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236578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五单元专题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双向,单向传递,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级,反馈,微量和高效,体液,靶器官、靶细胞,考点一神经调节,1.(2016全国课标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神经元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

2、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 答案B,2.(2012全国新课标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

3、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高考考查的题型多样,内容灵活丰富,涉及反射类型与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分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与神经调节动物生理实验等,题目难度相对较高,把握反射弧及兴奋传导、传递分析技巧,并沿反射弧“顺杆爬”是解题关键。,1.“反射”完成的2个必备条件,(1)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不经完整反射弧,不属反射。 (2)必须具备“适宜的”刺激(刺激类型

4、、刺激强度均适宜)。,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兴奋的传导: 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 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 特点:可双向传导(但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3)兴奋的传递 特点:单向传递。 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并作用于的受体。 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相反,相同,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Na+外流,相关,外流,4.辨析兴奋传导与传递的3处易错易混,(1)误认为递质可以持续起作用: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会被

5、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2)误认为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3)误认为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来自感受器或神经中枢,故在体内兴奋传导是由兴奋产生端向接受兴奋的一端单向传导的,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4C)()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 (3)神经元受到刺激时,

6、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A)() (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 (5)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6)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答案(1)(2)(3)(4)(5)(6) 提示(1)与静息电位时相比,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因Na更多进入膜内而降低。 (3)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发递质释放 (4)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因其有突触) (6)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方可完成反射。,1.(2014安徽卷,6)给狗喂食会引起

7、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与,故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故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可形成条件反

8、射,故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故D错误。 答案C,2.(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

9、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答案C,3.(2016广东中山期末)如图为膝跳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一条传入神经元可与不同的神经元相连 C.b处注入麻醉剂后,刺激,在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D.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解析只有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应方可称为反射,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不可称作反射。 答案D,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三看”法判断反射弧结构,(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

10、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特别提醒!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 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兴奋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典例】(2016全国课标卷,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

11、,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慧眼识图 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温馨提示! 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某些氨基酸类均可作为神经递质,相关内容在人教版教材必修3 P19右下“相关信息”中以小字形式呈现,备考课标卷,考生务必注意不求难度,但求“细节”与“广度”,甚至不能放过教材中包括阅读材料、“相关链接”、“相关信息”等诸多细节内容,再如2013年课标卷,组合项中曾涉及“DNA的X光衍射实验”此内容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P48右上方也属“阅读材料”。,【对点小练】 1.(2

12、015江苏卷,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A项对: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细胞质基质)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项对: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项对: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

13、道开放,提高膜对Na或Cl的通透性;D项错: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Cl内流。 答案D,2.(2016河南郑州检测)如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模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部位上形成 B.乙图中先电刺激A神经元,用电位测量仪测量B神经元的电位有变化 C.乙图先电刺激B神经元,用电位测量仪测量A神经元的电位没有变化 D.甲图中5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解析突触由轴突末端和树突或胞体形成,A错误;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神经元,可以在B神经元测量到电位变化,

14、B正确;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B神经元,不可以在A神经元测量到电位变化,C正确;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内含神经递质,此处可发生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正确。 答案A,1.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1.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

15、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只是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答案D,2.(2016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

16、,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解析图示电流计所在神经纤维为传出神经纤维,它与肌肉间存在突触,故刺激肌肉时,兴奋不可以逆向传导;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膜对Na(而不是K)的通透性增加;“痛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中,而不是脊髓中。 答案D,提分必须规避的“3个误区” (1)产生感觉完成反射 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受损时将不形成感觉。 (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这一高级中枢调控。 (3)“言语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它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考点二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2016全国课标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