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809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培训资料(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五节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一、基本方针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一、基本方针,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一、基本方针,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

2、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一、基本方针,(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

3、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阅读材料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保护环境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调控职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行全过程控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2. “污染者付费”政策 按照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环境保

4、护投资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企业负责解决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允许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应由污染物排放者合理负担;对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关地方政府要督促各自辖区内的污染物排放者切实承担责任,不得推诿。,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3.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一)产业政策 (

5、二)技术政策 (三)环境经济政策,(一)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 由鼓励、限制、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 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鼓励类:农林业、水利、煤炭、电力、新能源、核能、石油和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黄金、石化化工、建材、医药、机械、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水运、航空运输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邮政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环境保护与资

6、源节约综合利用、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民爆产品等共40个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 限制类:农林业、煤炭、电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黄金、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烟草、消防、民爆产品、其他等共17个行业。 淘汰类: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农林业、煤炭、电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 属、黄金、建材、医药、机械、船舶、轻工、纺织、印刷、消防、民爆产品、其他等共17个行业类别。 落后产品:石化化工、铁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医药、机械、船舶、轻工、消防、民爆产品、其他等共12个行业类别。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有关条款的决定,(一)产业政策,(一)产业政策,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09 环境保护部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2011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发布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发改委,2008年),(一)产业政策,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规定了以下8个行业需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和淘汰期限,未规定淘汰期限的应立即淘汰。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

8、、机械、轻工、纺织、医药,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发改委 分为鼓励、限制和禁止三类。,(一)产业政策,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 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二) 环境

9、政策,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规定: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2%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二) 环境政策,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

10、决定(十二五) 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抓好其他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 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控制。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城乡声环境质量管理。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强化土壤环境监管。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 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

11、10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t标准煤下降到1t标准煤,降低20%左右; 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 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t减少到1273万t; 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二) 环境政策,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

12、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控制高能耗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 建立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挂钩与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 实行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 组织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 等方面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节能

13、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国务院),(二)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境保护部,2008年)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2010年)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0年)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2012年),(二) 环境政策,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3年 第31号 硫酸工

14、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3年 第31号 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3年 第31号 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3年 第31号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2年 第18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2年 第18号 铅锌冶炼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公告 2012年 第18号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150号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151号,(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 建城201061号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20号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

15、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10号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7号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 建城200923号 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6115号 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638号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 公告2006年第9号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5109号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459号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3163号,(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310号 摩托车排放污染防治技

16、术政策 - 环发20037号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226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1199号 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01118号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建成2000124号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建成2000120号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 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 草浆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1999273号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1999134号,(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一、环境法律责任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一、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责任 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责任者既可能是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也可能是其他公民个人;既可能是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