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308894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D培训讲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监管,A financial institu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liquid” if it has ready access to immediately spendable funds at reasonable cost at precisely the time those funds are needed.,前 言,流动性定义,Liquidity has a critical TIME dimension,流动性风险定义(美国货币监管局),由于银行的收益和资本不能及时地应对到期的债务,因而发生令人无法接受的损失。,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

2、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 如果银行在正常扩张资金规模和履行债务偿付时,不能以合理成本从市场上获取资金,或处置资产时需要承担大量损失,该银行就承受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 如果银行在正常扩张资金规模和履行债务偿付时,不能以合理成本从市场上获取资金,或处置资

3、产时需要承担大量损失,该银行就承受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净流动性头寸,L=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客户偿还贷款 +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发行新股 -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货款客户的贷款需求-偿还非存款借款 -提供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 -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流动性供给,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管理的理想目标,L=0 L0 流动性盈余 L0 流动性赤字,目 录,3 流动性管理解决途径前景,附:关于新巴塞尔协议的综合概述,1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日俱增的银行产品现金流量不确定性,需要加强流动 性风险管理。 资本市场迅速

4、发展,银行增加使用批发市场、资本市场 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信用水平及价格风险的反应较敏感。 随着资金提供者从相对的信用中性向信用敏感转变,银 行开始转向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表外战略来满足自身的资金 需求。 科技的不断创新,使提款及转拨资金更快捷,同样加剧 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银行核心资本来源减少,传统负债业务中的存款比例不断下降。,M2增速,M1增速,巨额申购资金从不同商行划至中国证券登记公司制定账户 解冻时未中签客户将巨额资金转移 中国证券登记公司指定账户银行资金的大量进出,大盘新股发行、股票增发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2 我国流动性现状与管理现状,一、从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情况看,银行机

5、构 “短存长贷”现象旧明显,潜在流动性风险仍然较大。,二、从货币市场角度看,短期融资成本持续上升,但市场波动有所降低。,三、从银行体系流动性角度看,流动性有所增强。,四、从银行机构流动性结构的角度看,部分机构流动性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这类机构数量比较稳定,五、从资金流量角度看, 2008年初以来银行主要资金来源增加首次大于资金运用增加。从期间来看, 2008年l9月份, 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5.77万亿元, 新增贷款3.91万亿元, 新增存款准备金1.51万亿元, 净债券投资增加0.73万亿元, 发行债券增加0.63万亿元。主要资金来源与运用之差为0.25万亿, 这主要是因为增量存贷比的持续

6、下降所致。,我国流动性管理现状,一、管理层明确了流动性管理的 责任; 二、建立了流动性管理的组织结构 和报告制度; 三、设置了定量指标和定性分析加 强对流动性状况的监测; 四、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主动 的流动性管理; 五、提高了以积极负债形式满足流 动性需求的能力; 六、加强了流动性应急管理;,3 流动性管理解决途径及前景,一、在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重视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自身为应付流动性风险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而流动性风险只有在真正确立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管理体制,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才能产生。目前大多数的股份制银行类金融机构与政府有关联导致

7、其缺乏流动性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在重视资产和负债各自的质量的基础上重视资产与负债数量和期限的匹配。 近些年我国加强了贷款的质量管理,使不良资产比率有所下降,但同时也造成了银行的“ 膳贷”和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和银行信贷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在重视每一笔资产和负债的质量的同时,建立适当的流动性指标衡量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资产与负债的质量、数量、期限的对应.,目前,中间业务以其成本低、风险小、范围广、种类多、收益高成为各国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重点,也成为各商业银行降低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依赖和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我国商业银行

8、的中间业务发展还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商业银行需要利用银行人才济济、素质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条件,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挥非现金结算的作用,在增加银行利润的同时逐步降低对资金流动性要求的依赖。,三、在重视资产负债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开拓。,四、正视挑战,防患于未然,增强流动性风险的防患意识,树立流动性风险的意识 加强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 建立健全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五、积极主动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 加强存款营销创新力度 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 六、切实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 做好资

9、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 把握对潜在流动性的准确衡量 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和定期的分析制度,七、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的建设。,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合并、改造和创新压力测试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压力模型可以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 主要是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接轨的为数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4 我国商业银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指将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情境下,如经济增长骤减、失业率快速上升到极端水平、房地产价格暴跌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

10、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 (来源:MBA智库百科),(一) 简单的经济计量模型下的压力测试 选取可以诠释流动性的指标作为因变量,选取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 素作为自变量, 建立简单回归模型,如公式L(X)=aX1+bX2+cX3+dX4+eX5+fX6+ 区分上述因素中影响流动性最大的因素; 当前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存贷款期限结构、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内部资金转移成本、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变动等。 L(X)=流动性比率, X1=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 X2=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 X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超额备付率; X4=内部资金利率与SHI

11、BOR 之差; X5=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资产之比; X6=人民币与美元汇率; 就影响系数的绝对值进行排序, 以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作为压力测试因子; 最后,调整压力测试因子, 在因子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回归模型测度出的系数下对流动性的影响状况。,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回归, 可以模拟出方程系数,据此 对X1X6的影响度进行排序。 如影响系数排序为a、b、c、d、e, 在其他因子不变的情况下, 对影响度最高的X1进行压力测试,参考当前的X1数值,在中长期贷款占比总贷款比例上升10%、5%和3%的情况下,考虑流动性比率L(X)的变动情况,如果L(X)低于25%,就说明压力测试没有通过, 流

12、动性状况存在隐患。相应地, 也可以选取其他的诠释流动性的指标, 如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或者流动性缺口率等作为因变量进行压力测试。,(二) 适用于我国的敏感性因素和情景下的压力测试 目前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情景有: 重大信贷违约、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大幅波动、证券市场集中放开IPO、重大投资损失、信用评级下调,等等。 根据流动性缺口在1 个月内的变化状况就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净额能否满足压力测试要求,如果1 个月内动用了风险缓释的即时融资能力流动性净额都难以达到正值, 就说明在该压力假设条件下,该银行的流动性会出现问题,存在着重大流动性风险。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

13、据情况选取压力情景、受压程度和流动性需求、供给情况。,附:关于新巴塞尔协议的综合概述,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现公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 以下简称巴塞尔II)第三次征求意见稿(CP3,以下简称第三稿)。第三稿的公布是构建新 资本充足率 框架的一项重大步骤。委员会的目标仍然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2. 委员会认为,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有两方面的公共政策利好。一是建立不仅包括最低资本而且还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资本管理规定。二是大幅度提高最低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 3. 完善的资本充足率框架,旨在促进鼓励银行强化风

14、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委员会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将资本规定与当今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作法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监管实践中并通过有关风险和资本的信息披露,确保对风险的重视。 4. 委员会修改资本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与业内人士和非成员国监管人员之间的对话。通过多次征求意见,委员会认为,包括多项选择方案的新框架不仅适用于十国集团国家,而且也适用于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银行体系。 5. 委员会另一项同等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参加新协议定量测算影响分析各行提出的反馈意见。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目的,就是掌握各国银行提供的有关新协议各项建议对各行资产将产生何种影响。特别要指出,委员会注意到,来自40

15、多个国家规模及复杂程度各异的350多家银行参加了近期开展的定量影响分析(以下称简QIS3)。正如另一份文件所指出,QIS3的结果表明,调整后新框架规定的资本要求总体上与委员会的既定目标相一致。,新协议的主要内容 1、 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 2、 新协议在几个方面不同于老协议。首先介绍没有变动的内容。老协议基于资本比率的概念,即分子代表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分母代表银行风险的计量指标,统称为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出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 3、根据新协议的要求,有关资本比率的分子(即监管资本构成)的各项规定保持不变。同样,8%的最低

16、比率保持不变。因此,修改内容反映在对风险资产的界定方面,即修改反映计量银行各类风险的计量方法。计量风险加权资产的几种新方法,将完善银行对风险的评估,从而使计算出的资本比率更有意义。 4、 老协议明确涵盖的风险加权资产有两大类,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在此假定,在处理上述两类风险时,其它各类风险已以隐性的方式已包括在内。关于交易业务市场风险的处理方法,以巴塞尔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资本协议修订案为准。新协议对这部分内容不做调整。 5、 新协议第一支柱对风险加权资产的修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幅度修改了对老协议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二是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即操作风险将作为银行资本比率分母的一部分。下面分别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讨论。 6、 在上述两个方面,新协议的主要创新表现为分别为计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规定了三种方法。委员会认为,坚持采用单一化的方法计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既不可取又不可行。相反,对于这两种风险,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有助于提高风险敏感度,并允许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