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55055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培训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与政策工具 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一般认为,在开放经济下条件下,一国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经济增长的目标是长期的,而且经济增长也包含了充分就业的目标;因此从短期来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后三个,这三个目标从内外经济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成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两大类目标。对内平衡是指一国内部经济要保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状态;对外平衡则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既无国际收支的逆差,也无国际收支顺差。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2、2,【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二 、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工具 1、IS曲线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的关系。因此,IS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对能够使得商品市场实现供需平衡的利率(i)和国民收入(Y)的组合。 IS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利率上升会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使收入减少。,如上图所示,如果一国经济的均衡点落在IS曲线的右边,表示该国商品市场的商品过剩,通缩,失业;落在左边,则表示商品短缺,通胀。财政扩张和本币实际汇率贬值都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相反,财政紧缩或本币实际升值则会使IS曲线左移。,3,【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

3、,2、LM曲线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的关系。因此,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对能够使得货币市场实现供需平衡的利率(i)和国民收入(Y) 组合 LM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因为当收入增加时会提高货币需求,此时只有利率也随之上升才能维持货币需求保持不变和货币市场的供需平衡。,如上图所示,如果一国经济的均衡点落在LM曲线右边,表示货币市场的通货紧缺;如果落在左边,表示通货过多。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LM曲线右移,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左移。,5,【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资本不完全流动 当BP曲线斜率为一有限正数时,表示资本不完全流动。资本不完全

4、流动是指一国资本市场不完全开放,或资本流动由于受到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的差异只会带来有限数量资本的持续流动。在下图 (a)中,BP曲线左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而BP曲线右下方的点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本币实际汇率贬值会导致BP曲线右下移,因为,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时,会导致净出口增加,从而形成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压力,此时只有降低本国利率水平,才能刺激资本的净流出(或抑制资本的净流入),以抵消本币实际贬值所导致的国际收支顺差压力,从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意味着BP曲线的右下移;而本币实际汇率升值,则会导致BP曲线左上移。,6,【

5、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资本完全不流动 当BP曲线垂直时,表示资本完全不流动。此时的BP曲线基本成为CA曲线,由于净出口基本上与利率无关,而主要与国民收入有关。所以CA曲线成为一条垂线。在下图(c)中,BP曲线右方的点,表示净出口为负,因为右方的点代表的国民收入水平超过了维持经常账户平衡的水平,较高的国民收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扩大了进口;BP曲线左方的点则表示净出口为正。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情况下,当本币实际贬值时,净出口得以改善,从而收入增加,CA曲线会向右移动;而当本币实际升值时,CA曲线则会向左移动。,7,【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资本完全流动 当BP曲线水平时,表示

6、资本完全流动。此时,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相等,因为微小的利率差异都会立即带来巨额的资本套利活动而使利率迅速达成一致。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意味着一国可以随时以世界利率借入或贷出任何数量的资本,这样对于任何水平的进出口差额都可以通过资本的迅速流动使整个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在下图(c)中,BP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因为此时国内利率高于世界利率而带来大量资本流入;而BP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本币汇率的变动不会改变BP曲线的位置。,8,【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三、一国经济均衡与失衡的状态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追求的目标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7、场的同时均衡,即一国的均衡状态落在IS-LM的交点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要保持内外的同时均衡,均衡点要落在IS-LM-BP曲线的交点上。通常的情况是,一国经济均衡点总是偏离于IS-LM-BP交点的某一位置,处于非均衡状态,即不是存在内部失衡问题,就是存在外部失衡的问题。,9,【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假定一国的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偏离该点时,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如图所示,IS、LM、BP 三条曲线把E点以外的空间分割成六个区域,分别代表着六种不同的失衡状态。在现实中,根据一国对资本管制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BP曲线进一步进行细分,由于既不存在完全的资

8、本流动(BP水平)也不存在完全的不流动(BP垂直),因此我们看到的一般情况是各国允许资本流动的程度,即BP曲线倾斜的程度。图(a)和表(a)反映了BP曲线比LM曲线更为陡峭的情况,图(b)和表(b)则反映了BP曲线比LM曲线更为平坦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六种失衡状态之外,E点又把这三条曲线分割成六段,而这些曲线上的点又分别代表着六种不同的局部均衡-失衡状态。,10,【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二)IS LM BP 模型,Y,i,O,IS,LM,BP,E,Y,i,O,IS,BP,LM,E,(a),(b),11,【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表a开放经济的六种完全失衡状

9、态(BP曲线比LM曲线陡峭的情况),表b: 开放经济的六种完全失衡状态(BP曲线比LM曲线平坦的情况),12,【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第二节 固定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协调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下,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某种程度的固定汇率制,以保持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固定汇率也为各国的货币当局提出了一个挑战,即在放弃汇率政策工具的情况下,各国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内外部标的同时均衡。 1、内外均衡的冲突 如果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就意味着政策当局可运用政策工具的减少,只能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这两

10、个目标,这有可能造成内、外均衡的冲突,例如当实现外部目标需要扩张性政策时而内部目标却需要紧缩性政策,当实现外部目标需要紧缩性政策时内部目标却需要扩张性政策。因此,在固定汇率下,一国的政策当局常常陷入内、外均衡的两难中。1955年,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斯旺图”。,13,【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A(C + I + G),O,R,IB,EB,E,I 逆差通胀,如图所示,图中纵轴R表示实际汇率,R上升意味着该国实际汇率贬值,可以由名义汇率贬值、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或国外价格水平上升造成。R的变动同时也会造成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11、竞争能力的变动,R上升或本币贬值意味着该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因而将改善该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图中横轴为国内经济的总支出水平或总吸收水平,以A表示,当国内吸收水平过高,超过总收入水平Y时,进口即超过出口,于是出现经常账户或国际收支逆差。, 顺差通胀, 顺差失业, 逆差失业,A,B,A点不存在米德冲突,B点存在米德冲突,斯旺图,14,【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在斯旺图中,EB(External Balance Curve)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表示所有能够使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保持平衡的实际汇率和国内支出水平A的组合点。EB曲线向右向上倾斜,因为当实际汇率上升时,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将

12、改善,为了维持内外的平衡,国内吸收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以便增加进口。所有EB曲线下方的点,均为经常账户逆差;相应的,所有EB曲线上方的点均为经常账户顺差。 IB曲线(Internal Balance Curve)为内部平衡曲线,即能够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汇率和国内吸收水平的组合。IB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如果该国实际汇率下降,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于是要维持充分就业就必须增加国内支出水平。所有IB曲线以上的均衡点均代表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即在现有的实际汇率水平下,国内总支出水平超过了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水平,导致了国内通货膨胀;所有IB曲线以下的均衡点均代表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或失业,即总支

13、出水平不足以形成充分就业。,15,【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在上图中,EB曲线和IB曲线将一国的经济均衡状态划分为四个区域,E点为该国内、外同时均衡的均衡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E点以外的区域分别代表:区存在逆差和通货膨胀;区存在顺差和通胀;区存在顺差和失业;区存在逆差和失业。 假设一国经济最初由于某种原因在区的某点,因此该国经济既承受着通胀的压力,又存在经常账户的顺差。在汇率固定的条件下,减少经常账户顺差,就需要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样加剧了通胀。倘若解决通胀问题而减少支出,则会加剧顺差。 第二和第四区存在“米德冲突”,16,【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这说明仅使用

14、一种政策工具,要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是不可能的。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最早分析了这一政策现象,这便是著名的“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 )。 米德在其著作国际收支中指出,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当局不能经常性地使用属于支出转换政策的汇率政策工具来调控其对外均衡,而常常只能用同属于支出变更政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同时兼顾内、外均衡,这时,内、外均衡目标对于支出变更政策的要求存在着发生冲突的可能。在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赤字与失业共存的情况时,就会出现外部均衡目标要求采取紧缩的支出变更政策,而内部均衡目标却要求采取扩张的支出变更政策这样一种相互冲

15、突的尴尬境况;或者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赢余与通胀共存的情况时,又会出现外部均衡目标要求采取扩张的支出变更政策,而内部均衡目标却要求采取紧缩的支出变更政策这样一种相互冲突的尴尬境况。因此,一国政策当局要想使用一种政策工具同时来解决两个目标,必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中。,17,【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1952年,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继续分析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要同时实现n个相互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需要有n个相互独立的有效政策工具。后来人们将其称为丁伯根原则(Tinbergens Rule)。 在固定汇率下,为了解决“米德冲突”,斯旺认为要想实现内、外目标的同时均

16、衡,政府当局必须同时以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和支出变更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的适当搭配来调整经济。这种思想随后被蒙代尔加以深化,并引入了资本流动的因素。,18,【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2、有效市场分类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Robert.Mudell)等人在放松资本流动约束下,进一步地研究了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搭配”思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首先,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为,紧缩/扩张的财政政策趋于降低/提高利率,而紧缩的/扩张的货币政策则趋向于提高/降低利率,所以同向操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利率的影响却是反向的,或者说反向操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利率的影响却是同向的,从而反向操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资本净流出的影响作用也是同向的(本币利率降低/提高会增加/减少资本净流出)。,19,【爱文库】核心用户 By微0渺 上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蒙代尔认为,它们的有效搭配将能解决内、外目标的冲突,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