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130207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高三月考试卷一试题精选及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五部分月考试卷高三月考试卷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

2、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知识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

3、等。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国家理论成为人们从理论探讨与

4、救亡实践来更新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资源,并使之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而忧患意识则始终贯穿其中。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的一次自救。这也是中国近代国家的开端,中国人以此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通过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两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稳定时期,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支持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起个体以身报国的态度和担当,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鼓舞全体民众共赴国难。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级化,全球

5、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以更加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与远见来凝聚共识,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是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近代以来,人们的忧患意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C忧患意识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有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也表现为保守性观念愈发顽固。D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这条家

6、国情怀发展的主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由原文第一段可知“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是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而不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C项,由原文第三段“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可知,是“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而不是“忧患意识”。D项,“家国情怀发展的主线”不正确,原文第四段是说“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突出近代忧患意识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的差异。B文章就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的复杂影响从两个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进行

7、论证。C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论证了忧患意识的有关问题,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文章围绕“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一论点,从忧患意识的近代特征、近代转变以及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结构清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并就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进行论证”错,文中并没有论证“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患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从“天人合一”文化理念转变为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取向。B中华民族面对内忧外患,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说明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

8、。C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面对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的今天,仍然需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原文第三段“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可知,是“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不是“文化理念”;是“以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不是“基本价值取向”。(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9、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

10、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材料二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1、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材料三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

12、”“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材料四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4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

13、的一项是(3分)()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D项,“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这句话表达的是创建“智慧城市”的目的,不属于“智慧城市”的概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慧城市实

14、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B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C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华东华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D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8.7万亿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B项,“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错误,材料二中说“在未来有望实

15、现领跑和超越”。6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6分)答:_答案需要政策支持和实现顶层设计;激发体制活力和调动大众参与;突破技术瓶颈和深化技术创新等。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中程晓波指出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来回答。从政府角度: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故应进行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从大众角度: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从技术角度: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概括整理得出答案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深山来客朱山坡人们都叫他鹿山人。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像传说中的地名。如果不是为了看电影,鹿山人夫妇是不会千辛万苦撑船来到蛋镇的。鹿山人的妻子身世也很复杂。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