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669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讲义教材(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1节 第三方物流合同管理,一、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特点,是双务合同 是有偿的合同 是要式的合同 有约束第三者的性质,二、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建立、修改、中止与跟踪,建立合同 合同修改与中止 合同执行及跟踪,物流合同范本,本协议在XX物流公司(在此称为第三方)与YY公司(在此称为客户)之间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生效。 顾客要求第三方进行物流与存货管理服务;顾客要求第三方以下列条款和条件提供这些服务。双方达成以下协定: (1)服务、支付和期限 第三方将履行在“工作范围”所定义的服务,费用支付与“表A”中所定义服务费用一致,若任何一个月的费用低于每月最小额,顾客需支付不小于最小额的

2、费用,不能再少 (2)运送,物流合同范本,(3)仓储的提供 (4)送货要求 (5)额外服务(特殊服务) (6)责任和损失限制 (7)义务 (8)风险分担: 中止:无论什么原因中止,顾客同意补偿第三方全部的未摊提的贷款或租金,物流合同范本,(9)参与各方的地位 (10)索赔通知和诉讼 (11)口头交流 (12)仓库 (13)转让 (14)授权 (15)违约 (16)继任者和受让人 (17)说明 (18)所适用的法律 (19)修改,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2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管理,一、物流服务三要素,备货保证拥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 输送保证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配送商品 品质保证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

3、,二、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目的:以适当的成本实现高质量顾客服务 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三、物流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从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服务对象转向零售消费群 选择多物流服务组合 对本企业贡献度大的顾客,采用支援型 对本企业贡献度小,专业型顾客,采用维持型 对本企业贡献度小,综合型顾客,采用受动型 开发差别化物流服务 重视研究物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重视物流服务与社会系统的吻合 建立有效的物流服务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 定义:指将各地域各类型的生产资料及商品,通过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的渠道,利用高效的分流、运输、传送手段,以最节约的方式分配到所需者手里的经济活动中心。

4、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不断了解顾客满意度,改善物流系统,四、物流服务管理的内容,基本的物流服务水准 可得性:指拥有存货,能始终如一地满足顾客对材料或产品的需求。 作业表现:处理从订货入库到交付的过程。 交付速度和服务的一致性 故障和恢复 服务可靠性:涉及服务质量问题。,基本的物流服务能力 可得能力:当顾客需要时企业所具有的供应能力 作业完成能力 速度 一致性 灵活性 故障与恢复 可靠能力,物流服务决策的主要步骤 确定物流服务的要素 进行有关物流服务信息的采集 分析顾客需求的类型与重点 确定物流服务组合 第三方物流组合的管理,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3节 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一、常见运输方式,

5、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二、运输管理的意义,对整个运输过程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及运输计划、发运、接运、中转等活动中的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组织,以求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创造更多的运输价值,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三、运输管理的特点,专业化 系统性 信息化,四、运输管理的内容,运输决策 运输作业前所作出的有关运输方式、运输工具、 运输线路、运输时间的选择;运输成本的预算;运输人员的配备和运输投保等多种方案及最佳方案的选择; 运输过程管理 对发运、接运、中转和运输安全的管理,以及对伴随商品流动而进行的人员流动、资金流动的管理 运输结算管理 运输费用的结算和帐务处理,索赔和处理他人索

6、赔、运输设备的维修与回库,核心,五、运输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规模原理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指随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的下降 距离原理 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服务原理 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提供服务和为谁提供服务是运输经营的核心要求 成本原理 节约成本,实现成本最低和服务最优的合理统一。,六、运输合理化的途径,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 按经济流向组织商品运输 直达直线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就厂直拨、就站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直拨 合理使用运输工具 考虑输送系统的基本特性 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 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推进共同运输 建立有效信息系统,七、多

7、式联运,多式联运的概念 指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共同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的组合方式 公路-铁路联运 公路-船舶联运 公路-航空联运,多式联运的特点 运费低廉 手续简便 实现“门到门”运输,八、集装运输,集装箱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可长期反复使用的专为运输周转设计的大型货箱。,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散货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框架集装箱,罐装集装箱,集装运输的概念 指使用集装器具或捆扎的方法,把裸装物品、散装物品、体积较小的成件物品,组合成一定规格的集装单元进行的运输,集装运输的优势 提高装载效率 节省包装费用 防止货损货差 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运

8、输成本,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集装箱趋向于标准化和系统化 集装箱的设计趋向于大型化和专用化 集装箱运输过程的专业化、电子化 集装箱运输方式向联运化发展,九、运输管理的新趋势,高速度、高效率运作趋势 低成本运作趋势 运输集装化趋势 提高安全系数,十、运输网络的设计,1、直接运输网络,2、利用送奶路线的直接运送,3、所有货物通过配送中心的网络,4、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路线的运送,5、定制化运输,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4节 第三方物流配送管理,一、配送定义,配送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和时间计划,在物流据点进行分拣、加工和配货等作业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获人的过程。,分拣指根据客户的订单,将不同种类

9、的商品由储位取出,并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过程。,二、物流配送信息化与传统物流配送的区别,传统的物流配送公司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公司将散置各地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统一管理调配; 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和时间影响大,新型的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反应快,效率高; 传统物流配送管理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长,新型的时间短; 传统物流配送环节繁琐,网络化新型配送大大缩短这一过程。,三、配送计划要点流程,配送计划要点流程 依据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作计划 人员之使用及训练计划 增车及车检计划 主要顾客之分析配送,配送计划业务流程

10、 订单:起始作业 驾驶记录 车辆排程系统 物流配送管理,四、配送模式,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 商流、物流相分离的配送模式,五、共同配送,优势 . 对于货主来讲,减少运费,降低物流成本 . 对于物流服务商来说,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 对于外部环境来说,减少了交叉运输,使得在途车辆变少,缓和交通拥挤,保护环境。,配送共同化的类型 1.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由同产业的各企业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共同购买车辆,各企业的货物由共同的配送中心来开展.,2.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为满足大型零售商需求,建立窗口批发制度或零售商自己建立配送中心。,3.共同集配:指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配送中心,

11、根据顾客的需求,将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在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分配、组装和运送。,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5节 第三方物流储位管理,一、储位管理的意义,通过明显的标识来指出各货物的储位,以此来掌握货物的去向及数量,二、储位管理原则,储位明确:将储存区域经过详细的划分并标示编号,使货物都有位置可放 有效定位:储位的划分要合理有效 记录变动:储位发生变化要及时记录,三、储位管理的储区分类,预备储区:指进、出货时作业所使用的暂存区域 保管储区:长期保管货品的区域 动管储区:拣货时使用的区域 移动储区:指在配送作业时,配送车上货物的放置区域。此区域的货物摆放要注意“先达后进”。,四、储位管理流程图,第3章

12、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6节 第三方物流装卸搬运及流通加工管理,一、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设备装入或卸下。 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二、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基本原则,减少环节,简化流程。 协调作业,提高效率。 周全考虑,提高搬运灵活性。 利用自然力和机械力。 集中作业,集散分工。 协调兼顾,标准通用,实行集装箱化。,三、装卸搬运设备,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装卸搬运车辆,手推车,牵引车,叉车,挂车,带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输送机,辊子输送机,斗式输送机,以满足现场作业为前提 控制作业费用 设备投资额= 每年机械设备投资

13、的总和 / 相应的每台机械在一年内完成装卸作业量 运营费用= 某种机械一年运营总支出/ 机械完成装卸量 装卸作业成本= 每年平均设备投资支出和运营支出的总和 / 每年装卸作业现场完成的装卸总吨数,四、装卸搬运设备选择依据,3. 装卸搬运机械的配套 1) 配套原则 克服各种机械自身的弱点,使得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使物流顺畅进行 设备吨位相互匹配,便于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能力 合理安排运行距离,缩短总的物流作业时间。 2)配套方法:运用线性规划来设计机械的配套方案,五、流通加工的概念,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通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

14、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六、常见的流通加工作业,标签/包装作业,热收缩包装,礼盒包装,小包装分装,质量数量检验,七、流通加工管理,计划管理 生产管理 成本管理 销售管理,加工和配送结合 加工和配套结合 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加工和节约相结合,八、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因素,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7节 第三方物流费用管理,一、物流费用概念,物流费用是指为实现物资资料空间位置转移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二、物流费用管理的意义,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价格 能为社会节约大量财富,三、物流费用构成,人工费用 作业消耗 物品损耗 利息支出

15、管理费用,四、物流费用的分类,按费用支出形式分 本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直接物流费用) 材料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折旧费、银行利息支出、维护保养费、管理费等 支付给其他物流服务组织的物流费用(委托物流费) 包装费、运输费、手续费、保管费等,按物流主要活动部分分 物流作业环节费用 信息作业费 物流链管理费,按物流运作逻辑过程分 物流筹备费 生产物流费 销售物流费 退货物流费 废品物流费,五、物流费用的特点,物流费用的分布遍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及环节 物流费用与生产费用相比,具有混合性、整体性、难以计算和控制等特点,六、影响物流费用的因素,进货方向的选择 运输工具的选择 存货的控制 货物的保管措

16、施 产品废品率 管理费用开支大小 资金利用率,七、物流费用管理的合理化,1. 确定费用管理对象 以物流过程作为对象 以物品实体作为对象 以物流功能作为对象 以物流费用项目作为对象,七、物流费用管理的合理化,2. 制定费用标准,实行预算管理 制定费用标准 按费用项目制定费用标准 按物流功能制定费用标准 按物流过程制定费用标准 实行预算管理,七、物流费用管理的合理化,3. 实行责任制度,明确权责关系 分解落实物流费用指标 编制记录、计算和积累有关费用执行情况的报告 建立费用反馈与评价系统 经济技术相结合,降低费用水平 推行物流活动系统化、机械化、合理化 4. 加快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第3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第8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项目的监控,一、客户服务的监控,客户服务监控系统需测量 产品交货过程中客户的满意度 内部统计数据,二、成本和生产效率的监控,物流配送系统成本监控对象 按主要功能来划分的成本 从生产效率,即一次作业、一个人或一台机器的投入产出比 监控的主要成本比率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 成本占重量的比例,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