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873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知识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运行),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一、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 1.长期的探索过程: 误区:市场资,计划社 2.决定因素/原因: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市场经济的前提); 第二,经济利益的差异;劳动还是谋生的基本手段(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应该一致,但现阶段物质利益差别长期存在在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必须采取市场经济形式) 第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本身不会体现社会性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资的市-私有制)。崭新命题 疑问:市场经济与公有制能否相融?认识深化的过程 过去的回答:否定不相融 理论(马克思本人的逻辑:社会分工私有制)坚持公有制就不能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就不能坚持公有制。 实践-如,苏联的激进式改革(整体推进,一步到位:价格全面放开市场决定全面私有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的社会主义目标; 私有制的分配关系:“按资分配”(初始财产占有不平等)两极分化(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理论上,初次分

3、配环节的“按劳分配”比“按资分配”更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中国的经济事实-目前出现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再分配的调节)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探索,1978年以前,计划经济(仅在计划的基础上修补); 1978年后,先后提出: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不再提以计划为主) 1992年(十四大)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

4、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谁不改革谁下台”,“不换脑筋换领导”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还不完善(任务艰巨)。,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工程),从市场本身来看,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 完善社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即,要求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构筑微观基础,即建立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17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核心): 1.特点: 第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导向(计划手段+宏观调控)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经

5、济利益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社会协调结合在一起。 2.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被压抑、被扭曲)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更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经济环境和体制环境。具体来说, 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社市,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2.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3. 发展和完善劳动力

6、市场; 4.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调整等 5.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使科技成果及时向商品转化 6.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规则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促裁规则等。 市场秩序包括市场主体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 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市场交易的公开化程度,加强对市场的管理。,第三节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7、理论) 二、中国从计划市场的转轨过程回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完善(实践) 现状: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具体表现) 未来发展:仍需进一步完善(对策建议-如何完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理论):,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基本内容: 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6)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理论探索: 1)关于改革性质和

8、方向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性调整(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关于改革的目标问题不断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关于改革的道路、方式问题渐近式道路(一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二是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4)关于改革的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勇于探索,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正; 2.伟大实践: 1)第一阶段(78-8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设立4个经济特区 2)第二阶段(84-92):城市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开放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 3)第三阶段:改革攻坚阶段;开放加入WTO,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完善(实践): 1.现状: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具体表现: 1)确立社初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突破统购统销,面向市场(保护价),农业产业化 3)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政企分开,真正走向市场 4)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配置 5)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6)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对外开放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FDI,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完善: 2.主要任务:如何完善?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坚持和完善社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思考题(本章重点把握的内容),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否相融?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