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34610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培训讲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 交互作用研究 王沛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内容,选题依据 研究目的及假设 研究的实施 研究的结论及启示 研究的反思,选题依据,研究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查阅相关文献发现: 决策过程是认知与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但大多数研究通常分别关注两者对决策的影响,很少考察其交互作用; 研究集中在风险决策领域,而确定性决策领域内认知和情绪对于决策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可将情绪分为任务无关的情绪状态(ambient moods)、预支情绪(anticipatory emotions)和预期情绪(anticipated emotion

2、s), 前两者是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会真实体验到的心理反应,但有关预支情绪影响决策的研究仍需扩展; 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决策的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假设,任务无关情绪和时限状态对于风险决策的主效应显著,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决策有显著影响; 预支情绪和时限状态对于风险决策的主效应显著,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决策有显著影响; 认知资源量能有效影响个体在确定性消费决策中使用情绪反应作为消费依据的总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风险寻求倾向和情绪性消费水平。,总体框架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研究的实施,风险决策,确定性决策,实验一 探讨任务无关情绪与时限状态对风险决策的具体交互作用机制;,实验二 探讨预支情绪与时

3、限状态对风险决策的具体交互作用机制;,实验三 探讨认知资源对情绪性消费决策的影响。,实验一,问题提出和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预实验 实验程序 实验结论,问题的提出 Nygren(1996 ): 对于意义重大且强调损失的决策,处于积极情绪的个体其决策策略从关注整体变为关注失败的结果,从而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 Maule Edland(1997): 时间限制促使个体转换决策策略; Ben Breznitz (1981) :时限在特定条件下减少个体的冒险性; Wright(1996) :处于高度时间压力下的个体倾向于接受消极信息。 实验目的 在验证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时间限制对决策影响的基础之上,探讨两

4、者的交互作用。,实验设计,采用2(情绪状态:中性、积极)2(时限状态:无时限、有时限)组间实验设计,情绪状态和时限状态两自变量均为组间变量; 因变量为被试的选择,如职业决策中因变量的两个水平为A单位、B单位; 决策1(职业决策) A单位收益大但,应聘风险高,应聘失败结果严重 意义重大且具损失可能 B单位收益小但,几乎没有应聘风险 决策2(奖学金申报决策) “清寒奖”收益大获奖机率小 日常决策且无损失可能 “科研奖”收益小获奖机率大,预实验,生成积极情绪诱发材料:62名被试评价28条笑话的幽默度(七点评估)和熟悉度(是否选择),选出两条幽默度高(4.3)且熟悉度低(20%左右)的笑话;30名被试

5、对5段电影片断的幽默度进行5点评估,选出三段高幽默度电影(F(4,150)=6.846,p=0.0000.001 ); 检验积极情绪的诱发效果:通过PANAS情绪量表自测证明20名观看笑话和电影被试的积极情绪水平显著高于20名无实验操作被试(t(38)=5.882, p=0.0000.001 ); 确定时间限制:分别请三组被试完成决策1、2,其时间限制依次减少,根据其完成情况(能否看懂,能否决策,估计完成时间)确定完成两任务的最短平均时间分别为40秒和35秒。,实验程序,中性情绪 无时限,积极情绪 无时限,中性情绪 有时限,积极情绪 有时限,时限状态,45秒,35秒,45秒,35秒,实验结论,

6、情绪状态对职业决策主效应显著(2(1)=5.012, p=0.0250.05) ,积极情绪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时间限制与情绪状态交互作用于决策(2(1)=6.0503, p=0.01390.05 ),强化上述影响;,职业决策(2(1)=0.153, p=0.696 )和奖学金申报决策(2(1)=0.424, p=0.515 )主效应不显著,大学生被试群体没有表现出一味追求获利的高风险行为;,时间限制对奖学金申报决策主效应显著(2(1)=10.481, p=0.0010.01 ),增加决策时限能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时间限制与情绪状态交互作用于决策(2(1)=8.4363, p=0.0037

7、0.01 ),强化上述影响,使有时间限制下的积极情绪个体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同样谨慎保守。,实验二,问题提出和试验目的 实验设计 预实验 实验程序 实验结论,问题的提出 Loewenstein(2001):决策情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能引发即时的内脏反应即预支情绪,其强度受结果的形象性等因素影响,能直接影响决策 ; Hsee(2001) :预支情绪使个体高估边缘概率 ; Maule (1993,2000):时间限制造成的时间压力能有效突显情绪对决策的作用。 实验目的 在验证预支情绪和时间限制对决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实验设计,采用2(情绪状态:中性情绪、负性预支情绪

8、)2(时限状态:无时限、有时限)组间实验设计,其中情绪状态和时限状态为组间变量。并设置两个版本,其一失败结果具体,其二失败结果抽象,以此操纵情绪状态 ; 因变量是被试的选择,如在交通路线决策中因变量的三个水平为A车、B车、C车 ; 决策3 A 可能收益很大,可能损失也很大,但损失的概率很小 (交通路线决策) B 可能收益较高,可能损失也较高,损失与收益的可能性对等 决策4 C 收益较小,几乎不存在损失可能性 (职业决策) (祥见论文71页),预实验,检验负性预支情绪的诱发效果: 通过比较20名被试对具体结果和另外20名被试对抽象结果的评价证明前者的生动性(决策3 t(59)=-3.273, p

9、0.01 ,决策4 t(59)=-2.212, p0.05 )和可想象性(决策3 t(59)=-2.103, p=0.0400.05 ,决策4 t(59)=-2.379, p=0.0200.05 )均超过后者; 通过PANAS情绪量表自测证明20名完成具体版本决策的被试其焦虑性情绪水平显著高于20名完成抽象版本决策的被试(心烦的t(58)=-2.698, p=0.0100.05 ,紧张的t(58)=-2.122, p=0.0400.05 )。 确定时间限制:依据实验一中确定时间限制的方法,确定完成具体版本两任务和抽象版本两任务的最短平均时间分别为25秒和20秒。,实验程序,中性情绪 无时限,负

10、预支情绪 无时限,中性情绪 有时限,负预支情绪 有时限,20秒,20秒,25秒,25秒,实验结论,情绪状态对交通路线决策的主效应显著(2(2)=9.638, p=0.0080.01 ),负性预支情绪使个体高估边缘概率并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 ;,职业决策(2(2)=0.543, p=0.762 )和日常决策(2(2)=4.914, p=0.086 )主效应不显著,大学生被试群体没有表现出一味追求获利的高风险行为;,时间限制与情绪状态交互作用于职业决策(2(2)=9.2812, p=0.00970.01 ),引入时限能激化低强度负性预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实验三,问题提出和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预实验

11、 实验程序 实验结论,问题的提出 Sive(1999): 认知资源受限的消费者在面对高情绪低认知效价和低情绪高认知效价的两类商品时表现出依据情绪反应决策的倾向; 上述现象只适用于冲动型个体; Berkowitz(1993): 对刺激的反应 自动情绪反应 认知反应 高等情绪反应 认知加工和情绪反应此消彼长 实验目的 验证假定: 加工资源严重受限时谨慎型被试依据情绪决策的倾向也应相对增强; 适当控制认知资源能系统提高情绪对不同冲动性个体消费趋势的影响,实验设计,采用3(认知资源:高、中、低)2(消费冲动性:低、高)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内变量为认知资源,组间变量为消费冲动性; 因变量为情绪消费性指数

12、,以某种认知资源水平下选择A类商品次数占相同认知资源下总决策数的百分比为指标 ; 要求被试在再认和识记之间进行决策,通过改变再认数字的位数来操纵认知资源,并在其每个水平上重复10轮,共30轮实验。同时在每一轮的最后一个窗口设置一道有关商品细节的选择题,以保证被试认真完成决策任务,预实验,形成具有不同情绪和认知效价的两类商品图片: 通过对31名男生和41名女生的调查总结出21种高情绪低认知(可用性)效价A类商品和20种低情绪高认知效价的B类商品; 分别请78名学生和48名学生对50张上述A类和30张上述B类商品图片的情绪效价和认知效价作5点评估;依据其结果从中选出特征突出的18张A类和24张B类

13、图片,统计结果表明,两类商品各自的情绪与认知效价具有显著差异(A类t(34)=15.777, p=0.0000.001,B类t(46)=-18.058 , p=0.0000.001 ),其相对应的效价也具有显著差异(情绪t(40)=17.831, p=0.0000.001 ,认知t(40)=-15.742, p=0.0000.001 ) 用24张A类图片和18张B类图片生成30对商品选择,确定控制加工资源的数字位数: 通过比较4组各6名被试再认3、5、9、12位随机数字的结果,证实再认3、5、9位数可造成显著不同的低、中、高水平认知占用 。生成30个随即数字,其中3、5、9位个10个。,实验程

14、序,识记 3位数,决策 A类图 B类图,再认,选择题,1,30,n,n+2,n+1,n+3,实验结论,消费冲动性和认知资源交互作用显著(p=0.0150.05 ),冲动型个体在加工资源部分受限时,情绪性消费倾向显著提高并大于谨慎型个体;谨慎型被试则在加工资源严重受限时才会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性消费倾向; 认知资源主效应显著(p=0.0000.001 ) 适当控制加工能系统增强情绪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自变量各水平下的情绪消费指数均大于0.5,大学生被试群体的情绪性消费水平普遍偏高。,研究结论,对于强调损失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职业决策,积极情绪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风险回避倾向,其决策行为表现的较为谨慎,

15、而时间限制通过影响个体的决策策略强化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对于奖学金申请决策,时间限制对个体造成显著压力,促其降低冒险性,而积极情绪使个体夸大时间限制造成的压力,强化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使个体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同样表现出谨慎保守的行为; 在交通路线决策中,处于负性预支情绪状态的决策者易于高估边缘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试图通过减少或回避风险来降低不确定感,提高可控感。在职业决策中,时间限制能够激化低强度预支情绪,从而突显负性预支情绪降低个体风险偏好的作用 ;,适当控制认知资源量能系统增强情绪对个体消费决策的作用,这种影响适用于不同冲动性水平的消费者,谨慎型个体在加工资源严重受限时也倾向于依据情绪反应进行决策,表现出较强的情绪性消费行为; 大学生被试群体在风险决策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或风险回避倾向,其决策行为理性而富有活力;其消费决策受情绪因素的影响较大,情绪性消费水平普遍偏高。,研究的反思和启发,预支情绪的测量 任务无关消极情绪与时间限制的交互作用 实验二决策任务性质不够明确 有关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 实验三预实验中挑选商品图片的方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