费的10%。有些国家反对这样的计划:例如巴西就担心欧盟的生产商会在其成员国内享有优惠待遇。欧盟内

9、部对于设立气候税惩罚污染者的做法也有持续的争论。该做法是要对低环境标准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别税。类似地,有些工业化国家的危机应对项目也包含有保护主义色彩的环境安全措施。例如,美国为鼓励环保、先进的电池系统以及类似组件的生产提供了总计20亿美元的贷款,但却仅限于美国境内的制造商。 在所有上面提到的直接和间接非关税壁垒中,最大的危险是由国家补贴引起的贸易损害影响。这暗示今天的补贴竞赛可能会起到与大衰退时期关税竞赛一样的作用,而那场关税竞赛严重地加剧了世界贸易的下滑。,(三) 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为应对危机而采用的各种措施具有潜在的保护主义倾向。大量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撑商业给政策制订者部署经济援助施加

10、了压力。考虑到今天大多数经济体的开放性,在刺激需求时,很多钱会通过进口流向国外,因此外国的公司会从国内的刺激政策中获益。不过,也有这样的风险,就是个别国家会想办法从别的国家的财政计划中获益而拒绝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钱来增加国内需求。对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免费搭便车”,它会加强国家通过保护主义条款将援助限制在国内市场的倾向。这个问题现在正日益变得政治化,国家的决策者必须对选民的喜好做出反应。这种形势的转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单一市场如欧盟中。这突出了对各国措施进行早期广泛协调的紧迫性,这样各国市场的开放性才不会受到损害。 政策制订者在这种环境下提供直接补贴的风险已经减少,但还有其它高风险的措

11、施,例如美国的刺激计划中就有“购买国货”的规定:只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使用国货时整体造价成本上升不超过25%,就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钢和铁。法国对汽车行业提供的援助则以接受者不得关闭在国内的工厂为条件。在所有国家的反应中,巴拉圭最具代表性,(虽然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高):它的“购买国货”计划规定政府采购的70%要来自国内公司。,(四)限制国际资本流动,在目前的危机中,除了商品和服务贸易下降外,国际资本流动的下降也是可以预期的。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的私人资本净流入从2008年的4000亿美元可能会下降到2009年的1650亿美元,而在2007年高峰时这一数据曾达到9290亿 美

12、元,除了诸如流动性紧缺、资金瓶颈和风险厌恶等市场原因,当前危机中导致国际资本流动下降的一个因素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而对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限制。例如,在危机开始前就已经出现了对FDI加强监管的趋势。在自然资源领域,政府尤其在寻求控制权。例如,澳大利亚将中国在矿业上的投标视为是对国家利益的威胁。2008年12月,为应对危机,印度允许外国投资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持有更大份额的股权,然而,到2009年2月,这种自由化举措被部分修正了,政府对敏感领域的外国投资附加了总量限制,包括国防、电讯和航空。,(五) 限制移民,在经济危机和失业上升的背景下,某些国家内号召对移民进行限制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优先录用本

13、国国民填补空缺的岗位能阻止失业的进一步上升。金融时报委托哈里斯(Harris)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意大利和英国,将近80%的受访者强烈支持或部分支持各自的政府让失业移民离开这个国家。在德国和美国,这一比例维持在6065%之间。在法国,这一比例为50%。今年一月英格兰爆发了罢工,目的是抗议在石油精炼厂雇用葡萄牙和意大利工人。 移民问题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移民汇回家中的汇款流。2008年这一数字总计为3050亿美元,这些汇款已经超过了援助发展的资金量。当然,这些汇款也出现了下降:2007年的增长率为20%多,而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汇款流在基线假设中会萎缩5%,在悲观假设中可能萎缩8.2%。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就会明白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多大:在塔吉克斯坦,汇款占GDP的48%;在摩尔达维亚占38%,在黎巴嫩占24%。对新兴经济体比如墨西哥(2008年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外汇来源就是汇款,总计达到230亿美元)来说,汇款下降对它的打击会很严重。当然这种下降主要是市场因素造成的,因为对劳动力的需求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减少,但是,对移民的各种限制措施加剧了这个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