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86005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物流信息系统管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8.1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8.2 自动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8.3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8.4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 8.5 物流运输信息管理 8.6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 8.7 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系统,学习目的,1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了解物流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技术。 2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各种开发方法的过程和优缺点。 3了解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尤其是掌握条码的结构和设计原则,了解条码技术的一般应用。 4掌握EDI的内容和标准,以及EDI的具体工作过程,了解EDI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作用。 5掌握EOS系统的作用、

2、结构以及业务流程。 6了解目前物流运输企业广泛采用的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掌握GPS和GIS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GPS和GIS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7掌握POS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以及POS系统的基本运行步骤。 8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物流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了解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8.1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LIS:Logistics lnformation system)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可以理解为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

3、二)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凡是能拓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它替代或辅助人们完成了对信息的检测、识别、变换、存储、传递、计算、提取、控制和利用。,2.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种类 (1)条形码技术 (2)多媒体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4)全球定位系统 (5)电子数据交换(6)数据管理技术 (7)数据挖掘技术(8)Web技术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1硬件 2软件 3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4相关人员 5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管理制度与规范流程、岗位制度等,(二)物流信息系统

4、的总体结构,三、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与网络 (一)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成要素及构建的原则 1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成要素 (1)基础设施类 (2)设备类 (3)标准类,2区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的原则 (1)统一原则 (2)协调原则 (3)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兼容性原则 (4)整体效能原则 (

5、5)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有相对的前瞻性,即适度超前 (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1物流网框架 2物流网网页内容 3仓库管理 4多仓管理 5会员管理 6产品目录管理 7运输管理 8合约议定 9合约生成 10要车计划,(三)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主要作业流程 1物流网运营模式 2新客户加盟 3出入库调整调拨 4货物追踪库存查询 5运输合约议价 6合约生成 7要车计划 8账务管理与查询 五、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系统的开发策略 1识别问题 (1)信息和信息系统需求的确定程度 (2)信息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确定性程度 (3)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确定性程度 (4)用户的理解程度 (5)现有的条件和环境状

6、况 2可行性研究,(1)经济的可行性 (2)技术的可行性 (3)管理的可行性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生命周期法 (1)概念 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不断增补修订,直到最后被淘汰的整个过程。 (2)系统开发阶段及其任务 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 、需求分析、确定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 :建立物理模型、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编写程序 、程序调试 、编写技术文件系统运行、系统评价、系统维护,(3)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各部分可各自独立的开展工作,但各部分的工作必须按时到达

7、阶段或步骤的终点,这样才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缺点: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 ;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整个系统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 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特点,面向用户的观点 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深入现场调研 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工作成果文档化,文档资料规范化、标准化 (3)开发系统的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维护阶段,(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更强调开发人

8、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自顶向下的观点、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即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 缺点:开发过程过于繁琐,周期过长,工作量太大,同时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导致系统开发的风险较大。 3原型法 (1)基本思想 原型法是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系统基本框架(称为原型)。首先运行这个原型,然后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直至用户完全满意为止。,(2)原型法开发的阶段 识别基本需求 开发初始原型 原型评价 修改和改进

9、原型 判定原型完成 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3)原型法使用的工具 字典编辑器 概要设计编辑器 详细设计编辑器 程序自动生成器 图形编辑器 文档编辑器,(4)原型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实现了早期的人一机结合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文档、项目说明和示范,增强了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兴趣。 缺点: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易导致开发人员因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而忽略彻底的测试,文档不够健全。 4面向对象的方法 (1)基本思想 面向对象法是系统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和确定问题领域对象和类,对其进行静态的结构描述和动态的行为描述,建立解决问题领域的模型,用问题领域对象和类

10、、接口对象和类、运行对象和类以及基础与实用对象和类去构成一个体系结构,通过不断地反复与累增,尽可能直接描述现实世界,实现模块化、可重用,完全而准确地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2)面向对象法的特点 抽象化 封装性 继承性 多形化 模块化 动态链接性 (3)开发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4)面向对象法的优点的缺点 优点:以对象为中心,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间的转换,缩短了开发的周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系统开发方法。 缺点: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撑,并且在大型MIS开发中不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而直接采用自底向上的开发,因而会造成系

11、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8.2 自动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一、自动识别系统的种类与作用 (一)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 自动识别技术是对数据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二)自动识别技术种类 1.条码技术 2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3磁条(卡)技术 4声音识别技术 5视觉识别技术 6射频识别技术(BF/ID) 7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和射频通信(RFDC) 8智能卡(Smart Card),二、条形码技术 (一)条码的概念 条形码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组数据的符号

12、。 (二)条形码符号的结构 两侧的静区 起始字符 数据字符 校验字符 终止字符 (三)条形码设计 1条形码码制选择的相关因素 (1)开环系统 (2)闭环系统,2条形码字符集 3条形码密度 4条形码的安全可靠性 5 .其他因素 6条码编码库的建立以及条形码管理系统 8.3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一、EDI的内容与标准 (一)EDI的含义 EDI是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按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二) 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E-mail)的区别,二、EDI的三要素 (一)数据标准化 EDI标准是由各企业、各地区代表共同

13、讨论、制订的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可以使各组织之间的不同文件格式, 通过共同的标准,获得彼此之间文件交换的目的。 1、行业标准 2、国家标准 3、国际标准 (二) EDI软件及硬件,1、 EDI软件 (1)转换软件(Mapper) 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 file),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2)翻译软件(Translator) 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文件,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文件翻译成平面文件。 (3)通信软件 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

14、的邮箱中,或从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2、 EDI硬件 (1)计算机 (2)调制解调器 (三) EDI通信网络 1、DDN 2、ISDN 3、互联网(Internet) 三、EDI的工作过程,平面,文件,EDI,标准,文件,平面,文件,EDI,标准,文件,用户编辑单据或,从,MIS,中提取,翻译,翻译,通信(发送),通信(接收),用户收阅单据或,传送到,MIS,映射,映射,图 EDI的工作过程,具体流程: (1)贸易文件通过企业计算机编制或从数据库中调出。 (2)EDI转换软件自动将贸易文件转换为平面文件。 (3)EDI翻译软件将生成的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的文件

15、。 (4)通信软件将EDI标准格式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后,通过通信网络发送给对方。 (5)对方贸易伙伴在收到信息后,按相反的操作将EDI标准格式文件转化为企业的贸易文件。,四、EDI系统的特点 1、单证格式化 2、报文标准化 3、处理自动化 4、软件结构化 5、运作规范化,8.4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 一、 EOS系统的作用 (一)EOS系统给零售业带来的好处 1压低库存量 2减少交货失误 3改善订货业务 4建立商店综合管理系统 (二)EOS系统给批发业带来的好处 1提高服务质量 2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3提高工作效率 4销售管理系统化 二、EOS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一)EOS的系统结构

16、1批发、零售商 2商业增值网络中心 3供货商,(二)EOS业务流程 1销售订货业务过程 (1)各批发、零售商或社会网点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确定所需货物的品种、数量,按照同体系商场根据实际网络情况,把补货需求通过增值网络中心或通过实时网络系统发送给总公司业务部门;不同体系商场或社会网点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发出EOS订货需求。 (2)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将收到的补货、订货需求资料发送至总公司业务管理部门。 (3)业务管理部门对收到的数据汇总处理后,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中心向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发送批发订单确认。 (4)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从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接收到批发订单确认信息。,(5)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库存情况通过商业增值网络或实时网络系统向仓储中心发出配送通知。 (6)仓储中心根据接收到的配送通知安排商品配送,并将配送通知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传送到客户。 (7)不同体系的商场或社会网点从商业增值网络中心接收到仓储中心对批发订单的配送通知。 (8)各批发、零售商、仓储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