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25255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管理}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及农业(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十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知识回顾,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区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地理位置(位于哪里) 二是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影响区位的因素或区位条件),主要的区位因素: 一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二是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资本、劳动力,知识回顾,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2、产业活动的类型,目前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很多,主要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产业活动,由于部门特点不同,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不同。,知识回顾,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3、几种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1)农业的区位(自然因素为主+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农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方面。社会经济、技术也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有地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矿产是在历史时期生成的,开采活动的区位受矿藏状况限制并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2)矿业的区位(自然因素为主+运输条件),知识回顾,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3、几种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3)工业的区位 (自然因素为次+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工业生产区位受土地、水、矿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考虑工业企业的

3、区位时,就会有多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受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技术等社会经济的制约。,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既有市场最优原则,也有交通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就是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而交通最优原则指布局在便利的交通沿线附近。,(4)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 (市场因素为主),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主要指向消费人群。,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产生的原因,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资源调配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

4、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1)生产协作,产品的多道工序之间联系【纵向联系】,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1)生产协作,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例题解析,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其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分散在15个国家和地区。你认为这样的布局合理吗?为什么?,合理。因为汽车的零部件很多,所以由很多工厂供应,不同工厂之间相互协作生产,这样可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市场,或接近金融市场,或接近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根据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以获最佳效益。,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

5、地域联系的方式,(1)生产协作,复杂生产形成连续的生产链,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2)商贸联系,商贸联系分类:商贸联系可分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它们主要区别是:区际贸易是本国范围内,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由于存在关税、货币汇率、制度的差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区际之间的活动十分明显。,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2)商贸联系,现代物流业: 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现代物流业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环节】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

6、完整的供应链。,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2)商贸联系,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1)减少库存,加快资本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促进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 (3)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水平和竞争力,抵销市场经济下的盲目竞争和调节滞后的制度性缺陷。,知识回顾,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地域联系的方式,(3)科技与信息联系,企业为保持竞争的优势地位,需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所以企业之间更需要加强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如用互联网。,知识回顾,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工业地域建设的原则和方向: 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

7、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工业地域的发展方向,要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工业地域的形成: 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 导致产业的空间集聚 形成产业地域(工业地域) 多个工业地域在某地较集中,形成产业集群。,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十讲,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拓展,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的特点: 空间: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时间:季节性、周期性。 原则:不违农时,4、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投入:自然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等 );劳动力(数量与素

8、质);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等)。 产出:农产品,3、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按投入状况分:粗放农业、集约农业,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知识拓展,5、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 原始农业(采集+狩猎)、传统农业(传统农耕经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农业区位,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 候,地形,土壤,水源,热量,光照,水分,农作物种类、复种指数,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农作物类型及分布,农业类型及分布,种植业:

9、 畜牧业:,农作物的种类及产量,茶叶酸性土壤 东北大米黑土肥沃,苹果、梨、柑橘、椰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分布,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棉花,平原,山区,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运输,最终决定 农业的类型和规模,市场范围,农产品销售,推行技术、增减面积、 调整布局和结构,商品粮基地建设,鲜奶、蛋禽、 花卉等鲜活产品,供求变化,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3、科学技术条件,劳动力,生产技术,耕作方式(技术装备),种植方式,耕作制度,各种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

10、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杂交水稻,因单产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有手工劳作、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如华北地区的玉米与大豆的套作,南方水稻田的连作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等,例题解析,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双选)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例题解析,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

11、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知识回顾,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培育良种和改耕作制度,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根据经济条件,考虑投入产出比),对作物本身:,对外界环境:,对优势条件发扬,例题解析,下列哪些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 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大城市郊区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 园艺业为主 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修筑梯田和发展节水农业,A B C D ,知识回顾,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因素的发

12、展变化,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例题解析,下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回答问题:,(1)阶段鲜花和蔬菜产 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优越 C 距城区近 D 水源充足 (2)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下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回答问题:,(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 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 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例题解析,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常见

13、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状况,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1、亚洲水稻种植业,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1、亚洲水稻种植业,单产高,水稻 生产,生产过程复杂,需要精耕细作,湿热的气候,田地平整 灌溉方便,粮食需求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种植经验 丰富,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河流中下游 肥沃的冲积 平原和三角 洲,区位分析,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1、亚洲水稻种植业,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体力劳动为主、靠传统经验,加快机械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

14、、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知识回顾,特点,优越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市场广阔,商品率高,社会经济条件,知识回顾,提高产量,扩大市场,大规模经营的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3、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农耕区,牲畜,生产谷物 饲养家禽,农作物,小麦,玉米,牧草,饲料,牛,猪,羊,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家庭生产 规模较小,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

15、,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墨累河-达令河盆地,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3、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3、混合农业,(2)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 基上种桑,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4、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 新西兰,南非,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自 然 条 件,社 会 经 济 条 件,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地价低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且不断改善,冷藏技术发展,畜牧科技发达,改善生产条件,科 技、 生产资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大牧场放牧业,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5、其它农业地域类型,分 布: 地中海气候区 农业概况: 园艺业发达、兼营畜牧业 主要农作物- 葡萄、柑橘、橄榄、 小麦、花卉等,地中海式农业,知识回顾,二、农业地域类型,5、其它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分布在城市周围,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交通,是“ 郊区农业”的组成部分。产品以乳制品、肉制品为主。,游牧业,主要分布在北非、东非、中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没有固定的牧场,牧场随季节而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