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53218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征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的环境特点,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p68表格,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所列的灾害类型中,属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 别是哪些?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暴雨、低温冻害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2)洪涝多发区的的形成,除了与气象因素直接相关外,还 与当地的什么环境因素有关?为什么? 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当地多属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位上涨,【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p65表格,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水土流失多发区的地形有何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分 析为什么新

2、疆水土流失情况不很严重的主要原因? 特点:地形类型有高原、盆地、山区、丘陵,地表起伏大 新疆“三山夹两盆”,地表起伏大,但年降水少,流水作用 力较弱,水土流失少。 4)我国低温冷害的两个多发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样 吗?为什么? 不一样。 东北平原低温冷害是因其在全国纬度最高,太阳辐射较 少,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青藏高原则因为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空气稀 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低温冷害多发。,【探究活动2】阅读教材p68材料,回答问题: 1)简要归纳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幅员辽阔,类型多样; 海陆兼备,陆海灾害; 季风典型,气象灾多; 地质地形,人类促灾; 人

3、口经济,东部多灾。 2)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环境原 因吗? 农牧业规模大,病虫害相对较多较重; 人类对害虫天敌的大量捕杀; 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1、灾害类型:,2、主要原因:,水旱灾害和地震,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多发区,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水在5001 000毫米。,黄淮海平原旱灾,由于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故有“十年九旱”之说,是全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99年华北干旱,旱灾成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春

4、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1991年淮河洪水,1991年海河流域洪水,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年),水灾成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黄淮海平原水灾,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正在蚕食枝叶的幼龄蝗虫,中国飞蝗分布,一、黄淮海平原灾害

5、多发区,水旱灾害和地震,水灾- 气候、地形、河流,旱灾- 气候、地形、河流,地震- 地震带、人口经济,黄河泛滥,农作病虫害,旱灾:,水灾:,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1、灾害类型:,台风、 洪涝、 地

6、震等,1999年珠江流域洪水,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造成南部大淹水,屏东县林边乡整个地区都泡在水里。,八月九日,受台风“莫拉克”强降雨的影响,福建宁德福鼎南墘村大面积受淹,大水同时也将通往该村的道路全部淹没,致使该村犹如“孤岛”,该村近三百名村民被困。,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省霞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最大风速12级(33米/秒),中心气压970百帕。“莫拉克”带来的强降雨致使福建霞浦许多路段被淹。,2009年8月9日,浙江温州苍南的附近农村受台风大暴雨影响,大片村庄被淹。,中国东部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 (19492000年),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

7、小。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东南沿海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东南沿海地震多发区,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2、主要原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洪涝、地震、台风等,洪涝- 气候、地形、河流,地震- 地震带、人口经济

8、,台风- 源地、数量、强度,广东省的自然灾害,干旱、水土流失,2、主要原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思考】 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都存在洪涝灾害,比较两区洪涝 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 不同点。,与夏季风强弱变化有关,降水多且集中,平原分布较广,锋面雨较多,台风雨较多,多发生在7、8月份,多发生在5、6月份,河网稀疏、河床高,排水不畅,河网稠密,地势低平,容易集水成涝,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水土流失、干旱,这就是黄土高

9、原的真面目(一),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二),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三),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高原约有34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水土流失、干旱,土壤、植被、 暴雨、人为,黄河泥沙,暴雨、滑坡、病虫害、地震,2、主要原因:,最根本因素:,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思考】列表比较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黄土高原干旱 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的异

10、同点。,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降水少的同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春旱:4、5月份,伏旱:7、8月份,夏半年多干旱,夏季风弱,雨季晚、短,降水少; 春升温快,蒸发大,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上、副高控制长,台风少的年份,地处我国内陆区,受海洋影响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略小,四、四川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 为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多高原、深谷和盆地。,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灾害类型:,地震 滑坡 泥石流,云南滇西地区洪涝泥石流灾害,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1、主要分布地区,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本区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曾多次堵断江河,引发次生洪灾。,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地震、滑坡、泥石流,高原边缘,山高谷深,起伏很大,降水丰沛,流水量大,地处地震带上,植被破坏严重,汶川地震,水土流失,2、主要原因:,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

12、山地为主,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探究活动】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 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 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 滑坡 和泥石流等。 原因:本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风 的势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大。加 之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 水时,对于流河流河道造成极大压力,易产生洪涝灾害; 反之,当夏

13、季风势力较强时,雨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 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天 气,同时该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位于中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带附近,地表起伏 大,雨水较多,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73资料,举实例说明为什么上述 五类地区的减灾工作要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提示: 考虑上述地区的人口规模 考虑上述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考虑上述地区灾害损失的潜在影响,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内容回放,幅员辽阔,类型多样; 海陆兼备,陆海灾害; 季风典型,气象灾多; 地质地形,人类促灾; 人口经济,东部多灾。,黄淮海平原:水旱

14、、地震,四大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洪涝、台风、地震,黄土高原:干旱、水土流失,川滇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旱灾:(多于水灾),水灾:,夏季风来临迟、停留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降水少,冬季降雪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口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夏季风停留时间长;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雨季长,多暴雨;泥沙多,易淤塞。,-雨季迟,升温快,大风多,人口多。,【思考】 1)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 -夏季风强弱变化强

15、,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这是导 致平原地区多水旱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平原地势低平、低洼易涝; -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易淤塞,排洪不畅,水资源分布不均; -本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加大了水资源的压力。,【思考】 2)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 节水农业 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 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要想更好地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还要注重提高我们 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思考】读黄河故道 分布图,回答问题: 1)黄河7次大的改道 中,最北和最南的入 海位置大致在何处? 最北:天津入渤海 最南:连云港

16、入黄海 2)黄河“夺淮入海” 发生在什么时代? 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 3)金元至明万历前泛区分布有何特点? 该泛区分布在山东丘陵的南、西南和西北侧,【思考】读黄河故道 分布图,回答问题: 3)渤海西侧古今海岸 线的分布与黄河有什 么关系? 现代海岸线较古代向 东推移了很多。这主 要是黄河泥沙淤积的 结果。 4)历史上黄河下游为 什么会经常改道? 黄河下游属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黄河泥沙多,易淤塞河床,抬高水位,决口改道。,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原因,原始河床 河水上涨,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水继续上涨,河床容纳不下,河水漫出河岸,必须人工筑堤 河水继续上涨,加高大堤,【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71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 回答: 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 变化趋势。 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逐年上升 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