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365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讲义资料(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由斯密和李嘉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古典贸易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只用单一要素劳动的生产率差异来说明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行为,以及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收入与福利。 但是为什么要素生产率会有不同?最初回答是自然条件不同。后来有人认为是技术水平的差异。 俄林和赫克歇尔的解释是,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国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存量。这些不同的要素供给会影响到特定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石。,HO定理:任何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即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定是密集使用它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

2、来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的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竟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禀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俄林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都会带来相等的产出量,即生产函数是相同的(指生产1吨葡萄酒在两国需要同样多的劳动,只是由于劳动价格不同,才使商品的价格不同,从而发生国际贸易) 。 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劳动能在国内充分自由流动的假定。俄林认为,劳动像资本一样在国

3、内的流动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流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这才更符合实际情况。,要决定一个国家哪些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而出口的,其实非常容易,我们只需要知道两个条件: 这个国家哪些要素是丰富的? 哪些产品需要密集使用这些要素?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

4、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 (1)第一组:把问题变得容易处理的假设 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各国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总量不变 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基本相同,消费无差异曲线的方位与形状都一样 (2)第二组: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 两国生产时采用同一种技术,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密集度不变(产品在一国是资本密集型,在另一国家亦然) ()第三组:有关贸易条件的假设 自由贸易

5、,国与过之间不存在贸易壁垒 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只能在一国范围内流动,但产品可以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二)基础概念 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指一个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诸种要素的比率。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则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反过来,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则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者为了减少其生产成本,必定会用资本来代替劳动。结果两种商品都会变得更为资本密集化。 只有在任何可能的

6、相对要素价格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Y才可以被视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注意:要素的密集度只有在不同的产业或产品之间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要素丰裕度( Factor Abundance ):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A国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注意:如果B国的TK/TL大于A国的TK/TL,即使B国的资本拥有量少于A国,B国仍然是资本丰裕的。,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各国资本的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的价格来定义。如果B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K

7、/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如果B国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注意:要素的丰裕度只有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地区间比较时才有意义。,(三)理论内容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H-O定理 ) 不同国家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丰裕度) 不同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要素密集度)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核心: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

8、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进一步论述了两国发生贸易后,两国之间的资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俄林认为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差异,从而导致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结果: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土地获得同样的地租,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的核心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

9、品经营者便会从中获利。进出口国都会在这种国际贸易中获利。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一定能发生,还须一个必要条件:交易双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即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为什么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证:一是证明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二是证明如果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 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符合古典学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则(比较优势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下面的

10、例子中美英两国都有绝对优势),因此国际贸易能够发生。 例:设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生产两种产品如小麦和纺织品,1美元兑换1英镑,国内价格比例如表所示:,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国(美元)英国(英镑) 小麦 1.00 3.00 纺织品 2.00 1.00 美英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这说明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可见,在美国国内小麦价格便宜而纺织品较贵,在英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便宜而小麦较贵。,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

11、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当两个国家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相同时,国际贸易不会给双方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也不会发生。下面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表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 美国(美元) 英国(英镑) 小麦 1.00 2.00 纺织品 2.00 4.00 在表中,美国在两种商品中都处于优势,但优势一样大,“两优无其重”,贸易难以发生。,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所谓的要素价格就是指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称为要素的报酬,比如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租、资本的利息等。 各国要素价格比例,则是指这些生产要素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价格比例。 所谓生产函数,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

12、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比如,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个单位的土地和1个单位的劳动。 俄林的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例:两国的要素价格、生产函数以及小麦和纺织品的国内价格比例如下: 两国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美国:土地1美元,劳动2美元;英国:土地4英镑,劳动1英镑。美国的要素价格比例是1:2;英国的要素价格比例是4:1。 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英国: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投入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投入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两国的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

13、同。美国:小麦:5单位土地x1美元+1单位劳动x2美元=7美元 。纺织品: 1单位土地x1美元+10单位劳动x2美元=21美元 。英国:小麦:5单位土地x4英镑+1单位劳动x1英镑=21英镑 。纺织品:1单位土地x4英镑+10单位劳动x1英镑=14英镑 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美国为1:3,英国为3:2。 结论: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 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

14、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俄林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一个著名结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要素差异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国际贸易,(w/r)china=1/3,(PC/PF)china=0.6, (PF /PC)china=1.6 (w/r)us=3/1, (PC/PF)us=1.6 , (PF /PC)us=0.6 中国的布相对更便宜;美国的粮食相对更便宜。 两国开展贸易后,0.6 (PF /PC) 1.6,H-O模型例子说明,如何理解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 要素丰裕 供应充足 要素价格便宜 商品成

15、本低 比较优势 有利出口; 要素稀缺 供应不足 要素价格昂贵 商品成本高 比较劣势 不利出口。 因此, 出口的应是利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不难看出,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 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价格上升行业(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价格下跌行业(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 。,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A国出口 X产品,国内X 产量,劳动需求w 资本需求r,w/r,A国进口 Y产品,国内Y 产量,劳动需求w 资本需求r,w/r,X(劳动密集型商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以中美

16、两国为例(生产大米、钢两种产品,使用劳动力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中国,生产并出口劳密,因出口增产 大米,对劳力需求增加 (强) 对资本需求增加 (弱),减少并进口资密,减少生产 钢,对劳力需求下降(弱) 对资本需求下降(强),美国,生产并出口资密,增产钢,对劳力需求增加 (弱) 对资本需求增加 (强),减少并进口劳密,减产大米,对劳力需求下降 (强) 对资本需求下降 (弱),(劳力丰裕),(资本丰裕),劳力价格上升,资本价格下降,劳力价格下降,资本价格上升,劳力价格均等化,资本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果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韩国,以前是滥用劳动力,现在则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武装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 使国内的分配发生变化。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对国内各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发生影响,改变着不同要素所有者阶层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如在韩国对日本的贸易中,韩国国内劳动工资水平普遍上升,工人的收入得到提高;资本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