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3841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国际贸易理论D演示教学(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贸易引力模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失的质疑开始,60年代的林德和维农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到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出现重大突破。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新贸易理论则可称之为“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模型”。,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

2、论的关系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两者的区别是: 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2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现象: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 如何定义产业内贸易

3、“产业”的界定: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 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界定的“产业”可操作标准:按照SITC分类至少前三位 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 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内贸易: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界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品流动的双向性 产业间贸易的对象流动是单向的,一国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对象既进口又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 消费的可替代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进出口产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完全是因为

4、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衡量,格鲁拜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公式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 IIT1II/() 其中: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 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到1之间变动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IIT,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IIT 1,产业内贸易 指数不断提高,水平分工 程度加深,给定玫瑰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IIT。 (单位:万美元),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5、产业内贸易诱因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运输成本等原因导致的大宗产品交叉型 产业内贸易经济合作政策使然(引进外资银行,同时又在国外建立分行) 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如倾销) 季节性原因(如欧盟国家间的“削峰填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产业内贸易诱因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异质性:水平差异(与消费者偏好有关)、垂直差异(产品质量不同)、技术差异(产品生命周期) 诱因: 从供给上看:存在规模经济利益 从需求上看:存在需求偏好重叠,3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一、决定需求的因素,决定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实际需求; (2)喜爱偏好

6、; (3)收入水平。,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1需求的收入弹性 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对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 1,表示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1,表示对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 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将商品分为“奢侈品”( 1 ),“必需品”(1 0 )和“劣等品”( 0 )。,2恩格尔法则 对在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后,人们便可根据收入的差别来说明需求的不

7、同,根据收入的增加情况来预测需求的变动。,恩格尔(Erns Engel)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他的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事实证明,经济学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恩格尔法则”。,“恩格尔法则”在贸易中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分析食品需求,我们可用这一法则来说明整个初级产品尤其是互补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 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需求模式,也说明了整个世界的贸易为什么会有从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工业产品为主的变动。,三、需求重叠理论,需求重叠理论又被称之为需求偏

8、好相似理论。它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提出的。 林德尔认为,H-O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模式,更为一般地说是解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但是这一理论不足以解释制成品的贸易模式。,需求重叠理论从需求角度出发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林德尔理论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有的偏好模式和需求结构。 而这种需求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生产结构。 因此,一个国家生产的各种产品均反映着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特定的商品结构成了出口的基础。,林德尔假说给出的解释是,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需求结构存在重

9、叠之处,可能会消费相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富国(工业化国家)将希望同其他富国进行贸易,穷国(发展中国家)则可能与其他穷国结成贸易伙伴。 由于林德尔从重叠需求(重叠要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其假说被称为需求重叠理论。,四、需求偏好不同所导致的国际贸易,在前面我们假定,如果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F曲线)相同,两国之间不会产生贸易。 如果引入偏好这一概念,情况会发生变化。偏好也是形成产品比较优势或劣势的重要原因之一。,PPF曲线代表的不同国家的生产能力,如果相同,说明从可能性即生产的供给来看两国没有什么差异。 无差异曲线代表的不同国家的消费愿望或消费偏好。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国家的偏好不

10、同。只要无差异曲线不相同,国与国之间仍然可能产生贸易。,模型分析,4贸易引力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经济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及其基本思想,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引力模型。在这里,我们介绍丁伯根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简丁伯根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19岁(1992年)时,丁伯根考入了荷兰莱顿大学,攻读物理学,23岁毕业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2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志趣已经不在物理学方面,而转到经济学方面了。简丁伯根被誉为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由于他的科研成就,1969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尼可拉斯“尼可”丁伯根(Nikolaas

11、 Niko Tinbergen,1907年4月15日1988年12月21日)是一位荷兰动物行为学家与鸟类学家。1973年他与卡尔冯弗利、康拉德洛伦兹因为在动物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5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也称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下

12、降。,规模经济的例子,电脑城的例子如果只有一家,一天一部电脑出售,则运输成本为100元,如果规模扩大到10台,则平均运输成本只有10元。这即内部规模经济。 若有10家电脑公司加盟,运输成本还可以下降,销量增加,平均的收益增加。这是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分为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经济两类。 技术外部经济是指厂商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和从干中学获得技术和知识,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 货币外部经济是指厂商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聚集中获得的市场规模效应,包括从这些产业的集中和扩展中便捷、廉价、可靠地获得原材料、中间品、技术工人和专

13、门化服务,从而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云南省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 天津的食街; 微软公司;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讨论以下问题:美国为什么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一,对那些具有显著外部经济的产业

14、来说,需求和出口市场的扩大可以引起供给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强化外部经济的作用,促使产业的平均成本和价格的降低,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第二,在那些具有相似要素禀赋、成本和需求曲线的国家中,首先进行生产和开辟出口某种产品生产的国家将获得该产业的比较利益,并能通过外部经济的作用来巩固和扩大该产业的比较利益。,第三,为获取具有显著外部经济产业的战略利益和有利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一个国家不能消极地等待偶然的机遇,而应当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达到这一目的。 第四,外部经济产业的贸易扩展必然会对本国和外国消费者以及出口商品生产者带来利益,甚至能使外国的生产者得利,但如果它夺走了外国生产者必须的生产

15、份额,则会使其竞争对手受到损害。,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行业,企业,价格,价格,Q,Q,S1MC1,S2MC2,LRAC,D1,D2,P,Q1,Q2,P2,MC1,MC2,AC1,AC2,q1=q2,S1,坎姆(Kemp)模型,规模经济和两个工业国之间的贸易 坎姆模型试图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差异。假设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生产两种产品:电脑和照相机,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坎姆(Kemp)模型,有规模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16、(PPE),1.当存在规模经济时,PPF凸向原点,这意味着产量的增加使相对成本降低。,2.当没有贸易时,两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均衡于E,M,F,N,出口,CIC1,C,I,进 口,进口,出 口,E,Pt/Pw,Qt,Qw,三、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拥有内部规模经济的,更多的是处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市场容量有着密切关系。,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均衡,Q,P, C ($),Dhome,MR0,MC,Q0,P0,开放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均衡,Q,P, C ($),Dhome,MR0,交流,MC,Q0,P0,Dtotal,MR1,Q1,P1,AC1,短期贸易情形,开放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均衡,Q,P, C ($),Dhome,MR0,MC,Q0,Dtotal,MR2,Q2,P2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