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9215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第三章课件培训教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审计人员职业规范体系,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 1、审计准则的概念 2、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3、审计准则的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内容与修订 1、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2、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3、审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 4、审计准则的内容 第二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一、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含义 二、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一)全面质量控制 (二)项目审计质量控制 返回,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准则 一、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独立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 第四节 审

2、计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返回,第三章 审计人员职业规范体系,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 1、审计准则的概念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也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或尺度。 (1)是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行为标准;(2)它既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向社会提供审计质量依据; (3)是通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4)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保证。 返回,3、审计准则的作用 (1)赢得社会公众信任 (2)提高工作质量 (3)维护审计人员合法权益 (4)促进国际经验交流,二、我国的审计准则的内容与修

3、订 1、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审计业务准则;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3)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 (4)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2、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区别:审计业务准则是衡量审计主体的尺度,而会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客体(会计主体)的尺度。会计准则约束的是被审计单位“认定”会计信息的过程,即会计责任的履行,审计准则约束的是注册会计师“再认定”会计信息的过程,即审计责任的履行。联系:会计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返回,3、审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 (1)制定职业规则阶段(1991-1993) CPA检查验证

4、会计报表规则试行7个执业规则 (2)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 199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至2005年中国先后制定了1个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个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及3个相关基本准则(即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后续教育基本准则)、28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10项实务公告和5个职业规范指南,累计48个项目。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3)与国际准则趋同阶段(2006-2011) 2006年修正,2007年1月1日实行与国际接轨。 (4)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12-) 2009年修订,2012年实行。 返回,一般准则,共六条(1)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

5、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2)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3)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4)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5)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

6、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6)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4、审计准则的内容,(1)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3)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如有需要,可出具管理建议书。(4)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

7、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5)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6)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7)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8)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等重要事项予以关注,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9)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执行审计程序时,不应改变审计目标与范围。(10)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

8、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外勤准则,(1)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2)审计报告应当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等事项。(3)审计报告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4)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在表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

9、影响程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9月13日发布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审计报告的格式有所变化,2006修正再次,在第十二章时讲述。返回,报告准则,第二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1、概念 审计质量即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及由其决定的审计结果质量。 所谓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执业准则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而建立的制度、方针(政策)和程序的总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质量控制应是整个会计师事务所考虑做好的工作。(2)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这一含义也说明了质量控制准则与独

10、立审计准则的关系。(3)该定义指出了审计质量合格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审计准则。(4)该定义指出了质量控制体系由控制政策和程序构成。 返回,一、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含义,2、目标:颁布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审计人员的执业质量,为事务所全体审计人员遵循专业准则提供合理保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会计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出具适合情况的报告。返回,联系:业务准则是质量控制准则的前提,质量控制准则是业务准则的保证。其共同目的在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增加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区别:审计业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尽管都与

11、审计业务及其质量有关,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性质不同。审计业务准则是每个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遵守的技术标准,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的完成而制定的。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则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遵守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整个审计实务的控制而制定的。其性质的不同决定其作用和内容的不同。 2作用不同。审计业务准则是要求每次审计都照办的,是为了指导审计的具体工作,衡量审计工作本身质量的好坏。而质量控制准则,则是要求每个事务所都注意的,是为了指导质量控制工作,衡量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有效程度。 3内容不同。审计业务准则由职业协会颁布,强制执行;它规定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质量和审计过程及报告质

12、量的要求。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紧紧围绕质量控制,包括了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应达到的要求,落实到事务所。 返回,二、审计业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为了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保证审计人员的执业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并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一是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使所有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各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以使各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遵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 全面质量控制

13、是指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为合理地确信其所执行的所有审计业务都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而采取的控制政策与程序。所谓控制政策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采取的基本方针和策略。控制程序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贯彻执行其所制定的政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其中全面质量控制政策指导和约束着控制程序的制定及运用,而全面质量控制程序则是事务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贯彻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 制订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应当考虑的因素:(1)业务规模和范围;(2)组织形式及业务部门的设置;(3)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情况;(4)成本与效益原则;(5)人员素质及构成;(6)其他因素

14、。 返回,(一)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要素: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 (6)监控返回,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是指在执行具体审计项目时,为确保项目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会计师事务所合理运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目的是使各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遵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 1、指导。督导人员应当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指导时,应当使其明确:工作责任;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度的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

15、;其他可能影响具体审计程序的事项。 2、监督。 督导人员在审计期间应当履行以下监督职责:监督审计过程,以确定助理人员的必要熟练程度和业务能力及工作完成情况;了解重大会计、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如有必要,可适当修改审计计划;解决专业判断分歧,必要时,应向适当人员咨询。 3、复核。 督导人员应当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复核,以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已按具体审计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过程及其结果已适当记录;所有重大审计问题已适当解决,或反映在审计结论中;预定的具体审计程序的审计目标已实现;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工作结果一致,并支持审计意见。 复核内容包括:总体审计计划与具体审计计划;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

16、的评估,包括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对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所做的修改;进行实质性测试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及形成的审计结论;会计报表、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报告草稿。 在出具审计报告前,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复核。 返回,(二)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准则,道德:是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社会规范的总和,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专业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审计人员加强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