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1249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司马光》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会写“司、庭、凳、跌、众、弃、持”7个字。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认识“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会写“司、庭、凳、跌、众、弃、持”7个字。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倾听一个故事(播放视频)这个故事你会讲述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司马光,古人写文章的语言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2.板书课题司马光板书课

2、题,齐读。首先让我们在来认识字词,理解词语。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层次。(3)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佳句。(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 s di ji q ch司 跌 皆 弃 持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课件出示生字组词。s di ji q ch司马光 跌 倒 皆大欢喜 丢 弃 持 刀(2)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课件出示)二、生字书写出示生字:指导写字:(1) 师范写,重点指导“司、庭、凳

3、、跌、众、弃、持”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2) 出示生字:司 s 书写指导: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 ”位置稍靠上。结构: 半包围部首: 口组词: 司机 司法造句:爸爸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庭 tng书写指导:“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结构: 半包围部首:广组词:家庭 庭院造句:爷爷家有一个很大的庭院。 登dng书写指导: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结构: 上下部首:癶组词:登报 登山造句:我们很快就攀登上了这座山峰。跌 di书写指导: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结构: 左右部首: 足组词:跌落

4、 下跌造句:我不小心跌倒在泥里。 众 zhng书写指导: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结构:品字结构部首:人 组词:大众 群众造句:众人都感到这件事太奇怪了。弃 q书写指导: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结构:上下部首:廾组词:遗弃 抛弃造句:同学们都不要随意丢弃垃圾。 持ch书写指导: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结构: 左右部首:扌组词:支持 坚持造句:无论遇到什么波折,我们也要坚持下去。(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

5、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 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三 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戏】:嬉戏,玩耍。【儿】:代指落水的小孩。【庭】:庭院。【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掉下去。【皆】:全,都。【弃】:放弃,抛弃。【破】:使破坏。【迸】:爆开,溅射。【得活】:得以活下来。即获救。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

6、文。2.标出停顿节奏,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朗读。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五、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结果:儿得活。六、整体感知内容。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不仅感受了文言文的特点,还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多元识字方法记住本课生字。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众、跌”通过比一比的方法识记:“持、弃。”课堂练习

7、(一)读拼音,写字词。 ji tng dng go zhng rn fng q tng yun s j xi di jin ch(二)比一比,再组词。 司( ) 挺( ) 持( ) 登( ) 同( ) 庭( ) 诗( ) 瞪( ) 参考答案:(1) 家庭 登高 众人 放弃 庭院 司机 下跌 坚持(2) 司机 挺立 主持 登高 一同 家庭 诗人 瞪眼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继续预习课文。板书设计: 原因 司马光 经过 沉着冷静 结果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首先通过视频观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识字、记字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识记生字环节,通过动画演

8、示生字的笔顺,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起来写一写。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写,从而让学生写出正确、漂亮的生字。通过小组之间同学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正确,谁写得美观,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态度自然就认真了,写好字也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初步朗读课文,能够掌握课文大意,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1.能

9、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特点。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重点字词和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板书:带刺的朋友讲授新课:播放视频【学生边听边思考】(一)自学自测(1) 出示自学指导怎样读好课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阅读文言文技巧:停顿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

10、富有节奏。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可以用“/”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都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2)质疑拓展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者不清楚的问题,老师给予解决。(二)课文精讲1.学习第1句(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从“群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他们所作的事是这群小孩子在玩耍。(2)你知道“瓮”与“缸”吗?瓮是一种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缸:底小口大(3)其中一个小孩为什么落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4) 你觉得在这里“

11、登”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合适词来替换?哪个更贴切?爬(5) 第一句话的句意应该怎样表达?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孩子就要被水淹没了。2.学习第2句 (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众”指的是谁?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其他孩子其他孩子都抛弃那个落水的孩子跑了。(2)“光”指的是谁?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了瓮。(3)你知道水“迸”是什么样子吗?结果怎样了?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掉在水缸里的小孩子得救了。(4)第二句话的句意应该怎样表达?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12、,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5)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司马光很善良、机智勇敢,遇事果断、沉着冷静。(6)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7)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3. 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13、。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4.背诵指导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5.课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虽然简单,但故事情节完整。运用人物对比,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聪明、勇敢的人。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也要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司马光的小故事。2.司马光热心助人得到世人传颂,请你夸夸身边的热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