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81209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6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资料教程(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殡葬环境问题与对策,民政部环境监测中心站 研究员 肖成龙,前 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既要以资源形式向环境索取物质、能量和信息,又要以“废弃物”的形式向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它的一切活动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也无不影响着环境。为了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探索环境变化规律,在全国殡葬领域正确开展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环保工作,实行绿色殡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对殡葬环保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共同研讨一下有关殡葬环保问题。,在哲学范畴内,所谓环境就是相对于中心项

2、而言的背景。哲学的环境是相对于中心项来说的,没有中心项,也就无所谓环境。当然,没有环境也无所谓中心项。两者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一般地说,规定了中心项,也就同时规定了它存在的环境,譬如,在研究人口问题时,人类是中心项;在研究保持物种多样性问题时,生物是中心项;在探讨宇宙奥秘时,又往往把地球作为中心项,余者皆为环境。由此可见,不同的中心项对应着不同的环境。通常我们都把人类作为中心项,与之相对的全部背景就是环境。环境的哲学概念是严密而全面的,它包括的范围很广。,1环境,1.1 环境的哲学概念,构成环境的具体要素虽然很多,但总而言之,环境是

3、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即三大环境)组成的。 自然环境也叫自然界或大自然。 自然环境是指客观物质世界中与人类发生相互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条件、自然系统、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岩石、矿物和阳光等。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又可分成两类,即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2环境的组成,2.1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环境的新环境。如:农田、水库、墓地、林场、牧场、火化场、城市和农村等。 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物质

4、、能量和信息不断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从资源由自然环境中提取出来到以“三废”形式再排向自然环境,一般可分为:提取、加工、调配、消费和排放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包括许多具体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原始生物圈导向了技术圈,并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人工环境。这些人工环境和原有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反过来又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制约条件。,2环境的组成,2.2 环境的法学概念,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联系及联系方式的总和。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社会道德观念、社会文化风俗、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法律关系等。与自然环境的概念一样,它也是把环

5、境看成是以人为主体后所对应客体的这一大前提下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 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环境的组成和与人类的关系可用简图说明如下:,2环境的组成,2.3 社会环境,众所周知,环境是殡葬的基础,殡葬离不开环境。无论采取何种殡葬形式,都要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如:土葬离不开土地;水葬要有水体;火葬需要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设施。所以,殡葬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人应运而生,自然而死。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3殡葬与环境,3.1 殡葬与自然环境,遗体是一种特殊的有毒有害固

6、体废弃物。每具遗体既是一座小型的化学毒品库,又是一个病菌病毒库。无论怎样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污染着各主要环境要素。,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1.1.1 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土葬是任尸体自然腐败的过程。有害化学物质会直接污染土壤。 火葬是将尸体高温焚化的过程,形成的骨灰也间接地污染着土壤。 其他殡葬方法也不例外,尸体分解的固体残留物都会进入土地。殡葬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作用时间也很长。,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1.1.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尸体的腐烂或火化过程都将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如,

7、H2S、NH3、SO2、CO、NOX、烟尘和众多的有机气态污染物质。这些气体排入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1.1.3 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水葬是将尸体置于水中,任其腐败的过程。会严重污染江、河、湖、海这些地表水源。而土葬能污染地下水。甚至火葬过程中产生的骨灰也能被雨水淋出重金属类化合物,污染着地表和地下水体。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任其自然,最终将污染我们宝贵的饮用水源。,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1.1.4 对声学环境的污染 殡葬设备都存在着不同

8、程度的噪声污染。如火化设备在运行中能产生震耳欲聋的噪声,殡仪车辆存在着交通噪声污染,甚至一些陈规陋习(如燃放爆竹、哭丧等)也能使正常的声学环境遭到破坏。,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1.1.5 生物污染 尸体在存放、运输时,尤其是土葬等自然腐败的情况下,会逸放出致病菌和病毒,产生生物污染,传播疾病甚至发生瘟疫。历史上一次次大的瘟疫迅速蔓延的灾难很多都是尸体生物污染的结果。现代特大的自然灾害后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尸体生物污染事件。所以在地震、大水过后,灾区都要将遗体妥善处理,消灭带菌的蚊蝇、老鼠等。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号召我们,要大灾过后无大疫,其道理就

9、在于此。患非典和禽流感死亡的遗体就是典型的病毒库。,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1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有史以来就遭到了人类殡葬活动的破坏。有些自然环境被破坏后是不能或很难再生的。这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行径,是非常无知愚昧之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死亡人口800万,绝大部分都采取土葬和火化后葬灰或存灰的具体殡葬方式,每年不得不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近几年,私建滥建公墓现象非常普遍,使原本紧张的土地问题又雪上加霜。,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2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土葬和火化后的复葬需要棺木,有些地区火化时也用棺木,全国每年浪费掉至

10、少二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这将毁掉多少公顷的森林。 殡葬不但破坏森林环境,还破坏草地等植被环境及石油矿产等资源。这一切不能不唤醒我们的环境意识,去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健康的殡葬方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3殡葬与环境,3.1 环境的哲学概念,3.1.2 殡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殡葬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不管是对自然环境的科学改造,还是对自然环境的野蛮破坏,最终必将形成专用的殡葬环境。 从几千年封建帝王的陵寝,到现代普通百姓的公墓;从医院的太平间到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和殡仪馆;从生产殡葬专用设备的工厂到千家万户的骨灰盒等殡仪用品的个体作坊都是殡葬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殡

11、葬环境是物质文明与糟粕的混血儿,光明与黑暗并存。殡葬人工环境共分下列几种:,3殡葬与环境,3.2 殡葬与人工环境,3.2.1 殡葬生产环境 生产殡葬设备和殡仪用品(包括封建迷信用品)的环境。 3.2.2 殡葬商业环境 销售上述设备、用品及阴宅(墓地)的人工环境。 3.2.3 殡葬交通环境 殡葬交通环境包括殡仪场所的停车场、殡仪车辆和通往殡仪场所的专用道路及桥梁等专项设施。,3殡葬与环境,3.2 殡葬与人工环境,3.2.4 殡葬科教环境 殡葬科研和专业文化教育场所。 如各级殡葬科研所、殡葬技术学校、伟人纪念堂和烈士纪念馆等。 3.2.5 殡葬旅游环境 历代殡葬文化所创造的旅游景观。 如北京的明十

12、三陵、南京的中山陵和明孝陵、西安的始皇陵、曲阜的孔林、西藏的班禅寺和佛祖塔等都是风格不同的殡葬旅游环境。,3殡葬与环境,3.2 殡葬与人工环境,殡葬不仅要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也一定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殡葬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也受殡葬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作用于殡葬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殡葬文化;不同的社会经济作用于殡葬就生产了不同的殡葬经济。不同的社会心理作用于殡葬就产生了不同的殡葬心理。什么样的社会风俗与殡葬结合就产生什么样的殡葬习俗。 殡葬与社会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和渗透就形成了殡葬社会环境。自古以来,在殡葬社会环境中,始终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殡葬观的斗争,科学和迷信

13、始终在交锋。,3殡葬与环境,3.3 殡葬与社会环境,加强殡葬宣传教育,提高科学殡葬意识,树立唯物主义的殡葬观,大兴文明的殡葬新风,破除封建迷信的殡葬陋习,加强殡葬科学研究,大力发展殡葬经济,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殡葬社会问题。 我们相信,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步步成果的今天,更加优美的殡葬社会环境一定能呈现在我们面前。,3殡葬与环境,3.3 殡葬与社会环境,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环境,也了解了环境与殡葬两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共同探讨一下殡葬环境问题。要探讨两者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是怎么产生的?具有哪些特点呢? 环境问题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

14、构和环境状态的变化都是环境问题。 纵观历史,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一直与环境问题紧密相关。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现代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现代化的工业、农林牧副渔各业及矿产开发等活动在给我们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用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的环境问题。,4殡葬环境问题,所谓殡葬环境问题就是人类的殡葬活动给环境直接带来的和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 殡葬环境问题是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环境干扰和环境破坏三个类型。其污染、干扰和破坏的程度取决于丧葬方式和殡仪过程。 我国的殡葬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主。,4殡葬环境问题,4.1 殡葬环境问题的

15、定义,4.2.1 殡葬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按污染物分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废渣污染等方面。 4.2.2 殡葬环境破坏 环境破坏按被破坏的对象分包括土地的坡坏、森林的破坏、矿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方面。 4.2.3 殡葬环境干扰 环境干扰有:噪声干扰、振动干扰、电磁干扰、光波干扰、热干扰等。 此外,还有社会环境污染,特别是心理污染。由于殡葬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特殊活动。它对逝者处理的同时,对生者又是一种安慰。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丧葬陈规陋习和迷信观念。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4殡葬环境问题,4.2 殡葬环境问题的类型,殡葬离不开环境,殡

16、葬活动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人们采取一系列的具体行动。这些具体行动就是殡葬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一般简称环保。 这些实践活动是指人们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科技、宣传和教育等手段来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过程。其中:宣教是先导,科技是主力、经济是基础、法律是依据。现阶段的实践证明,法律手段是最有效的。,5殡葬环境保护,5.1 环境保护的定义,殡葬就是环境保护,现代殡葬属于环境保护的范筹;环境保护能促进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没有环境保护就没有现代科学的殡葬方式,而科学的殡葬也一定是为当代环境保护服务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5殡葬环境保护,5.2 殡葬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2.1.1 遗体是特殊的有毒有害固体废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