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1298410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透过不良贷款看银行不规则近年来,我们在对商业银行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不良贷款的审计及重点对不良贷款户的延伸调查,发现存在因银行违法放贷、账外经营、盲目投资房地产、挪用投资于自办经济实体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不良贷款的现象,暴露出银行在资金投向及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端。一、资金投向失误,甚至存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现象有些贷款项目在立项时即“先天不足”而导致风险的必然发生。如,某厂拟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纤维板,实际上该种技术尚不成熟,缺乏可靠的工艺。银行未进行严谨充分的项目论证,在有关方面的“关心”下,贷款上亿元引进生产线,由于试产不成功,企业经营出现危机,贷款形成呆滞。又如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建楼堂管所,而

2、某市行以投资、贷款方式投入上千万元建度假村,现该度假村经营困难,贷款归还无望。二、以多种形式搞账外经营,使贷款形成损失表现之一:捏造企业名称或与企业签定虚假合同套出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或购建自用固定资产等账外经营活动。如,某行贷款给某公司千余万元,此笔资金实际由该行用于开发房地产,由于多种原因,现已形成损失。表现之二:利用所办经济实体违规经营,造成损失。如在对某县支行审计时,发现该行一笔贷款在该行的报表中无结息记录。审计查明,该行少报基建规模,差额部分通过三产开具假贷款合同套取资金,而此笔贷款在清分时被列为损失类;又如某行办事处所属三产从该办借款万元,拆给某钢厂,现该厂停产,借款无法归还,该办

3、事处向所属三产的贷款项实际已形成损失。银行向所办实体的贷款往往存在手续不完善、贷款不合规、贷款利息少收、不收等问题,对贷款本息管理失控,使金融资产受损失。目前,人行要求清理三产,银行与经济实体的脱钩工作已基本结束。三、对贷款企业财务资料审核不利我们在对某行家企业延伸审计时,发现其中家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银行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严重不符。如,银行掌握的某贷款户年总资产万元,总负债万元,权益-万元,经审计,该单位年总资产为万元,总负债万元,权益万元。企业会计报表是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赢利水平等信息的依据,是银行对贷款进行管理的重要资料。有些信贷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认真核实,导

4、致对贷款企业经济状况了解的失实,从而削弱对贷款的有效管理。四、以物抵贷资产管理漏洞大,造成较大损失目前,一些贷款企业以车辆、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抵顶银行的债权,从而形成大量的抵贷资产。以物抵贷资产降低了贷款损失的金额,但由于银行对抵贷资产管理的漏洞使可避免的损失重新形成损失。其主要表现是:、管理不善,形成损失。如某办事处收来抵贷汽车辆,除辆拍卖变现外,由于管理不善已丢失辆;、相当一部分抵贷资产被银行自用。如某市行收到抵资土地,该行未拍卖以偿还贷款,而是利用土地建宿舍楼;某行账外抵贷汽车辆,其中辆自用;、抵贷审批手续执行不严格,形成账外资产。部分行、处抵贷资产未经批准或已批准但未入账。

5、企业抵贷后,一方面贷款企业不负有偿债责任,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仍未冲销,但实际已不能再收回。这就使银行贷款及抵贷资产处于失控状态。如某市行未在账内反映已经省行批准的抵贷资产万元。五、指标化管理带来的负面效果为完成任务指标,应付考核、检查,银行用倒借据方式掩盖贷款真实状况,人为提高资产质量。某市行为掩盖一笔逾期年,金额万元的贷款,将原来期限为至年技术改造贷款的借据换掉,取而代之一张期限为年至年的新借据。六、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一些银行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债权管理责任制,银行有些信贷员、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低。如:某市纤维板厂经营状况恶化,亏损严重,已资不抵债,银行借款高达亿元,根本无力代

6、偿,该市行竟认可它为该市化肥厂担保,保额达千余万元。又如,某厂年从该市某行贷款笔,其中笔为同一担保人,而可笑的是这家担保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居然完全一样。另外,企业间互相担保,形成“连环保”,而这些企业均已资不抵债。对于此类现象,银行在贷前调查时,如能严格制度,切实把关,一部分贷款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上述银行不规范经营行为而导致的不良贷款大都发生在前几年,近年银行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正式成为成员已指日可待,面对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将承担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管理上做文章,向管理要效益,将是银行长抓不懈的课题。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