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4262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4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1.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由来 (1)1913年,韦伯(E.Webb)抽取出“目的的恒常性” (2)1935年,亚历山大,X因素和Z因素(个性因素) (3)1940年,韦克斯勒,正式使用“非智力因素”名称 (4)80年代,诺曼,提出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信念系统、 学习、意识、记忆、知觉、操作、技能、思想、语言、 情绪、发展和交互作用 (5)90年代,吴福元、林崇德、燕国材等对其界定、构成 及其关系进行大讨论,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2.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燕国材 a.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

2、意力) 以外的一切因素 b.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因素组成 c.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 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 立性 林崇德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 沈德立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2.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 a.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 象等,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 b.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 绪、意志、性格等,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 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等功能。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

3、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决定智力活动的效益。,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3.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总的观点,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它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1.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的发展 2.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的表现 3.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1.对学习的动力作用 2.对学习的维持调节作

4、用 3.对学习的积极性作用,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 (1)交往动机、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注意 稳定性、好胜心等因素:小学初中高中 (2)成就动机:小学、初中高中 (3)学习焦虑的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初中高中 (4)情绪稳定性的水平:小学、高中初中 (5)支配的水平:初中、高中小学,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学校类型特点 (1)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认识兴趣的水平: 城市、农村一般学校城市重点校 (2)学习热情、情绪稳定性和非智力因素的总体水平: 城市重点校城市、农村一般校,城市一般校

5、农村一般校 (3)支配性和好胜心水平: 城市重点校、一般校农村一般校 (4)学习责任心的水平:农村、城市一般校城市重点校 (5)学习焦虑的程度:城市重点校、一般校农村一般校,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性别特点 (1)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 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及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 女生男生 (2)好胜心的水平:女生男生 (3)情绪稳定性的水平:男生女生 (4)学习焦虑的程度:女生男生,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是学习需要的动力形式,

6、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分为:推力、拉力、压力。,学习动机的概述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主体的一种追求学业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主观体验形式: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是驱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 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称为学习的内驱力或学习驱力。 学习需要的构成:认知需要、交往需要、自我提高需要,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另一构成要素,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意念。 学习目标

7、是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某种预想结果,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的诱因一般指激起需要的条件或满足需要的对象。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讲,可称为学习的诱因。,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条件之一,学习需要和学习环境(包括目标和可能性)相互作用形成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使学生有明确的行为指向,即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期待,满足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需要主导成分学习期待必要条件,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3.学习动

8、机的作用 (1)对教师来讲,可作为教育目标,又可作为教育手段。 (2)对学生来讲,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 a.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b.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c.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通过唤起对学习的准备状态,间接地对学习起作用;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4.学习动机的分类 (1)从学习动机的来源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2)从学习动机来源远近和起作用的长短分: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3)从学习动机的性质分:正确动机错误动机 (4)从学习动机的地位作用

9、分: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5)从学习动机的影响范围分: 一般的、概括的动机特殊的、具体的动机 (6)从学习动机的成分分:认知动机 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国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 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不平衡,呈曲线状,初二年级水平最 高,但极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有逐步 下降的趋势; 2.中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认知性动机水平最低,并随着 年龄的增高而逐步下降; 3.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无明显的差异。但农村学生 在目的性动机方面明显的高于城市学生; 4.重点中学学生学习动机水平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的水平; 5.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二、中学生

10、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1.需要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 七个层次: (1)缺失的需要 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 (2)成长的需要 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2.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 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是学生强化史的产物。 教师表扬所起的作用,是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但有些现象解释不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仍能坚持学习,有的学生却感到沮丧了呢?,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成就需要 20世纪40-50年代,麦克来兰和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

11、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要失败的。,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4.期望理论 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当成功的概率处于适中状态时,才会有最强的动机。 期望理论所探讨的并不是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问题,而是涉及成功的标准(如评分标准)的问题。,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5.认知失调理论 该理论认为,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准则。 费斯廷格认为,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

12、信念或行为的挑战时,会体验到一种张力或不适。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6.归因理论 美国归因理论心理学家维纳认为,对成功或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具有三个特征: (1)把原因看做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2)把原因看做是稳定的还是暂时的; (3)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 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 “控制点”,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 7.自我效能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班杜拉提出动机理论。他认为: 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是否能胜任该任

13、务的知觉,即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 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能力与技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 明确适度的期望 2. 创设问题情境 3. 明确及时的反馈 4. 适度的动机激发水平 5. 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6. 对学习结果正确积极的归因 7. 组织适当的学习竞赛,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概述 1.什么是学习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和对某种活动所持的一种接近或背离、拥护或反对的稳定概括的心理倾向。 学习态度可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

14、状况、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具体又包括: (1)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 (2)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 (3)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概述 2.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速度和效率,表现在: (1)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2)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耐挫力,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概述 3.良好学习态度的特征 (1)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有较高的自觉性 (2)学习认真、积极、主动,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和 饱满的学习热情 (3)良好的注意状态,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15、 (4)学习兴趣浓厚,热爱科学、喜欢学习 (5)刻苦钻研精神,比较勤奋、刻苦、踏实、能自制、 有毅力 (6)较好的学习方法,重理解,不死记硬背,掌握一 定的学习方法,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1.家长 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子女的学习态度。 2.教师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 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 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课堂情境等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16、 4.社会风气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形成过程中, 所以他们既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接受不 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改变的心理策略 1.利用权威改变学习态度 有效的说服应建立在学生认为可以相信的基础上,说服 的内容要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并善于联系学 生过去的经历或已有的经验,联系当前的事实或情境。 2.通过角色改变学习态度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从事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新 的态度和认识,从而学会在现实中接受一种新态度。,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改变的心理策略 3.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学习态度 在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学生态度的过程中,应估计到这种促 进失调的信息要适中,也就是能恰好促进态度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