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903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练习(经典版)第4部分半卷练19 作文及小说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半卷练19作文小说类文本阅读限时:40分钟满分:35分一、作文(20分)1读下面的作文题,写出你的立意,并为立意选取素材。(10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届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本科读,读到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我的立意:_我的素材:_答案(示例)我的立意:(1)人雅何须居庙堂;(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颠沛流离,精神高贵;(4)执着于梦想,从不轻言放弃;(5)人要在专业之外另有雅趣。我的素材:(1)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家叶嘉莹先生一生命运坎坷,颠沛流离,但是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却是痴心不改,以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神抚慰和鼓舞着自己,活出了如诗一般的生命。(2)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

3、渊明饮酒2读下面的作文题,写出你的立意,并为立意选取素材。(10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农夫在“痛定”之后,决定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成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仅仅几年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的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多达几万人次。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4、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我的立意:_我的素材:_答案(示例)我的立意:(1)发挥所长,避趋所短;(2)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刻意改正缺点,而在于优点最大化;(3)及时转变观念或思考方式;(4)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我的素材:(1)詹姆斯曾说过:“他们的成功大部分是因为某种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力。”(2)钱钟书考试数学只考了15分;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大家。(3)沈从文第一次在大学里上课,本来准备讲一个小时,但只讲了十分钟,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人太多,我害怕了”。(4)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几十年没出过国,对英语一窍不通。(5)屠呦呦在得诺奖前因为没有海外留学背

5、景,而不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春秋时代的秦国曾是偏远贫瘠的一个小诸侯国。二、小说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新坟台静农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

6、是送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阿,你听放炮了,劈拍,劈拍,劈拍拍。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闹,劈拍,劈拍拍!”“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缎,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

7、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唾沫喷得满衣都是的。“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对啦,对啦,又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她吗,她是一个疯子!”“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

8、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他俩随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戚着说:“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到这样了,还问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入他的,这

9、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致现在没饭吃!”“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原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

10、见的。”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节选自1935年鲁迅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市井细民的群像,同时不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大部分人冷漠世故,老更夫昂三却对四太太的遭遇敢于仗义执言。B在镇上的人们午梦醒来嚷嚷不休的时候,这时从西巷口传来四太太的疯话,人物还未出场,但传来的话语已经让读者对其个性特点有了一个基本把握。C四太太从一出场就是一个疯子,她的出现是为描写其

11、他人物而设置的背景陪衬,因此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对于四太太的疯言疯语不应特别关注。D小说除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以外,在人物对话的间隙还有零星的环境描写,这类描写虽然不多,但在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情感方面蕴含了很深的意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综合能力。C项,理解偏颇。四太太的“疯言疯语”其实也能反映许多内容,从她对儿女婚事的幻想性描述中可以知道她家原来是生活很富裕的,从她对儿女婚事的期盼语气可以知道在四爷去世后为儿女成家立业是她的人生理想;她的“疯言疯语”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还为故事情节营造了浓重的悲惨氛围,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述。4台静农小说的价值追求之一是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

12、请结合本篇小说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对于弱者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普遍的麻木不仁。四太太因为遭遇重大打击而疯癫,但当她到镇上出现的时候,普通的底层民众大都对她感到厌烦,少年烟匠讨厌她,“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一些无聊的闲人还拿她的遭遇打趣。当贫弱者遭灾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作为四爷的亲弟弟,五爷在兵祸来临时毫不顾惜四太太孤儿寡母,自顾自地逃走,当看到四太太遭受兵祸后乘机侵占了其家产,将她赶出家门以乞讨为生。对天灾人祸没有清醒的认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四太太的遭遇明显是人祸,可镇上的汪老光却认为是四太太前世作的,老七和昂三虽然在感情上同情四太太,但也认为她的遭

13、遇是坟地不好。(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以及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围绕题目中“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的要求,依据人物的言行等,从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找出当时国民思想自身的缺陷和弊病。如通过当时底层民众对四太太的厌烦、打趣等,提炼出第一个要点;通过“五爷”的行为,提炼出第二个要点;通过老七、昂三的对话,提炼出第三个要点。5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叙事上不追求情节上的波澜起伏,只围绕疯子四太太及与她有关的人物展开叙述,突显了以四太太为主的诸多人物;以人物的对话来交代和推进故事情节,先通过乡下人与汪老光的对话交代了四太太发疯的原因,再通过昂三和老七的夜谈交代了五爷对四太太趁火打劫的阴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