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291834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化学实验基础10.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2.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发生装置,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除杂试剂的选择方法。,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不生成

2、其他气体杂质的用水吸收。如H2(HCl)、N2(NH3)、NO(NO2)(括号内为杂质气体,下同),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A装置除去。 酸性杂质用碱性吸收剂,碱性杂质用酸性吸收剂吸收。如CO(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A装置,或盛放碱石灰的B装置或C装置或D装置来除去杂质。 还原性杂质,可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吸收剂来吸收或转化;氧化性杂质,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吸收剂吸收。例如CO2(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CuO的E装置来除去杂质。 选用能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或可溶性物质的试剂作吸收剂来除去杂质。如O2(H2S),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A装

3、置除去杂质。,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常见的干燥剂及其应用。,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气体的收集,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尾气处理方法 (1)对于极易溶于水的尾气,如NH3、HCl、HBr等,可采用防倒吸装置(即在导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一倒置的漏斗与吸收剂液面接触)吸收。 (2)对于溶解度不大的尾气。如Cl2、CO2等,可直接将导管插入吸收剂液面下吸收。 (3)对于有毒且易燃的气体如CO等,可在尾气出口处放置一点燃的酒精灯,使CO燃烧转变为无毒的CO2气体。,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 实验室用Ca(

4、OH)2与NH4Cl、浓氨水与NaOH固体反应分别制取氨气可以选用装置A、C。 若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装置C。 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选用装置D。 装置B可以制备的常见气体有CO2、H2(写出两种)。,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以下6种气体: CO2H2SNO2O2Cl2NH3 如图装置可适用的气体是;制取装置不适用的是;干燥装置不适用的是;收集装置不适用的是。,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做气体的制备与性质检验类实验题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制备气体的性质,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试剂及仪器。应特别注意,同一种

5、气体可能有多种制法,如NH3、O2、Cl2等气体的制备,制 备原理不同反应特点不同制备装置不同。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选择反应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形成方案。,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1FeCl2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有关数据如下:,实验室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制备无水FeCl2。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按如图装置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FeCl2。 (1)装置C的作用是;E中盛放的试剂是;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温度控制不当,产品中会含单质铁。检验产品中是否含铁的方案是。,考点一,

6、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按下图装置,在三颈烧瓶中放入162.5 g无水氯化铁和225 g氯苯,控制反应温度在128139 加热3 h,反应程度接近100%。冷却,分离提纯得到的粗产品。反应如下:,2FeCl3+C6H5Cl 2FeCl2+C6H4Cl2+HCl,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4)反应温度接近或超过C6H5Cl的沸点,但实验过程中C6H5Cl并不会大量损失。原因是。 (5)冷却实验装置,将三颈瓶内物质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将得到粗产品。 洗涤所用的试剂可以是; 回收滤液中C6H5Cl的方案是。 (6)仅通过烧杯中的现象变化就可以监控

7、氯化铁的转化率。若要监控氯化铁转化率达到或超过90%,则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可以是。,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答案:(1)干燥氢气碱石灰H2+2FeCl3 2FeCl2+2HCl (2)取样,加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3)C6H5Cl (4)实验使用了冷凝回流装置 (5)苯蒸馏滤液,并收集132 时的馏分 (6)滴有酚酞溶液且含18 g NaOH的溶液,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解析:(1)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无水FeCl2,则A装置用来制取氢气,由于无水FeCl2易吸水,所以装置C用来干燥氢气;E中盛放的试剂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应为碱石灰,D中发生H2还原

8、无水FeCl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2FeCl3 2FeCl2+2HCl。 (2)检验产品中是否含铁的方案是取样加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若产生气泡,则含铁,反之不含铁。 (3)该反应中,C6H5Cl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 (4)由于实验装置中使用了冷凝回流装置,所以反应温度接近或超过C6H5Cl的沸点,在实验过程中C6H5Cl不会大量损失。 (5)C6H5Cl、C6H4Cl2易溶于苯,而FeCl2不易溶于苯,所以洗涤所用的试剂可以是苯。C6H5Cl、C6H4Cl2的沸点不同,所以回收滤液中C6H5Cl的方案是蒸馏滤液,并收集132 时的馏分。,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

9、理,考点突破,(6)162.5 g无水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 mol,若转化率达到90%,会生成氯化氢0.45 mol,若仅通过烧杯中的现象变化就可以监控氯化铁的转化率,可以根据盐酸和滴有酚酞的碱液反应,观察红色褪去的程度;0.45 mol HCl需消耗18 g NaOH,所以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可以是滴有酚酞溶液且含18 g NaOH的溶液。,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归纳总结 常见改进的尾气吸收装置,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跟踪训练 1.(2017广东湛江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B.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制备F

10、e(OH)3胶体 C.用品红溶液和盐酸检验Na2SO3和Na2CO3 D.将混有乙烯的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除去乙烯,答案,解析,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高效水处理剂。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K2FeO4。,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查阅资料知K2FeO4的部分性质如下: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 、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和D中都盛有KOH溶液,其中C中KOH溶液的用途是。 (2)Cl2与KOH的浓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为保证反应生成KClO,在不改变KOH溶液浓度的前提下,需要将反应控制在05 下进行,实验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含KOH的KClO饱和溶液中即可制取K2Fe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操作不能将KClO饱和溶液滴加到Fe(NO3)3饱和溶液中,其原因是。,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制得的粗产品中含有Fe(OH)3、KCl等杂质。一种提纯方案是: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

12、3 molL-1 KOH溶液中,用砂芯漏斗过滤,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搅拌、静置,再用砂芯漏斗过滤,晶体用适量乙醇洗涤23次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第一次和第二次过滤得到的固体分别对应的是、(填化学式),过滤时不用普通漏斗而采用砂芯漏斗的原因是。 用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答案:(1)和氯气反应制备KClO (2)装置C加冰水浴冷却 (3)2Fe(NO3)3+3KClO+10KOH=2K2FeO4+3KCl+6KNO3+5H2O生成的K2FeO4在Fe3+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 (4)Fe(OH)3K2FeO4滤纸在强碱条件下易被腐

13、蚀 乙醇挥发时带走水分,防止K2FeO4与水发生反应,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解析:(1)装置A中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装置C中KOH溶液用于吸收Cl2制取KClO,装置D中K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Cl2与KOH的浓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KClO3,在不改变KOH浓度的前提下,可采用冰水浴来控制反应温度,防止生成KClO3。 (3)在KOH溶液中,Fe(NO3)3溶液与KClO溶液反应制取K2FeO4,铁元素由+3价升高到+6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知,KClO中+1价氯元素价态降低至-1价,即生

14、成Cl-,化学方程式为2Fe(NO3)3+3KClO+10KOH=2K2FeO4+3KCl+6KNO3+5H2O。K2FeO4在Fe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若将KClO饱和溶液滴加到Fe(NO3)3溶液中,由于Fe3+过量,生成的K2FeO4易分解。,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K2FeO4粗产品中含有Fe(OH)3、KCl等杂质,而Fe(OH)3难溶于水,故第一次用砂芯漏斗过滤,得到的固体为Fe(OH)3;K2FeO4微溶于浓KOH溶液,故第二次用砂芯漏斗过滤,得到的固体为K2FeO4。K2FeO4可溶于水,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用乙醇洗涤可

15、降低K2FeO4的溶解,并防止K2FeO4与水发生反应。,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常见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 (1)证明酸性: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与碳酸钠反应;与锌等反应。 (2)证明弱酸性:证明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测量稀释前后酸溶液的pH的变化。 (3)证明氧化性:与还原剂反应现象明显。 (4)证明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现象明显。 (5)证明为胶体分散系:丁达尔效应。 (6)证明有碳碳双键(或三键):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7)比较金属的活动性:与水反应;与酸反应;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原

16、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8)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9)比较酸碱性:强酸或强碱制弱酸或弱碱。,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实验方案评价题的解题要点 (1)理论上要科学。 (2)操作上要简单可行。 (3)原料用量要节约。 (4)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考点一,考点二,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实验评价题的常见考查角度 (1)可行性方面。 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方面。 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原料利用率是否较高;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安全性方面。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防氧化;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