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14124274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9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八章)汇编第一章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1、课程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和问题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是20世纪初。3、通常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4、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确立起来。博比特和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5、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6、简述博比特的

2、课程开发理论? 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和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和方法。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含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指定。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7、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

3、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和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和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和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和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7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安排这些理想和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8、博比特和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和能

4、力。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课程开发的方法为”活动分析”。“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含职业领域,而且包含非职业领域。9、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贡献和局限?贡献: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2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依据,课程目标和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内在的联系等,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局限:1把教育和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 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

5、向,控制中心” 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成了”学校工厂”加工的”原料”这种观点不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真正的”科学化”。 3”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从而导致了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现象的出现。现在看来,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并未真正把握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10、拉尔夫、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34年,他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了”评价原理”。1949年,他出版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6、”。他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11、加德和桑代克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方法论基础。1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1934-194213、”八年研究”的四大成就:1学校能够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2学院和大学认识到,在那些没有达到特定学科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中,能够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院学习获得成功。3在职研讨

7、班得到发展。4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1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15、”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16、”泰勒原理”的实质深层价值取向:”技术兴趣”的追求。它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划一性的模式,课程开发过程的创造性不见了。1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发起来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18、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会议的

8、主席是布鲁纳,他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此报告1960年出版。19、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的基本特点: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20、学科结构的基本含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通常概念、通常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两个基本含义的统一。施瓦布和费尼克斯把第一中含义称为”学科的实质结构”把第二种含义成为”学科的句法结构”这样学科结构即”实质结构”和 “句法结构”的统一。21、学科结构的优点:1掌握学科结构能够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记忆;3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22、学术中心

9、课程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价值观,这就使学科课程发展到新的阶段。2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施瓦布。24、施瓦布和布鲁纳并驾齐驱地领导了结构课程改革运动,他被认为是仅次于布鲁纳的倡导结构课程的第二号旗手。25、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包含哪些思想?1”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在这个结构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这种交互作用是课程意义的源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课程

10、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具体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和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方法。施瓦布建议以学校为基础建立”课程集体”,该集体由学校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其中要求有一位主席领导课程审议的进程,课程教授堪当此任。施瓦布提出了三种课程审议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准实践的艺术、折中的艺术。他特别重视实践的艺术和折中的艺术。3学校本位课程的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和学生是核心。这种

11、课程开发能够称为”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2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缺乏自我反思的特性。27、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派纳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28、最先致力于理解课程的是”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他们对课程研究的共同兴趣是:批判传统课程理论博比特、查特斯到”泰勒原理”、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29、”概念重建主义”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1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科性质,也使

12、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2传统课程理论被”技术理性”所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普适性的程序和规则,这就使课程理论成为”反理论的”、”反历史的”。3尽管传统课程理论标榜”价值中立”,但它却因此而陷入了一套保守的、使其政治方向神秘化的价值观念之中,实际上它维持了现行的社会控制体系。3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流派众多,但在课程价值观的总体倾向上具有一致性,它大致能够分为两种理论倾向:1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存在经验的开发,我们能够粗略地将这种倾向称之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

13、、修伯纳、威利斯、范曼奈等为主要代表,”存在现象学”课程论认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或”存在体验”,课程更主要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识”,而不只是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知识。2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和社会公正的建立,我们能够粗略地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批判课程论,以阿普尔、麦克唐纳、吉鲁、韦克斯勒、曼恩等为主要代表。把课程的本质概括为一种社会的”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行动和反思,那么课程也应是行动和反思的统一。31、”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价值取向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的核心是”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行

14、为以达成解放。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能够自主地从事课程创造,能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彼此交往的过程中达到自由和解放,一句话,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32、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历史进程,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和程序,逐渐转向”课程理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蕴的意义。3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诞生于启蒙时代,距今已360年的历史。3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35、拉特克教学论的三个特点: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15、;2教学方法和就是既依赖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由易到难的方法4怎样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点重要课题。36、拉特克对教学论的贡献:1关于教学方法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要从课程中引出的教学论观点是有独创性的、有生命力的。2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3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夸美纽斯。1632年,他出版了【大教学论】,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38、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原理?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遵守自然的秩序,这意味着教学是一种合规律的行为,教学要遵守教学规律,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教学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便的自然法则。第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2兴趣和自发原理3活动原理4直观原理39、夸美纽斯对教学论的贡献:1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因而成了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2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来的一系列教学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许多主张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