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1234574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 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 、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 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 离奇去吸

2、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 列尼娜复活等。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 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 世纪最初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 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 年俄国人 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

3、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 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 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 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教师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 (1828 一 t910) ,俄国作家。 1928 年 9 月 9 日出生。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自 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 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 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 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

4、学的优越性。1847 年 4 月退学,回到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 年秋天为农民子弟 兴办学校。 1851 年 4 月底随同长兄参加服役。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 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 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 年他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 对于 50 至 60 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他同 情农民;厌恶农奴制,他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

5、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 2 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 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 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 1862年 9 月,他同索菲亚 安德列耶夫娜结婚。在他一生中, 他的夫人不仅为他操持家务, 治理产业,而且为他誊写手稿,例如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次。但她未能摆脱世俗偏见, 过多为家庭和子女利益着想,不能理解世界观激变后托尔斯泰的思想。夫妻的不和造成家庭 悲剧。 从 70 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此后,他终于完全

6、否定了官办教会, 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 70,至 80 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 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 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对 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 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 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 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 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

7、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 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他同情革命者, 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 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 年和 1884 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 至 90 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自己同他们的思 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 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最后,他予1910 年 11 月 10 日从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

8、在途中患肺炎,20 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 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加。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 ,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

9、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 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

10、斯泰的人生追 求和心路历程。 3、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呢?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又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身材 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对他的形象又有认识,同时也是过渡段。 四、布置作业: 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 (或者课文前的插图) ,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写平庸的外貌与下文描写眼睛有什

11、么作用?并请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 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 珠宝的甲壳而已。” 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 护精美的珠宝。 (眼睛) 二、感悟文本 1、 学生精读6 9段, 四人一组讨论: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并用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第 6 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 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 7 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

12、的内心世 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 情” “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第 8 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 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在写法上,与外貌描写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运用比喻、夸张,不同:先抑后扬手法 三、合作探究 1、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

13、性和丰 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 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 楚楚, , 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 4 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 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 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

14、、 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3、“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 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 19 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 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 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 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

15、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 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幸福 ” 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 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 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

16、政、丑恶、虚 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 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 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5、学生提出不懂之处。 如: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 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 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 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 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 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 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 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 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