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24806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类资料}浅谈中国酒文化(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杯中的乾坤,-浅谈中国酒文化,一、酒的起源 二、酒文化 三、酒的作用 四、酒的礼俗 五、酒和政治,第一部分-酒的起源,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 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 - 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酒的起源,杜康造酒说 上天造酒说 猿猴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在白水县有一条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

2、“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mi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上天造酒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月下独酌其二李白 “龙头泻酒邀酒星”秦王饮酒李贺 根据晋书中关于酒旗星的记载,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xiu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但是上天造酒说文学渲染过于夸张,属于文人在酒后宣泄想象力的结果,猿猴造酒说,猿猴嗜酒 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含糖的水果

3、,是猿猴的重要食品。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这是既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仪狄造酒说,“仪狄造酒,禹饮而甘之” 传说仪狄是夏禹时代的一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lao)。,第二部分-酒文化,酒文化实际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我们浩浩长河的中国历史中随处可见酒的身影。,战国时期,鲁酒薄而邯郸围,“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

4、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分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发兵与齐国攻鲁国。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的做了牺牲品。,先秦,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饮酒时和以鹿鸣琴瑟,雅趣尽兴。,汉,鸿门宴,历代政治家都运用酒宴作为政治活动的一个手段,通过宴会上的交锋达到其政治目的。例如“鸿门宴”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汉,文君当垆,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qiong)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

5、寡,因爱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开始不予资助,两人到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渝的佳话。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晋代,“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ji)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拘,长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hu),五斗解酲(cheng)”;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挖掘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

6、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晋代,“竹林七贤”(续),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与猪一齐饮酒。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唐朝,文化最发达的朝代,酒和诗也是兴盛的朝代,最著名李白“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

7、美酒”的豪爽大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和好朋友在一起时的放荡张狂,最后李白的死也是“将进酒,杯莫停”的醉态中坠湖而亡。,唐朝酒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可见其英雄相惜,互相吹捧之态!杜甫春日忆李白 “绿蚁新醅(pei)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知己的寂寞心情!白居易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酒好,还是酒具好!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好惜别!王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以解忧!罗隐,宋朝,杯酒释兵权,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

8、,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担心从此之后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背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的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明代,大学问家高启在明皇秦烛夜游图中描写了皇家酒宴的奢华繁盛 “大家今夕宴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9、。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第四部分-酒的作用,1、古人将酒的作用分为三类: (1)酒以治病: “酒为百药之长”本草纲目 “去寒”、“去邪”、“增进血液循环”、 “消炎、杀菌” (2)酒以养老: 各种补酒:延年益寿、消除疲劳 (3)酒以成礼: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2、酒能成欢:,酒是“诗” 能唤醒人们心灵的激情。 (1)各种聚会 (2)传统的重大节日 (3)纪念性活动 (4)庆祝活动,3、酒能助兴:,(1)酒是”歌“ 能使人尽情倾诉满腔豪情。 “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席”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临

10、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各种“庆功酒” 酒是快乐女神,使热闹的庆典更加欢腾。,4、酒能解忧:,酒是“雨” 能滋润愁闷的心田 酒是“风” 能抚慰心底的创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与尔同消万古愁!” 酒有神奇的魅力,使人生无限美妙、多姿多彩。,5、酒能壮胆:,酒是“火” -能燃起壮士出征的勃发雄心。 “壮行酒” “酒壮英雄胆” “酒后吐真言”,6、酒能成其事,也能败其事,“杯酒释兵权” “煮酒论英雄” “鸿门宴” “在酒里淹死的人,比在海里淹死的人还要多”,第四部分-酒的礼俗,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少数民

11、族酒文化 酒德和酒礼 酒器 婚姻饮酒习俗 酒令,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春节 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清明节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12、。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端午节 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引

13、出小青盗仙草的故事。,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中秋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就说刘禹锡酿制桂花酒的高手。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菊花酒,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屠苏酒”、“椒柏酒”

14、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少数民族酒文化,葡萄酒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 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 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葡萄酒,烧酒,奶酒,少数民族

15、酒文化,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 总的来说,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总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酒德和酒礼酒德,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

16、能饮酒); “无彝(yi)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 “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 “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所以说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酒德和酒礼-酒礼,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婚姻饮酒习俗,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ji)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