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上传人:1598****930 文档编号:14125173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1、自读品味法2、导读提升法3、讨论交流法4、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1、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教学过程安排: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一)外部特征1、分行。2、音乐性。(二)内在特征1、精美的语言2、隽永的滋味3、纯粹的情感4、深刻的哲理5、异常的美感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2、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1、要求: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有条理的表达【篇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

3、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1、自读品味法2、导读提升法3、讨论交流法4、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1、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教学过程安排: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一)外部特征1、分行。2、音乐性。(二)内在特征1、精美的语言2、隽永的滋味3、纯粹的情感4、深刻的哲理5、异常的美感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

4、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1、要求: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有条理的表达2、课文解读天狗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最突出的特

5、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井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

6、我”。“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

7、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知人论世: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难句理解:“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

8、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春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主要技法: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

9、破与反抗的渴望。咀嚼感悟: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知人论世: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难句理解:“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以火焰表现绿色之盛、之逼人

10、,以摇曳突出绿色之动感。整句突出地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暗示青春的蓬勃气息。“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倒装的句式。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永远的谜”,那是生命的谜,是青春的谜,“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既轻盈,又浑沉,这奇妙的组合,使轻盈不至于轻飘轻率,使厚重不至于板滞沉重。无题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主要技法:设问、想象。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

11、来美丽的春天。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川江号子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写作年代:1958。大跃进。表层意义:描写

12、川江号子,川江船工。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知人论世: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咀嚼感悟:两点可以思考: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如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妙处点拨: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诗的发现教学目标:1、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发现美的外部条件2、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

13、以情动人的特点。3、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4、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方法:1、自读品味法2、导读提升法3、讨论交流法4、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教学过程:一、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写什么)(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

14、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贺新郎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2、对比与衬托(异常)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3、以景衬情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4、细节描写“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也许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

15、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对比。想象。至柔至痴。不谐中的和谐。一个小农家的暮1、细节描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2、口语化的语言。质朴无华滋味隽永。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4、结尾异常。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秋歌1、化用古意。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2、朦胧含蓄。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妈妈1、对比写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