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98032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7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恢复(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2,第一单元 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3,同样的事件,对儿童和成人来说,意义绝对不同,其心理效应的效价也不同 幼儿尿床不会成为心理负担 成人则可产生高度焦虑 不同年龄阶段的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心理问题时 年龄必须是一个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从出生到死亡是精神活动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心理活动各有其特征 一般心理活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也是如此 心理问题的性质、表现方式,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差异,4,一、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对婴幼

2、儿而言,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3岁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个体保存的本能是第一本能 3岁后的幼儿,虽然对外界信息沟通的范围更广,但安全感仍是重要的 个人占有欲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部分 婴儿安全感的案例,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 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这种早期依恋形成的能力和需要根深蒂固地附着在我们的生命中。 早期这种强烈的依恋正是婴儿日后建立各种其他关系的基础。,案例一、梅梅,女,15岁,正在读初三

3、,因为早恋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而自己又不能自拔,和父母一起前来做心理咨询调整。在心理咨询中梅梅自述:“我也希望和那个男孩分手,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分不了,每当看到妈妈为我伤心,我都心痛不已。很多时候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也并不是很喜欢那个男孩,和那个男孩在一起,也有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有时候他试图做出进一步的亲密行为,我不想这样,我们还小,但却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拒绝。更重要的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专心学习,但是分开后总是莫名的烦躁,内心很不安全,很希望有一个人能陪自己说说话,所以不久我们又在一起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多次,最后总是分不了。” 在咨询中了解到妈妈在生梅梅之前,因为丈夫的反对和当时

4、客观条件的艰难,不得已曾经堕胎三次,对此梅梅妈妈一直内疚自责,对其丈夫也一直耿耿于怀,夫妻感情很淡漠。母亲虽然很爱梅梅,但这么多年总是经常自觉不自觉的流露出对前三个堕胎孩子的怀念(梅梅本人并不知道妈妈曾经堕胎三次),这种情况让梅梅总是感觉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内心一直没有安全感和家的归宿感,知道父母爱自己但却亲近不起来。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后,梅梅真正了解到自己和那个男孩子所谓的“谈恋爱”,只是希望给自己的内心找一个依靠,自己的内心太孤独了! 这是亲子依恋缺失导致的一种补偿行为,缺少和家长正常情感依恋的孩子,很容易转而寻求外界的情感补偿。这种情感依恋缺失的补偿现象在女生中更为明显。,案例一、彬彬(化名

5、),男,15岁,在私立贵族学校读初三。脾气暴躁,在家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从初二开始经常上网逃学,初三下学期死活不进学校。母亲自述:由于早年与丈夫一起经商,生育较晚,彬彬出生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还给孩子刷牙、擦屁股。孩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不能一个人处理完全属于自己的事情,在家庭里一切必须以自己为中心,成了一个四肢健全的残疾人。 案例二、娇娇(化名),女,18岁,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父母、爷爷奶奶就都宠着她,除了学习方面对其严格要求外,其他方面都依着她。当娇娇十八岁上大一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做,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她不会和同学交往,不会洗衣,不会整理自

6、己的东西虽然读大学后母亲经常来学校帮自己拾掇,但她和室友的关系依然不可挽回的变得越来越糟糕,因为她从来了不打扫寝室卫生,我行我素。在与同学多次爆发激烈冲突后,娇娇开始对学校恐惧,再也不愿意回到学校,一个人在家天天上网,同样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残疾人。,案例一: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患抑郁症前来做心理咨询调整。她本来家庭很和睦,丈夫很爱自己、公公婆婆也很疼爱自己,孩子出生后一直是公公、婆婆照看,即使是坐月子,晚上都是婆婆照看,孩子饿了,就抱过来喂一下,自己不用为照看孩子费心,很早就上班了,同事们都很羡慕自己。但慢慢地自己发现孩子跟爷爷奶奶特别亲,跟妈妈总是像隔了一层什么似的。有时候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因

7、为平时跟孩子在一起时间少,总想补偿她一些什么,想给孩子买吃的玩的,可是孩子什么也不要,而是回家向爷爷奶奶要,这让她这个当妈妈的很伤心,晚上带着宝宝回家去,可是等到睡觉的时候,孩子说想爷爷奶奶了,(孩子每天都跟爷爷奶奶睡觉)。妈妈说,那你回去妈妈也很想你啊,孩子说,那你看我的照片吧,妈妈无语了,本来孩子应该是和妈妈最亲的,可是现在呢,妈妈成了一个外来人,当妈的怎能不伤心,怎能不难过呢?由此感觉是婆婆抢走了自己的孩子,与婆婆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适度的亲子依恋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孩子会通过这种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定,并按照这种自我认定去塑造自己。因此,适度的亲子依恋有助于建立孩

8、子的自我信任感,和对他人的信赖感,从而影响他未来的生活。 建立适度依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要参与子女的抚养,如果幼儿与父母不在一起或者孩子由其他人代养,子女和父母缺乏在一起的时间,必然会导致亲子依恋缺乏。 第二、作为父母要合理适度满足孩子必要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第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决不代劳。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洗手绢等,还可以让孩子为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在服务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做事的乐趣,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0,儿童遭到惊吓,情绪很容易泛化 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能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 儿童的情绪结构比较简单 情绪内容

9、多与个体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他生物需要有关 只有直接威胁到儿童安全时,才能形成压力 儿童的障碍多以行为障碍为主 表现为: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 P455案例,耍泼的孩子 前来咨询的是三口之家,父母和9岁的儿子。父亲带着孩子在外面,母亲先进咨询室。 母亲:我的儿子很任性,耍泼。一有不如意,他就会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家里有客人在也是那样,在学校里面也会。真让我丢脸。 咨询师:孩子这样的情况有多长时间了。 母亲:从3岁开始就这样,都是我母亲惯的。 咨询师:当孩子因为不如意哭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喃? 母亲:我们会劝他不要哭,那么大的孩子哭很丢脸。 咨询师:你们劝解之后孩子会怎么样? 母

10、亲:孩子哭的更厉害,有时候还要骂我们,抓我们。 咨询师:然后喃。 母亲:我就是好答应他的要求,不然他会在地上打滚2-3个小时,一直不起来,边滚边哭,有次声音都哭哑了,哭得没有呼吸,脖子和脸上都出现了小血点。 咨询师:等会我们让孩子进来,如果他有不合理的要求,你们不要答应,我们看看他的情况,我来处理怎么样? 母亲:好了,老师。我们完全配合。,然后母亲出去,孩子的父亲进来,咨询师与父亲做了简短的交流以后,孩子带进了咨询室。 孩子进来以后,对咨询老师笑了下,叫叔叔好。然后直奔电脑而去。咨询师阻止了他,孩子立刻转回去向父母求救。父母告诉他是老师的电脑,需要老师同意,孩子要父母给自己打开,父母没有理会。

11、孩子楞了下,立刻大哭起来,父母没有理会,孩子开始骂“坏妈妈,坏爸爸”,母亲的脸色紧张起来,要去安慰孩子,咨询师用手势提醒母亲。孩子开始抓母亲,母亲坚持着,一会孩子倒在地上,打滚。母亲开始露出心疼的表情,但是没有行为。 咨询师:小朋友开始表演滚翻武术了,我们帮助他把地方挪开。 于是家长配合咨询师把房间的物品挪到边上,以免孩子碰伤。 咨询师:小朋友的滚术很棒,现在我们把地方给你挪宽了,你可以尽情的表演。你的表演可是有偿的哦。 孩子继续打滚,只是边滚边用眼睛看是咨询师和父母。 咨询师从抽屉里面拿出一把硬币:小朋友,现在你开始有偿的表演,你每滚1次,从房间的这端滚到另一端,我就给你一块钱。 孩子滚了一

12、次,咨询师放下一快硬币在他身边。边放边说:1圈,2圈,3圈。10圈。好你已经10圈了,挣了10元钱了。继续努力,争取破世界记录。 当孩子听到这话时候,立刻翻身爬起来,也不哭了。 咨询师:小朋友,你怎么不滚了,这里还有一把钱哦。 男孩子:你取笑,我才不上当喃。 这个时候,孩子的父母忍不住笑了,孩子跑过去,躲到父母身后。 咨询师点评: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是父母帮助形成的。当孩子耍泼时,父母往往会丧失原则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会让孩子从自己的耍泼中获得好处,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多次以后孩子就会一直通过耍泼来达到自己的无理意愿。,13,4-6岁的儿童: 开始有简单的道德观念(道德他律阶段) 对自我和他

13、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发 开始关注与自尊和自信相关的信息 尚未掌握准确的标准,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情的价值,都是惟成人的意见是从 成人的言语或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父母言语对孩子的影响案例,看看以下我们并不陌生的从父母口中说出的话: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笨死你!这么点儿事都做不好。” “你聋了?听见没有?” “哎,你怎么这么懒呀!” 你跟你爸一个德性! “为什么你不愿努力?” “不,我根本不行。” 练习: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 说出另一位的三个优点。,15,链接:幼儿、儿童期主要心理特点,童心 儿童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具有一颗童心 童心的5个特点 灵性的感受:

14、泛灵论、自我中心期 好奇的探究 沉迷的活动 非功利的态度 处在当下:想象和现实不分,16,成人歆羡(xinxian) 大人对儿童而言,是无所不能的超人,由此产生成人歆羡 成人歆羡背后的动力是儿童希望能掌控环境、获得自由的需要 模仿成人角色 成人依赖与服从 自由成人假设,17,两极性思维与行动性思维 两极性思维:线形思维、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行动性思维:思维总是和行动联系在一起,思维离不开动作 情境、情绪控制 行为更多的受当前知觉及其感受所控制 对情境的感知及其引起的心身反应控制着儿童的行为,高兴-做;乏味-不做 语言限制:理解儿童的语言,18,链接:幼儿、儿童期心理咨询的策略,耐心和关心 关注

15、和非关注 行为训练 意象对话、绘画的方法、箱庭 游戏的方法 在游戏中,宣泄情绪,学习责任和规则,重新体验挫折,重要的情绪经验通过游戏被表达和重新赋予意义 疏泄疗法:情绪疏泄、精力疏泄 改善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19,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少年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 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少年期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了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以后,成人,特别是教师(一好百好)的错误对待 不恰当的对待,对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而言,将对其个性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可伴随其一生 P456-45

16、8案例,20,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男孩在13-16岁和女孩在12-14岁期间 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有独立意识和一定的独立活动能力,随着独立思考能力的迅速发展,不再盲从成人 处于反抗期,情绪结构日益复杂,寻找友谊、同情和理解,萌发对异性的感情,情绪体验及情绪反应的方式迅速丰富 P459案例 “自以为是”是反抗期的心理特征,如经正确引导,可以发展成成人期的自信心,引导不好,会发展成成人期的狂妄 P459-460案例,21,链接: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点,青春期 从生理现象看 青春期是生理现象,指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的突变阶段 第二性征出现 从心理现象看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对自我的突然发现和性意识的猛醒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强烈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和内心体验的复杂与深刻;二是开始克服自我中心,把自己放入社会生活大舞台,22,实现成人 拒绝儿童角色 拒绝成人的规定和要求 发现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关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