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28189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提要:邓小平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复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同时也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本文以邓小平文选中一系列对教育的精辟论述作为立论基础和理论依据,联系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从五个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概述,并初步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与手段,既为正视问题,引起反思和警省,又欲开启话题,抛砖引玉,激发大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的主体结构为:认识模糊,领导缺位;多因诱导,师资流失;评价单一,急功近利;知足即乐,不思进取;行为逾规,师德堪忧。关健词:认识模糊 师资流失 急功近利 不思进取

2、行为越规“百年大计 ,教育为 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教师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勿庸置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也是传授文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加强师资队2伍建设,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也是适应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审视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令人警省,本文拟从五个方面予以粗浅综述。一、认识模糊,领导缺位。邓小平指出, “忽视教育的 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

3、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 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 ,“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从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邓小平不但非常重视教育事业,而且十分强调教师的队伍建设。可现实状况却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一手硬,一手软,只抓经济的突飞猛进,不管教育的持续发展,更不用说奢谈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也漠视甚至无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只重日常监管和督查,忽视对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向结果要效益、要成绩,或者仅看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学校的升学和排名,不重视教师自

4、身的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没有从制度上、经费上和评价上给广大教师提供一条生血造血的自我修炼与完善的绿色通道。教师乃教育之魂,教学之本,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水3平的改善,教师首当其责。因此,只有各级领导重新定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在舆论上广泛宣传引导,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心组织实施,体制和经费方面充分保障,方能真正使教师队伍建设融于师心,深入官心,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外因诱导,师资流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工作坏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难以抹杀的明显差异,这种事实上的差异客观上导致或加速了

5、农村学校的老师趋之若鹜地涌向城镇,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义无反顾冲向发达地区,甚至同地同类学校之间也有不少教师因为物质待遇的厚薄而蠢蠢欲动,见异思迁。教师如此肆意无序流动,不但造成个别学校庙在僧去,有岗无人的尴尬境况,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使一些学校的学科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使某些学科后继乏人,势单刀薄。更为严重的是,由教师迁移而导致的人才资源的分布不均,势必由此而产生教育资源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的教师资源的分布失衡,从而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目前越刮越猛的择校风便是教育发展失衡的典型表现。不仅如此,教师的无节制、无指导的随意流动,也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因为一些满

6、怀期待的教师流动后并非4个个都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有的甚至大材小用或所学非所用。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公招考试也使得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师脱离了教师岗位而另起炉灶,这无疑又加剧了优秀人才的流失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以上事实表明,老师的物质条件和自我认同感还有待改善和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和事业归属感还不够强烈。邓小平指出, “我们要提高人民教 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 。只有各级政府和 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保证绩效工资按时足

7、额发放,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健全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均衡和优化教育资源;只有社会各届都来积极关心教师的生存状况和工作环境,广大教师才会始终不渝地爱教乐教,人才无序流动的现象才会得到根本改观。三、评价单一,急功近利。教育教学评价既是教育管理者了解、掌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教师主动汇报业务水平、展示为师风采的极佳时机和舞台。毫无疑问,积极有效的评5价能充分发挥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和作用。可目前对教师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者多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科室,没

8、有广泛引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信息来源狭隘,内容残缺不全;评价方式简单,多以僵死的数据或模糊的等级来折算灵活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语言评价、媒体评价和网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全面地、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评价内容功利倾向严重,多以分数成绩、中高考情况等为主要指标和参照,来进行评优晋级、奖惩褒贬,无视教师的育人水平、科研创新和师德师风的表现和考评。在如此偏废而畸形的评价制度下,教师唯教是重,视分为命,重复劳动有余,研究创新不足,心理倦怠弥重,职业幸福愈弱,为考试而教书,为职称而奋斗已成为当下不少教师的职业终极目标和教育的全部意义。邓小平早在 1983 年

9、就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确定了根本的指导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可以想像在“ 面向应试、面向自己、面向功利 ”的教育口号的感召下,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迷失于何处。只有增加评价主体,保证信息来源的宽广性,丰富评价手段,实现评价方法的科学化,拓展评价空间,引入具有先进教育理6念和以人为本的评价要素,彻底摒弃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评价思想和内容,眼光向前向下,以学生的身心发育和长远发展为本,为教师的素养提升和事业成功服务,评价才会真正评而有用、有效、有价。四、知足即乐,不思进取。或者工作受阻,成就感低下,或者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教师角色和职责缺乏清

10、醒而严肃的认识,致使部分教师麻木从教、知足即乐,不思进取、胸无大志。具体表现在:首先,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养家糊口、管吃管穿的一门普通的谋生职业,没有认识到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非凡的意 义和价值,没有把千古基业的教育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和奉献的事业来敬畏,工作得过且过,水波不兴,不过无功,但求无过,此为典型的知足常乐型教师。其二,一些教师虽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所务仅为自己所教学科和专业知识,而对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格,训练其意志,陶冶其情感等孕育人话题则不感兴趣或不以为意,教学精深有余,而教育素养匮乏,手中有书,而心中无人,没有把教学上升到教育,把教育抬升到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引领、

11、文化的熏染这一视野来全面完整地解读教育,履行职责,此为一枝独秀型教师。第三,有的教师或迫于应试压力,忙于题海之中,或不爱学习,理论欠缺,他们已习惯于做一名简单劳7动、周而复始的熟练技师,而不去总结反思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与问题,不去关注与探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最新成果,不去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此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些教师匠气十足,学术不浓,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一旦踏入师门,终生不愿修行,此为正宗的坐吃山空型教师。这既是目前为数不少的教师的群体写真,是教师的悲哀,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的羁绊和隐患,也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大的软肋和缺漏。我们既要大力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给知足常

12、乐型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场所,满足其成功与发展的需要动机,激发其不断进取的热情,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化解其各种烦恼和实际困难,使之爱岗敬业,不断超越。对一枝独秀型教师的培养既要适时更新其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全新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材标准观,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 对于坐吃山空型教 师,则首先 “要保证科研时间,使科研工作者能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 “要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列入任务。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五、行为越规,师德堪忧。教师既承担着传授知识、培育能力的重任,同时也应当8成为学生人格的示范者和道

13、德修养的助推者。既要做一名技压群芳的“经师” ,也要做一名有口皆碑的“人师”;既要努力攀登“ 学 为人 师” 的知识 高峰,又要倾心践行 “行为世范”的育人准则。因为铸魂方可雕龙,树人必先正己。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些教师的个人行为亵渎师道,有违师规,令人担忧。君不见,以美丽动听的理由和极富创新色彩的手法摧残学生肉体或折磨学生精神者有之;以教书育人为辅,开办实体为主者有之;校内教学拈轻怕重,装腔作势,校外兼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者有之。君不闻,以爱为名,以严为词,接受学生家长吃喝玩乐、钱财礼物者有之;课内少讲不讲,课外大讲特讲,随意办班有偿补习者有之;为图蝇头微利,瞒天过海,滥订教辅报刊者有之

14、。如此不良行为和风气,既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崇高职业形象,玷污了教师群体声誉,同时无形中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邓小平指出, “我国国力的 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要提高教 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 。不难 想像,如此素质和作 风的教师何以担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何以托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要清洗部分教师身上这种不良行为9和铜臭之气,我想作为教师首先应当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社会角色,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师风境界,切不可因私害公,为利所惑

15、;同时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也应本着治病救人的初衷和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帮教,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予以动态、开放的监管、考评,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反馈和通报。邓小平把抓好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根据。他指出,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个十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如果不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目标 倍受鼓舞,责任不敢懈怠,问题催人深思。如果我们各级政府和领导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以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来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广大教师都能认清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时时处处都能理性冷静地解剖反思自己教书育人工作和言行规范,不断学习,加强修炼,内化自我建设意识,不遗余力地完善和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我坚信,教师队伍建设中扎实有效、生机勃发的崭新局面一定会形成,教育园地中春光明媚、万10紫千红的喜人景象一定会如期而至。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 西南大学 李强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