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880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高中历史必修一培训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请大家看下面两段材料: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 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 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 长达几个世纪的敌对和矛盾。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法 德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这两段材料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呢?,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

2、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并说明理由。,随着战后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家地位,重新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加强合作。,欧洲一体化是在二战后起步的,1950年5月

3、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德总理阿登纳提议将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并将该机构向其他国家开放,这项建议得到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响应。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25日,六国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同年六国又在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正式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部长理事会及委员会等主要机构合并,统称

4、“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史海纵横,4、影响,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外交政策 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采取共同政策,加强 政治联合,材料一: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材料二:19561972年期间,日本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在60年代末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 原因?,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惩办和民主改革,措施: 赔偿战胜国 铲除军国主义经济基础 消除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2、美国对日本政策改变,改变原因:“冷战”加剧。,措施:,美

5、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削减、免除赔偿 发还拆迁工业设备 提供急需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中成为美国后勤基地 给美国提供军需品 西方扩军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3、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口号:,结果:,政府投资、重视教育,贸易立国、出口第一,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经济实力的增强,2、 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2、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 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会议内容:不结盟国家共同制止新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6、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4、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5、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的标志,5、影响,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 一定程度冲击两极格局,6、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与不结盟运动 保持合作,练习: 1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 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

7、摇,B,A,3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 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 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 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B,4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 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 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 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 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 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

8、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C,5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 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 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 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D,6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 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是指 A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B西欧和日

9、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状态,B,7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 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 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1945年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A B C D,C,8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 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C,9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 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 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

10、桌上,我们 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 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B C D,A,10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 “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 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 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 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 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 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 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

11、府首脑会议,D,【学思之窗】 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 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在具体分析资料时,注意关注“条件世界 经济大国”、“方法增大发言权”、“目的 政治大国地位”。,提示: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内政方面:日本国内修改1947年和平宪法的浪潮。 军事方面:2001年,日本政府借“911”之后的反 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03年,利用 朝鲜半岛核问题通过“有事三法案”,规定在发生,可预测的对日本的武力攻击事态时,首相可不经 内阁会议而直接下令调动自卫队、警察和地方政 府力量,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手段,自卫队由 “防御型”转向“进攻型”;2003年还通过

12、支援伊 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 这是日本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 实现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突破,日本开始跨入 “从依靠别国建立世界秩序”,到向“虽有风险, 也要参与维护世界秩序”阶段;日本安全保障会 议和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使 日本自卫队攻防兼备,并修改防卫计划大纲, 大大地提高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攻击能性和远投能 力。,外交方面:日本与韩国因“竹岛”(韩国称为“独 岛”)的主权问题关系恶化;日本与俄罗斯因北 方四岛等的主权归属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前景暗淡; 钓鱼岛问题困扰中日关系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由日本文部省审定,“新历史教 科书编撰会”编撰完成新

13、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严 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引起了亚洲邻国的极大 愤慨。 关于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 2005年5月,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4国 联盟向联合国成员国散发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 增加包括以上4国在内的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根据有关规定,成为常任理事国,需得到191个会,员国中的2/3多数票、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赞同票, 然而由于中国等国的反对,日本入常问题无果而 终。日本新一届安倍政府表示仍然继续争取联合 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 日本的诸多外交政策与态度激起国际社会、特别 是亚洲地区国家的反对:日本首相频频参拜靖国 神社伤害亚洲人民感情;遗留化武问题;妇 问题

14、;2006年,全球2012万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学习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提示: 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 势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 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 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 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 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 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 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 任理

15、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 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 传统强国。 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 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出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 结论,这样为其任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依 据。,本课测评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在怎样出现的?,提示: 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 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 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 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 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 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 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 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加强,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实力的迅速提升,使得 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 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 冲击,因此,两极格局之中,政治势力多极化的 趋势已经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